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出发,以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方面产生的风险为基础,阐述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应对两类风险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从新的角度为银行业应对系统性风险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风险;网络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2.5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127-03
  一、引 言
  金融危机的发生引发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反思危机爆发的原因,并逐步产生这样一个共识:要从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出发实行金融体制改革。过去的金融监管体制重视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属于微观审慎监管的范畴。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这种监管理措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对此,Borrio(2003)对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各自的缺点、优点以及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是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根本目的,将金融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既要防范金融体系内部相互关联可能导致的风险传递,又要关注金融体系在跨经济周期中的稳健状况,从而有效管理整个金融体系,最终实现维护金融稳定。以往对金融体系风险的认识集中在对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顺周期性、杠杆化等进行监测和研究。金融危机爆发后,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对金融体系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两种来源及其主要特征;其次,探讨了应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最后,探讨应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源泉
  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整个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考夫曼(1995)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一个事件(一家金融机构的倒闭或出现市场混乱)在一连串的机构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有两个主要来源(Bank of England,2009):一是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行为而引发的风险,即空间维度的网络风险(network risk);二是随着时间不断积累导致失衡而引发的风险,即时间维度的总体风险(aggregate risk)。这两种风险相互作用,形成了威胁整个银行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一)空间维度的网络风险
  银行业面临的网络风险主要是由银行业内在的特性所决定的。众所周知,银行业具有高杠杆化、高度传染性、脆弱性等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银行业成为高风险行业。网络风险的产生是银行、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风险的形成可以从银行体系内外部两方面来分析,从内部来看:主要是银行机构内部风险的传染。因为银行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彼此的资产负债表而高度关联、相互渗透,是一张“多米诺骨牌效应”倒塌导致其他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倒塌而形成一个链式的“集体倒塌”效应。例如:在一个银行体系中,A银行由于某种原因在贷款、存款或银行支付上对B银行不能履约,造成B银行的损失超过其自由资金,而银行B又被迫对C银行违约,造成C银行损失超过其自由资金,如此一直顺链条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机构传递,导致整体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产生。而且杠杆率越高,风险性也越大。从银行外部来看:主要是宏观经济的冲击。宏观经济的冲击对银行和金融市场同时产生不利影响,主要由于银行业同质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即使单个银行非常健康,风险充分分散,也会使得其风险暴露程度提高,不可分散的系统性风险增加。一旦经济形势出现不利变化,即使银行之间没有关联,也会同时受到外部冲击,如:为防止损失的扩大,银行都采取审慎措施,纷纷抛售资产以求保值,当大多数银行都采取相同的措施时,资产的暴跌不可避免,反过来又会促使更多的银行采取相同措施,从而反作用于金融体系,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一般来说,宏观经济的冲击通过银行体系的传染而系统性风险增加,两种效应相互冲击,使得银行业的网络结构不稳定,增大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二)时间维度的总体风险
  时间维度的总体风险主要由金融体系存在着顺周期性特性所导致的。顺周期性特性的产生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所影响。第一,银行体系中的顺周期性制度安排,如:信用评级、风险评估模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盯市原则甚至银行监管的根本原则—巴塞尔Ⅱ等也具有顺周期性。市场繁荣时,盯市原则引起资产价格过高,评级公司过于乐观,趋同的风险评估模型也高估资产,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巴塞尔Ⅱ最终无法正确的评估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当市场出现恐慌时,由于羊群效应,出于审慎管理的目的,争先抛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评级机构大幅调整评级,进一步加剧市场动荡,趋同的风险评估模型也高估风险,此时,也无法真正反映所面临的风险,最终引起市场的大起大落。第二,经济周期的影响。金融始终和经济联系在一起的,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促使金融体系的与之上下波动。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始终受到整个经济周期的直接影响,推动银行体系风险随着时间不断积累和释放。
  总之,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于银行间的共同行为和相互关系,以及银行业与整个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内生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同时也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网络风险还是总体风险都对整个银行业产生冲击,都通过溢出效应以及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反馈效应影响到金融稳定,从而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三、应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识别与监管工具的选择。虽然规模和复杂性在衡量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足以判断真正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具体的衡量标准还尚无统一的意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是否存在与其他机构共同的风险敞口,就需要对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和跨机构风险分布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摆在每个监管者面临的难题。
  2、判断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指标体系是否也存在顺周期性问题。按照判断指标,可能某些银行在经济衰退时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而在经济繁荣时,就变得不重要了,建立一套动态判断指标体系也将成为未来宏观审慎监管面临的挑战。
  3、反周期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当局对经济周期和系统性风险累积的判断,需要建立反映整个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先导性指标。这一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具体构成、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等,都需要深入的研究。
  4、逆周期政策工具的设计和运用方面,面临着是规则导向还是相机抉择的选择问题。规则导向可以减小银行和政府干预空间,避免出现“监管宽容”,但是可能会产生监管套利;相机抉择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随经济条件而变化,但是对监管当局的要求很高。
  5、空间维度的网络风险和时间维度的总体风险者两种风险所产生的问题经常交织在一起,使得对银行业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难度加大。当前,估计系统性风险贡献的方法大都基于市场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具有顺周期性的特性,市场价格更像金融危机的寒暑表,而不是提供未来信号的晴雨表。因此,在解决空间维度问题的同时,又会带来时间维度的顺周期性问题。
  四、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空间维度上,主要关注某一给定时点风险在金融体系内的分布,即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防范空间维度的网络风险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关键在于识别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并采取相关的监管措施。处理原则是对系统重要性程度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差别化监管政策,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20国集团认为,如果一家机构的失败或无法正常运营通过直接影响或传染导致广泛的经济或金融困境,即该机构就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一般认为,衡量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主要有三个指标:规模、不可替代性和相互关联度。具体的方法主要有“集中性度量法”等。集中性指网络中某个节点的重要性(节点代表着某家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种方法主要从节点的链接数量(入度)、节点外联的终端数量(出度)、或者其他节点临近节点的距离(邻近度)三个方面来度量某家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Bech(2010)等人就使用马尔科夫原理将加拿大大额资金转账系统中货币资金流动交换过程模型化,通过网络分析方法,根据流动性持有量提供系统参与者排名。
  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采取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额外资本要求。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具备更强的吸收损失能力方式之一就是增加额外资本要求。这样可以使其拥有更多的积累资本,增强应对系统性风险和危机的能力,防止道德风险。
  二是适当限制金融机构的规模和业务范围,在银行主营业务与高杠杆、高风险交易之间建立隔离,以降低杠杆率和风险敞口,减少风险跨行业传播,防范“大而不倒”“链接过多不能倒”的问题。
  三是征收系统性风险贡献税。这一措施的提出是为解决银行业危机引起的负外部性而采取征收类似于“庇古税”的有效手段。IMF(2010)提议向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征收“金融稳定贡献税”,对除股本和受保险存款以外的银行负债征税,税款积累形成基金,主要用于支付未来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救助成本。
  四是金融机构保险制度。征收保险费可以起到抑制重要机构系统性风险承担动机的作用,可以分别对资本、损失和流动性购买保险。
  在时间维度上,主要关注总体风险如何随时间演变,即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对于防范时间维度的空间风险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关键在于采取措施削弱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纠正金融失衡随时间的积累。主要采用的措施有:
  一是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经济繁荣时,增加资本的充足率;经济低迷时,降低资本的充足率。同时使用压力测试和风险价值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作为补充,建立有效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二是采用跨周期的拨备计提方法,提高拨备计提的前瞻性。与资本计提的原理相同,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多提资本的同时,也应多提拨备,分别用来抵御非预期损失和预期损失。这样,在经济下行期违约率上升时,就可以用其冲抵增加的信用损失,而不必因增提拨备而紧缩信贷,加剧实体经济的下滑。对此,西班牙银行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首先,进一步明确在不活跃市场运用公允价值准则的指引,特别是明确对流动性不足的复杂金融产品的估值方法。其次,要合理、恰当的使用公允价值。银行要建立良好的估值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程序,使用可靠的来源广泛的估值输入信息,建立独立的验证机制,在银行内部并向利益相关者充分披露估值的不确定性,逐步统一用于财务报告和风险管理目的的估值结果,并要求监管者对银行的内部估值程序进行适当的监督,以促进银行改进现行的估值和风险管理实践。最后,要增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五、结语
  金融市场的动荡突出说明了既有因银行业的顺周期性问题而导致时间维度的总体风险,又有因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自身的问题而导致空间维度的总体风险,从两个方面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阐述,通过分析能让我们对系统性风险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当然,应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未来需要突破的研究难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07).
  [2]李妍.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09,(08).
  [3] 谢平.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02).
  [4] 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
  [5]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金融体系的顺周期行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财政问题可以导致金融风险;同样地,金融问题也可以导致财政风险。本文从财政风险中隐含的金融问题与金融风险中隐含的财政问题出发,探析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关性,以求对规避财政、金融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关系  作者单位:贺虹(1974-),女,湖南衡阳人,怀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为解决FOCKE350S包装机铝箔纸折叠往复盒在折叠过程出现铝箔纸折叠不良质量问题,结合FOCKE350S包装机折叠往复盒的工作原理,对缺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折叠往复盒进行了针
一、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一部经济史,就是企业兴衰更替的历史,在企业的设立、成长、衰落和解体的全过程中,如果企业面临的障碍和耗费的资源达到最小化,一国经济就会取得广泛
本文主要采用天津市2006年18个区县的相关财政数据,分析天津市的转移支付实施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系数来测量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结果发现,各区县的财力水平存在
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一体化作为融合先进技术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周期的重要支撑技术.本文对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综合实验开展了研究,分析了综合实验各个实验模块、阐
1994年分税制以来,财权向上集中,事权不断下移。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地方政府将资金缺口诉求于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也就成为地方政府权衡之下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土地出让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而其中的分层技术更是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的分层技术进行了简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而矿山地质周边环境的治理也是重中之重.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矿山周边的环境会遭到破坏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逐年加快及深入,传统制造技术的滞后性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数控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不仅加快了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更推动了制造技术不断朝
一、导言rn美国长期以来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是1993年来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