浅谈《史记》汉初三杰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都为西汉王朝的建立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最终结果大不相同;三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备政治军事才能拥有善于隐忍的特点是他们成功要素的共同点。
  关键词:汉初;三杰;隐忍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9-01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都为西汉王朝的建立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西汉王朝建立后三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通过研读《史记》,可以看出三人的命运与各自不同的出身、性格、经历和思想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萧何出身秦朝官吏,长期的宦途生涯使萧何受到秦朝对于官吏的严格要求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以小心谨慎为主要特点的处世之道;作为一代名相奠定了西汉王朝很多制度的基础。在辅佐刘邦兴汉的过程中,他秉持勇于任事、忠贞不威的为臣态度,为西汉建立立下不朽功勋;国家统一后萧何小心谨慎,明哲保身,以术图谋自全之道,久居相位而不倒,其后人长期受到西汉政权的优待。
  张良的为臣处世之道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作为杰出的战略家和出色的谋士,在秦末天下大乱中,顺势而为,以帝者师身份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成就大业,同时远离权力中心;天下安定后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修仙学道,最后善始善终。
  韩信作为兵家的代表性人物,其人生悲剧与很多兵家人物有相似之处,其为臣之道的缺陷与兵家人物某些共有的人格特质有关。韩信作为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在秦末汉初天下大乱的形势下,乘势而起,席卷天下,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他率领大军,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战必胜,攻必取,从无败绩,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由于他自身性格、价值观和政治素质等方面的缺陷,未能图谋有效的自全之道,反而自求封王,领兵多多益善,加重君主的猜忌与反感,“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终以谋反罪名惨遭杀害,诛灭三族。
  一、汉初三杰的共同之处
  汉初三杰都曾在秦末汉初的历史舞台上叱時风云,成就过一番功业。俗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初汉三杰除了各自具备的政治军事才能外,作为志向远大的英雄人物,三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具有常人所不及的隐忍能力。
  张良早年不能忍亡国破家之仇,重金求士剌杀始皇帝,结果差点丧命博浪沙。亡匿下却时,在记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令张良为其取鞋并穿上,这种要求对于出身韩国贵族的张良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侮辱。开始时张良怒欲殴之,后来忍了下来,黄石公见其能忍小辱,授其《太公兵法》,张良日夕研读,遂成帝者师。此后,张良处事多坚持隐忍的原则,终身不忘,律己并且教人隐忍。例如,汉四年韩信遣使请求刘邦立自己为假齐王,刘邦大怒,张良“摄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极力劝刘邦在不利的形势下忍一时之气,毕竟来日方长。
  萧何秦末大乱前就久历宦途,汉兴之后更是为相十四年而不倒,数十年的官场浸淫使萧何比张良更深通隐忍之道。忠事君;时刻警醒自己,谨言慎行;未雨網缪,防患于未然,听取部下建议,根据形势釆取相应的措施,将子孙送往前线,甚至不惜自污以化解君主猜忌。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韩信“国士无双”,却能忍受胯下之辱,衣锦还乡后封辱己少年为楚中尉,告诸将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三人共有的善于隐忍的品格特质保证了他们成就一番功业,但三人不同的思想和举措导致了各自不同的最终命运。
  二、汉初三杰的不同之处
  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汉初三杰各有不同。张良尚义,生性洒脱,把自己定位为帝者师,只为君主出谋划策,不担任官职,不掌握权力,远离权力中心。萧何尚忠,他素性谨慎,把自己定位为君主的助手,从跟随刘邦参与丰沛起义开始,将自己全家族的前途命运都押注在刘邦身上,不论胜败顺逆,一直忠心耿耿为刘邦效劳。他勇于任事,在刘邦在外征战时,常常留守后方,保证后方的安定和对前方兵员、粮草物资的供应,以忠诚和奉献作为自己立身朝堂、深受君主信任的依仗。韩信尚利,他与刘邦本为君臣关系,但却不守臣子本分,在君主危难之时不思竭忠效力,反而拥兵自重,趁机要挟君主,讨取封爵。他的行为把君臣关系异化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关系。名为君臣,实为互相利用的同盟者。“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旦天下安定,韩信失去对刘邦的利用价值之日,就是刘邦诛除韩信之时。
  在自全之道方面,三人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张良的策略是功成身退,不流恋权位,颇有范蠡之风。萧何作为西汉政权的丞相,身处高位,不像张良那样进退自如。何况萧何以西汉政权的兴盛为己任,也没有引退之心。萧何采取的策略是小心谨慎,尽汉初三杰为臣处世之道的异同刘邦每次领兵在外,都会对手握大权、深孕人望、居中留守的萧何产生猜忌之心。萧何一直对刘邦忠贞不威,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猜忌,多次身处危境,但是为了大局着想,萧何都忍了下来,反而采取各种方法来设法消除刘邦的疑心。汉十二年,刘邦平定騎布归来,萧何为民众请上林空地为田,刘邦大怒,把萧何送进监狱,而且械系之,上了枷锁。这对多年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份尊贵的萧何来说,可谓是莫大的侮辱。萧何小心翼翼侍奉刘邦十多年,为西汉政权禅精竭虑,忠贞不威,为免猜忌,还深自抑制,时时图谋自全之道,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牢狱之灾。刘邦此举的用意正是要折辱萧何,打击他的声望,观察他是否有不满情绪。后来萧何出狱,不仅没有任何不满的言行,反而立即入宫,“徒跣谢”。萧何的隐忍功夫在他这样的地位上可谓是登峰造极。韩信作为渴望获取功名利禄,建功立业的军事天才,少年时受胯下之辱的隐忍只是为了以后建功立业,获取官爵利禄。当后来他成为大将军,手握重兵时,面对唾手可得的王侯之位,他便由自知走向不自知,由隐忍走向不再适当地忍耐,由自信走向自傲,功高震主,结果导致君臣关系的恶化,最终导致他的灭亡。
  综上所述,具备政治军事才能的汉初三杰拥有善于隐忍的特点,是他们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作为臣子,迥然不同的为臣处世之道则对他们的最终命运造成了重大影响,萧何、张良收束内敛的处世原则,得以善终;而韩信放纵张扬的行为终落得令人扼腕的悲惨结局。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5.
其他文献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堤防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以及控制做了简要的介绍,对影响安全、质量管理以及控制的一定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措施.笔者认为,只有将堤防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节点位置信息的改进型LEACH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通过决策支持机制,利用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进行分簇.该算法有效地减少了路由消耗,同时平衡节点间的
【摘 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一定要考虑到学情,使问题符合学生的特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设问 全面发展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39  高中化学课堂设问一定不能随意盲目,要科学、要有明确的指向、有启发性、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等。本文就此作出一些探讨: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写作风格向来以凄美著称。即便在童话作品中,爱与死也常被作为主题。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中,讲述了一个夜莺以死成全爱的故事,死亡在该作中
秋收后粮食入仓贮存,经常会发生因存贮不当而变质的现象,使农民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贮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忌水分高粮食含水量越高,呼吸强度越大,消耗养分越多,粮食
摘要: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古代的文献典籍中都有大量关于“香”的记载,咏香诗文、文学作品不计其数。香文化的在《红楼梦》中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蕴含在其中的丰富而深厚的香文化知识,为小说增色不少。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的创作中描写到了香文化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了香的种种用途,展示出了香的无穷妙用。  关键词:香的用途;红楼梦;香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I242.4 文献
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的难度比较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遇到挫折,在这个时候,学习兴趣是支撑学生坚持下去的最强有力的力量.因此,在现代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即抽象又深奥的科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只根据思维的特点,还要考虑到
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以
目的:对哮喘急性发作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特布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