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tep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描写当代边疆风土人情的课文一直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课文是内地师生了解边疆的重要媒介,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素材。建国以来,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题材课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它们也呈现着自身的演变历程,展现着不同时期的边疆风貌,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 中学课文 边疆题材
  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草原上的新主人》到新世纪《巩乃斯的马》,描写中国边疆地区风土人情的课文一直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内地师生了解祖国边疆的重要媒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这些课文中的边疆印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自身的演变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旧布新,赞美新生
  解放前,我国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名字分别为“国文”、“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语文”。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组建了专门从事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不少边疆题材课文:《草原上的新主人》描写了呼伦贝尔草原牧民解放后的愉快生活;《满眼春色的草原》是蒙古族牧民拉卜丹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革命战士的故事;《进军西藏日记》是随军记者林田和平解放西藏时的亲历见闻。值得一提的是,1956~1957年,语文教学进行了短暂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探索, 1956年颁布的《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两课时的“民间口头文学”,推荐的课外阅读参考书则是《阿诗玛》。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边疆课文,主要记叙了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开启美好幸福生活,自信走向未来的故事。《草原上的新主人》中的吉尔格拉带着感激的神情说:“从前要是给牧主放一千只羊,一年只挣十只资畜,现在一个月就能挣六只了。从前我啥也没有,现在有了两匹马,二十六头牛,三十多只羊。”《满眼春色的草原》中的拉卜丹说话时,故意夹杂一些走了音的汉话,可是他却引以为骄傲:“因为那几句汉话,比任何奖章、证据都更能具体、生动地说明他过去光荣的经历:与八路军、汉族人民,为保卫草原,并肩作战过,流过血!”
  教科书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语文教科中的课文,往往会被被赋予特殊的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语文课本《编辑大意》强调道:“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助读系统,边疆题材课文把政策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被放在了特别突出的位置,如《进军西藏日记》的“课文提示”道:“西藏是我们的领土,藏胞是我们的兄弟民族,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又受过去反动政府羁縻政策的影响……西藏的和平解放宣告了我们领袖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彻底胜利。”显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少年学生通过阅读边疆课文,他们会切实感受到:不论在祖国的心脏北京,还是在遥远的边疆,全国人民解放了,各族人民肩并肩幸福地走向新生活。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民族团结,建设祖国
  “大跃进”运动结束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也在稳步前进。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导语文教学及教科书编写工作。这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课文主要有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路》、记者和谷岩的《哈密瓜的故乡》及摘自《科学画报》的《新疆好》。
  本时期的课文展现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伟大新中国的感人故事:《路》记述了蒙古族塔尔娃老太太热心参与支持包钢建设的故事,她“按照每天早晨的惯例,将桶内的鲜牛奶,用食指和中指向四方撒点了几下,嘴里轻轻地祷念道:‘祝包钢的人们健康幸福!’”每天来往过路的工人们,总是到好客的塔尔娃老太太家里喝茶、歇脚的,他们做了一块木牌钉在她家门前公路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塔尔娃大道”。《哈密瓜的故乡》深情赞美了来自内地的援疆青年,“瓜和人一样,并不是出生在哪里就永远呆在哪里,故乡只是生命之路的第一个大站口。你看,那塔里木河渡口上不是有来自嘉陵江畔的船工吗?你听,田野上的江苏姑娘不是在唱《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吗?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新疆好》介绍了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祖国边疆的场景与成就,“开垦出上万亩荒地,兴修了上千条渠道,成百座水库。在许多杳无人烟的荒原上,建设起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许多从前是不毛之地的戈壁滩,许多变成了如今绿树如荫、流水潺潺的田园。”当时的中学生因为学习了这些课文,对哈密瓜、对新疆产生了向往之情,有人为之而去哈密当兵、工作。
  三、改革开放时期:秀丽边疆,景美人美
  “文化大革命”中,语文课成了“政治课”、“革命文艺课”。拨乱反正之后,语文教学也逐渐步入正常轨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课文主要有:《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描绘了美丽的云南边疆的独特自然风光;《驿路梨花》讲述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天山景物记》是碧野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而创作的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游记散文;《内蒙访古》是历史学家翦伯赞写的一篇史论,他把对自然环境、古迹、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表达了无比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感情。
  这些边疆课文描写了祖国边疆的秀美自然:“在一块草坪上面,有一株硕大的菩提树,它的向四面伸张的枝丫和浓茂的树叶,好像是一把巨大的阳伞似的遮盖着整个岸坪。在草坪中央的几方丈的地面上,聚集着数以万计的美丽跳蝴蝶,仿佛是密密地丛生着一片奇怪的植物似的,好像是一座美丽的花坛一样。”(《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天山景物记》)
  1978年至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多次修订,但对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首要要求一直没有变,即“思想内容好”。1991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教育内容举要”中列举了适于进行思想政治的课文目录,《驿路梨花》、《天山景物记》、《内蒙访古》都名列其中。显然,他们都是“思想内容好”的作品:《驿路梨花》写出了雷锋精神生根、开花,代代相传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天山景物记》描绘了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秀丽的大自然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内蒙访古》则表达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这些文质兼美的边疆题材课文,对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了产生了重要影响:《天山景物记》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好几代年轻人因之而向往天山;《驿路梨花》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后,已经有了几亿读者。   四、二十一世纪:关注人文,爱护自然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的相继颁布,语文教育进入“新课改时期”。“一纲多本”,即一个教学大纲,多种版本的教材供不同地区使用,是本时期语文教科书的突出特点。此时入选各版本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课文主要有:《葡萄的精灵》、《边城》、《云南的歌会》、《巩乃斯的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登上地球之巅》、《美丽的西双版纳》、《阿里山纪行》、《静默草原》等等。这些课文体裁多样,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描写的地域包括多个省区,有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台湾等。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学科的总目标之一就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2]。本时期的边疆课文展现了多元文化,异彩民俗,如《云南的歌会》描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等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通过阅读这些边疆题材课文,有利于增进各民族间的彼此了解和互相包容。
  语文课程还承担着人格教育的任务,人格的培养不是靠架空的道德说教,也不是靠枯燥无味的操练和抽象概念的灌输,语文教育应该以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来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以各个时代的优秀人物为楷模来激励学生,以经典作品为范本来引导学生。[3]《边城》中充满了亲情、爱情和人情之美;《葡萄的精灵》是对生活在伊犁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的深情赞美。同时,自然不再是纯粹的有用性,它也是情感的对象、审美的对象。[4]边疆作品中描写的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身心愉悦,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组成了一幅至善至美的画面。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不仅仅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道德情操的陶冶。
  结语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读者尤其内地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中的边疆课文,能够增进对祖国边疆地区的了解,切身感受到祖国的秀美,并加深各兄弟民族间的感情,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同时,祖国边疆静谧优美的自然环境、热情好客的居民、绚丽多彩的文化,也能激起青少年学生奉献边疆、造福人民的热切愿望。语
  参考文献
  [1]迈克尔·W·阿普尔.侯定凯译.教科书政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51.
  [4]赵建军.人与自然的和解:“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审视[J].哲学研究,20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研究”(11AZD067)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12日,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在山东青岛即墨一中举办。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黄厚江,真语文系列活动顾问、北京市101中学副校长程翔,以及来自全国各
在对目标管理法和研发型组织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模型以及研发型组织的特点,提出了研发型组织中员工绩效的评估方法——目标主导向的绩效评估方法。
综述了在现场将无励磁调压变压器改造为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几种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
介绍串联变压器调压的电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及设计要点,并列举了一个计算实例。
2013年12月28日,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真语文总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张辛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真语文系列活动顾
概述了目前绕组热点温度测量的几种方法,介绍了一种新型变压器绕组热点在线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基本功能和基本结构,给出了其试运行情况。
摘要:学生学习的一切起点是语文,而语文又承载着很多门学科内容,比如:历史、政治、中华文明,语文教会学生开始说话、说文明话,学写字,写中国字,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学习优秀的历史经验等。语文教师的素养好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课不仅是一门对语言的学习课,更多的是对社会知识、品德修养、常识道理等的学习课,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对其拥有的文化使命的认识与其对语文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  关键词:高等院
思维方式指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维结构,是由思维诸要素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相对定型、相对稳定的思维样式.现代思维方式是现代实践方式的反映,是生根于现代实践和科学发
江苏省示范初中——无锡市梅里中学,坐落在吴文化的发祥地——有着3200余年文明史的“江南第一古镇”梅村镇。学校现拥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
论述了对变电站用电子装置--干式电力变压器微机温度监控仪的兼容性研究工作和实验结果,对变电站的干扰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本仪表所采用的各种主要抗干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