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联合办公”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喊“妈妈,过来一下”时,我默默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横,第10个“正”字完成了。这说明,一早上他已经叫了50遍“妈妈”,而我分别处理了以下这些事情:
  1.妈妈,这个字我不认识。
  2.妈妈,我想喝口水。
  3.妈妈,我可以去下厕所吗?
  4.妈妈,我的尺子在哪里?
  5.妈妈,我的笔不够尖。
  6.妈妈,我想要张纸。
  7.妈妈,这个单词怎么读?
  ……
  “妈妈,这个字我不认识。”
  又绕回来了。绕回来好几轮了……
  以上问题,我已经全部处理完。
  现在,《新华字典》在书桌上,旁边是iPad和手机,它们都安装了字典App,孩子已可以熟练操作了。
  水杯也在桌上,水还是满的、温的,各种文具列队展示,刨笔刀、橡皮、尺子、草稿本……等我第50遍过去时,发现橡皮在地的一头儿,尺子在地的另一头儿。
  那么,一早上,我又做了哪些事呢?
  1.开一个电话会议。
  2.在笔记本上记录会议要点。
  3.打开电脑,和3个合作伙伴同时沟通。
  4.看一篇稿子的反馈意见。
  5.列另一篇稿子的提纲。
  6.从书房到客厅来回穿梭了100次。
  客厅的电视上播着网课,1.5米外是孩子和孩子的书桌,桌上是他所需的一切。
  两个半小时,50遍“妈妈,你过来一下”,平均每3分钟我被打断一次。


  “我们谈一谈吧。”我举着画了10个“正”字的白纸,搬张凳子,坐在他的书桌前。
  “谈这个我不认识的字吗?”孩子仰起脸。
  “不,那个你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你早就学会怎么查了。下面,我们来谈谈这10个字。”
  “这字我认识,正!”孩子一副“你以为我是一年级小学生吗”的表情。
  “是的,你已经上二年级了。在学校,你渴了,会自己拿着杯子去饮水机前接水喝;下课10分钟,想上厕所就上厕所;东西丢了,会找,找不到,会借;笔秃了,会削,而不是一切都在等我。”
  接下来,我解释了10个“正”字的由来,它们代表什么,代表哪些事。我将每一件事由写在“正”字下,看一看这些叫了我50遍的7件事,究竟哪件真的需要我。
  “1.妈妈,这个字我不认识。”孩子读。
  “你可以查字典。过。”我说。
  “2.妈妈,我想喝口水。”
  孩子的目光投向我,我的目光投向满满的水杯,他自己伸手去拿了,喝了。
  “除非水杯空了,要动用热水瓶,否则你自己可以解决,不要来找我。过。”
  “3.妈妈,我可以去下厕所吗?”
  “你在下课时间上厕所需要老师同意吗?过。”
  “4.妈妈,我的尺子在哪里?”
  “接着读。”
  “5.妈妈,我的笔不够尖。”
  “继续。”
  “6.妈妈,我想要张纸。”
  “好,这3个问题其实是同一类,你可以自己找纸或找其他文具。”我指着地上的尺子,桌上的草稿本、刨笔刀。
  我讀起最后一条:“7.妈妈,这个单词怎么读?你觉得第七个问题和前六个中哪个是一类?”
  孩子伸过头来看,还以为是做合并同类项游戏,拍手道:“第一个!‘妈妈,这个字我不认识’。”
  “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查字典!”
  “你的英语字典呢?”
  瞬间,iPad和手机“漂移”到他手上。
  “查给我看看?”
  “嗒嗒,嗒嗒”,孩子小手指飞快按着,口中准确地念着一个个字母。


  7件事其实是3件。
  经过合并,无非是:1.生理需求,“人有三急”的“三急”;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器”,主要是各种文具、用具;3.知识盲点。
  解决方案,呼之欲出。
  我在白纸的背面列下:
  A.你能直接解决的
  B.要用工具解决的
  C.可以不解决的
  D.必须有人帮助解决的
  我们来做选择题。
  “上厕所,应该选ABCD中的哪项?”我问。
  “A。”孩子说。
  “对。”
  “马桶要是坏了呢?”
  “那再来找我。”我回答,又问,“不认识字和笔秃了呢?”
  “B。”
  “对,如果没有字典或刨笔刀坏了,你再选D,再找我。”
  “那什么选C?什么是可以不解决的问题?”
  “举个例子,上课大家讨论时,忽然有人发言错误,这事儿就和你没关系,不需要解决,也不用告诉我。”
  “那么,选D的事,就可以找妈妈吗?”
  “宝贝,这段时间,妈妈和你都在家里各忙各的,在妈妈工作的时间里,你可不可以想一想这件事是不是一定要找人解决?是不是除了妈妈其他人也可以做?”
  孩子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4个选项里想了很久。


  “联合办公”以来,我终于有了第一个完整的半小时。
  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我打印出来,贴在孩子书桌的一角:
  1. 你能解决的,不要找妈妈。
  2. 能用工具解决的,已经有工具了,不要找妈妈。
  3. 妈妈帮你解决过一次,也教过你怎么解决的,不要找妈妈。
  4. 你解决不了,想一想,不解决也没关系的,不要找妈妈。
  祝福每一个在家办公的职场妈妈!
其他文献
如果你有一个假期,每天的状况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吃饭也没准儿,有一顿没一顿,饥一顿饱一顿。也就是说,你不像上班上学时那么有规律,这样的假期不是休息,而是对身体的摧残。  而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生物钟早就叫醒了自己,一想是假期,翻身就是一个“回笼觉”。再醒来已经是早上八九点了,既然误点了,也就不吃早饭了。既然误了早餐,索性也就不要辜负整个上午,于是又一觉,睡到11点多—这一天只好从午饭开始。
期刊
一  女儿上小学时,我只要晚上不加班,都会去接她放学。然而有一次,在校门口,她当着众多同学的面,直呼起我的大名。  “这孩子,真是越来越没礼貌了!”我心里窝着火,可又不便在大庭广众下发作,毕竟会有损自己和孩子的形象。  回到家里,我急不可耐地责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女儿低着头告诉我:“我们班张伟强同学的爸爸上周突发心脏病过世了,今天是他第一天回来上学。刚才放学时,他就走在我后面,只要我一开口喊你‘爸爸
期刊
一  坐拥9700多万人口的越南号称“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度”,全国摩托车保有量高达4500万辆,平均每2个人就有1辆摩托车。在越南,摩托车也是生活必备品,孩子长到16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父母多半会送他一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连越南人自己都说:“没有摩托车,你就谁都不是。”  不过,对于越南人而言,摩托车只用来代步简直是暴殄天物。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骑着摩托车做不到的。为了多拉快跑,越南
期刊
在西北腹地,看花,是春天的事情。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三线工厂的家属院,依山傍河,周围是一大片桃园和麦地,再远一点儿,还有油菜地和苹果园,沿着河畔延展开来。总体来说,西北腹地梁峁起伏、植被稀疏,真正的春天要到立春后很久才来,常常会经历一两场彻骨的雨,几次裹挟着黄土的大风,乃至一次不算小的雪。春天并不能迅速到来,但热闹的农历新年已过,农人上地也没到时候,因而早春显得十分漫长。尤其是起风的日子,那风硬朗
期刊
一  柏林的冬天阴沉而漫长,如同街头行人的脸,不带半分柔情。  让一个德国人开怀大笑是不容易的,即便在剧院,也很少听到他们开怀大笑。他们像控制自己的愤怒一样控制着自己的快乐,不多不少,刚好“得体”。  就连这里的孩子也是如此,两三岁的孩子已经自觉地排着队过马路;遇到无聊的大人聚会,他们居然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和自己玩;偶然也会在周末的市场上看到蹲在冰激凌摊位前哭着不肯走的小孩儿,这时候,站在不远处的父
期刊
越来越喜欢大雾了。  从傍晚到清晨,雾气弥漫在田野中,悄悄地在草丛和树木间聚集,像神奇的魔术师,总有出人意料的表演。我若预感这日会有大雾出现,便会早起,到某个荒僻的地方,苦搜细寻,看细微处有没有精彩的剧目上演。  又被我猜到了。大雾弥漫的清晨能见度很低,我去了离家不远的一片荒地。到处都是水迹和露珠,湿漉漉的,像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此时是初夏,昆虫并不多,最先在水边香蒲细长的叶子上发现了一只毛毛虫,再
期刊
大概,您也听过或经历过类似的爱情故事吧?  他是个普通男生,自小被父母、师长压抑着不让谈恋爱,对于爱情的了解,基本来自小说和电视剧。浪漫的拥抱,炽热的亲吻—虽然每到吻戏,父母就赶紧换台,但他多少还是有了些概念。  这仿佛是个禁忌的秘密—爱情故事该是这样的。  初中时,他偷偷喜欢过班里一个文静的女孩。赶在寒假前,他偷偷写了张贺年卡,画了个卡通猫,附上一句话:“祝你新年快乐。希望你一直快乐。”  结果
期刊
一  我跟我爸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这几年的联系一直很少。上一次见面,是在春节期间,我回老家,他出门时看到我,和我打了一个照面,也没说上话。他穿的什么衣服,神情是什么样的,我没有一点儿印象。他急匆匆地出门,撞见我倒像是一个意外。我能猜得到,他是要去前屋打牌。  他跟我妈离婚时我正念大二,没有预兆地接到他的电话。他说:“我跟你妈离婚了,你以后归你妈管。你现在是个大人了,以后自己照顾好自己。”  我接到
期刊
期刊
侯长喜先生讲笑话,说有个人去烤鸭店问:“是正宗北京烤鸭吗?”“瞧您说的,不正宗您打我脸。”不一会儿,烤鸭端上来了,那人说“先别片皮”,他瞅了瞅鸭屁股说:“这是长江鸭,做咸水鸭最好了,换。”不一会儿又端上来了,那人又瞅瞅鸭屁股:“这是鄱阳湖鸭,好做卤鸭脖子,换。”不一会儿又端上来了,他又瞅瞅鸭屁股:“这是白洋淀的麻鸭,熘鸭片儿最好,换北京白鸭。”这一次,出来一位白帽高耸的人,作揖说:“大师,这死鸭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