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耙吸挖泥船耙头高压冲水喷嘴流场,采用CFD技术进行喷嘴淹没射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喷嘴直径、不同出口射流速度、不同靶距及不同射流喷射角度条件下的射流压力.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泥面所受到的压力随射流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喷嘴直径增大而略微增加、随靶距增大而减小.喷射角度为90°、60°和45°时,同等射流速度下喷射角度为90°时泥面受到的压力值最大,但从破土量角度来看,60°为最佳喷射角度.
【机 构】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天津市疏浚工程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耙吸挖泥船耙头高压冲水喷嘴流场,采用CFD技术进行喷嘴淹没射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喷嘴直径、不同出口射流速度、不同靶距及不同射流喷射角度条件下的射流压力.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泥面所受到的压力随射流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喷嘴直径增大而略微增加、随靶距增大而减小.喷射角度为90°、60°和45°时,同等射流速度下喷射角度为90°时泥面受到的压力值最大,但从破土量角度来看,60°为最佳喷射角度.
其他文献
针对拖轮拖带沉管浮运航道宽度的既有设计方法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基于数值仿真进行了浮运航道宽度设计的研究.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结果计算的深中通道沉管浮运航道宽度随拖轮就位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纠偏力增大而变小,较参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计算数值小约17 m.基于数值仿真的浮运航道宽度设计方法考虑了拖轮协同操纵因素,丰富了拖轮拖带沉管浮运航道宽度设计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对于航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由于航道边坡失稳滑塌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对其失稳程度进行预测评估,严重影响过往船只安全和航道管理维护.基于工程试验模拟的方式获取航道边坡失稳滑塌全周期声纹图像,通过分析声纹图像能量变化将其失稳过程划分为:非常稳定、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滑塌5个阶段.基于Gabor变换提取各阶段声纹图像特征,利用离散余弦变换进行特征降维,将降维后的声纹图像特征输入Fisher函数中构建失稳程度评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将待评估声纹图像样本特征输入到预测模型中,识别正确率达到9
长江中游河段河床多为沙质,河床演变剧烈,受两岸石山、矶头和人工护岸工程等节点控制,上下游河段演变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特征.以牧鹅洲水道为例,对其演变特征及其与下游湖广水道的关联特性进行分析,基于目前航道的不利变化趋势,结合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对本河段整治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在牧鹅洲水道实施护滩工程,同时解决牧鹅洲边滩中低滩冲刷和湖广水道汪家铺出浅的问题.采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并基于2020年汛后观测资料对方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牧鹅洲边滩冲刷受到有效控制,滩槽格局稳定,6m水深航宽尺度基本满足规划要
针对航道工程空间分布特性,将广域航道工程划分成若干区域,利用分区域的三维场景数据组织技术进行动态调度,通过插件工具对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减面处理,减少人工减面工作量,并提出Unity加载GIS多源数据技术方法,解决了航道工程大体量BIM+GIS三维数据在Unity引擎中无法加载、渲染卡顿、人工轻量化模型工作量大等项目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利用Unity引擎开发漫游系统,使得超长航道BIM+GIS三维数据加载与高质量的漫游可视化效果兼得成为可能,对BIM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西江航道桂平航运枢纽—长洲水利枢纽之间存在约34 km的水位未衔接段,而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选取的江口料场位于长洲枢纽库区回水末端和上游附近滩段.为研究库尾段采砂工程对上游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须同步考虑上游来水和下游库区回水的变化,建立桂平三江口上游黔江河段16 km和桂平枢纽—长洲枢纽约156 km的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采砂工程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砂工程实施后上游桂平航运枢纽引航道水位降落0.09 m,布岭沙弯道凸岸侧边滩挖除引起主流一定左偏.整体上,除设计流量外,库尾段采砂工程
针对固定式桅杆吊墩台在二维设计过程中专业间协同不充分、图纸表达准确性不够、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依托某重件码头工程,采用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开展桅杆吊墩台基础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通过部署协同工作环境、参数化驱动设计,从多专业协同设计、桩基优化布置、结构计算、预埋件参数化布置、工程量统计及标准出图6个应用点进行阐述.实践应用表明:并行工作模式的三维协同设计提升了专业间的协同,缩短了设计周期,参数化设计使方案优化比选更加便捷高效,族库的积累提升了设计成果输出的标准化水平.
为了获得非均质土的力学指标,进行了非均质土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CPT)研究.通过引入钻机引孔配合施工工艺与采用多重护管的施工手段,解决了在非均质土层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无法满足设计深度的问题,从而实测得非均质土的锥尖阻力(qc)、侧壁阻力(fs)、探头倾角(l)及动孔隙水压力(u2).通过对上述指标分层统计分析与计算,获得非均质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与内摩擦角指标,为建设工程提供地基基础设计重要的岩土参数.
淤泥质黏土是码头工程常见地基土,其蠕变特性与码头地基稳定性紧密关联.为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淤泥质黏土蠕变力学特性,对其开展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基于蠕变试验结果,引入Mesri和Log-Modified模型模拟淤泥质黏土的蠕变力学行为,得到蠕变经验模型,并对比两个模型的辨识效果.结果表明,同一围压下,随着轴压的提升,轴向应变逐渐递增,初始和稳态蠕变速率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同一加载等级下,围压和轴压的升高促进轴向应变的增长,较高轴压和围压条件下初始、稳态蠕变速率均始终大于较低轴压和围压条件;淤泥质黏土等时
针对如何在大范围水域覆盖地区(尤其包括如防波堤或LNG码头等三面环水的条带状区域)生成高精细程度、高位置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并以港口的具体工程为例进行研究,系统梳理该技术的应用流程,并对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精度统计,取得了平面精度及高程精度均优于2个像元大小的高精度效果.验证了该技术流程应用于港口的可行性,表明所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精度的可靠性,可为相关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13.4%,施工180 h节约30 t燃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