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的多维分析框架探索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wum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关于企业家成长的研究一直聚焦在个人特质、环境等较为单一的维度,然而,企业家成长却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文章通过探索性分析,考察中国企业家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将不同维度的因素归类为同一分析框架下的因子,揭示出中国企业家成长的整体影响因子构成。研究以企业家个体为样本,通过三个阶段的调查分析,历时近两年,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家成长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分为7个因子,并整合到同一分析框架下;大多数企业家创业均受到了2到6个因子的影响;在影响企业家成长的7个因子中,个体特质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企业家;影响因素;多维度;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F24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6-0063-10
  
  一、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继Schumpeter提出对于企业家的全新认识后,kirzner等又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企业家要素”观点,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家成长的高度关注。当前,一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中国的企业家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因而,从理论上探讨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而推动企业家经济的发展,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长期以来,对企业家成长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聚焦于个体或聚焦于创业环境。Bouchikhi认为这两方面的研究都有着致命的缺陷,他说:“孤立来看,既不是企业家的个性,也不是环境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企业启动过程的产出。而这一产出过程是产生于企业家、环境、机会事件和先前的履行之间的复杂互动。”。在Bouchikhi之前注意到企业启动过程的学者还有Low和Mac-Millan,他们认为,多维度研究提供了一个对企业家现象更为丰富的理解,因此在未来的研究项目中应该受到鼓励。Learned则把个体将要创立企业作为一种在个体特质和背景、具体情形以及外部环境之间复杂互动的函数的可能性。20世纪末以来,学者们系统反思先前的研究成果,围绕创业研究的边界、主题和方法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创业研究开始收敛并真正进入理论体系的构建阶段。然而,关于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的整体性框架却至今一直没能构建。


  本研究拟从影响企业家个体成长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人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传统研究中的个体心理特质、社会网络、地域特征、制度文化和创业机遇5个维度,展开探索型研究,构建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的整体框架。具体而言,本研究要回答以下问题:哪些因素真正影响了企业家的成长;这些影响因素是否能归类并聚合到同一框架下;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又是如何。


  
  二、文献回顾
  
  在企业家个体特质方面,Hornaday通过文献证明有42个使得企业家有别于非企业家的特征。实证研究中,考察和引用较多的因素有:企业家个体的高成就需求、风险承担倾向、模糊的忍耐力、内控点、逆境坚韧度、创新性。其中成就动机对企业家创业影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James和Murray的著作。J。通常,企业家在总体上被认为是有高成就需要的行为者。Hull、Bosley和Udell则证明了潜在企业家比那些不想建立自己企业的人显示出了更大的风险承担倾向。Sexton和Bowman也发现,较高的风险承担倾向是企业家得以识别的一个特质。其后。Chen等也观察到,企业家的风险承担倾向与企业家存在正相关。Timmonst。和Beg-ley等认为,企业家对模糊有较高的容忍力,并喜欢那种无结构和非程序化的情境。Chen等的研究还发现,那些具有较高内控点的学生和小企业经理人比那些较低内控点的对照者更为企业家化。即使面对挫折,企业家们通常也显示出一种勇于克服挫折并继续追求目标的意愿。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企业家对常规和规律性的不满意,使他们变得更具创新性。
  环境无疑会对企业家的创业产生影响。Bru-no和Tyebee在通过对关于影响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变量的17篇研究论文综述中,提出了刺激企业家精神的12个因素。后来在对推动企业家精神的环境中的关键角色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些发现。Gnyawali和Fogel总结了影响创业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并将环境资源分为五类:城市化(集群)、失业率的变化、金融资源、政治气氛和行业专门化。金融资源和政治气氛在后来的研究中被进一步纳入到制度层面进行探讨,公司能通过政府赞助项目和从有利于企业家的政策中享受特权。Reynolds的研究揭示,美国政府对启动新企业的那些人提供忠告和援助,并为小企业的新技术发展提供帮助;欧洲许多国家为小公司提供金融援助,以利于出口和贸易的发展。在另一些国家里,有助于企业家成长的独特观点和知识组合被制度化,确定的信息变成可分享的社会知识的一部分去帮助潜在企业家们成功创建新企业。通常,研究者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信念和规范会影响本国居民的企业家导向。
  关系网络具有个人和地域双重特征。研究者们发现企业家网络是企业家研究中一个富有成效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他们认为,企业家能利用其个人网络获得那些其他人不能在市场中得到或不能廉价获得的资源和信息。Stevenson和Jarillo对美国存货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那些对网络资源使用充分的公司在一个10年观察期中的成长比只聚焦于内部资源的公司明显更为活跃。企业家建立能使他抓住市场机会的组织。在网络中获得的资源越廉价和越丰富,企业家通过成本优势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就越多。由此可见,企业家个人网络对他们创业行为的影响是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解释。
  创业机会是把资源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创造价值的可能性。真正有价值的创业机会来源于外部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们可以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使人们能够以更有价值的方式做事。Kirzner强调,机会代表着一种通过资源整合、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市场价值的可能性。Timmons认为创业机会具有吸引力、持久性和适时性。同时可以为购买者或使用者创造或增加使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Hulbert等则认为机会实际上是一种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这种潜在的市场需求如此旺盛以至于对企业家而言,实现该需求的商业活动相当有利可图。Ardichvili等强调,对企业家来说,机会事实上意味着探寻到的潜在价值。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创业领域包括机会来源的研究,即机会的发现、评价和开发过程。
  创业能力指个体具有的与创业相关的心智能量。Marshall认为,企业家是介于市场与组织之间的中间人,所以他必须具备一种通过对不确定环境的敏锐观察,挖掘具有市场价值的机会、获取资源,并构建组织的能力。Schumpeter认为,企业家能力是源于天生的个体特质和人口统计特征。企业家需要具备将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两者有机结合的能 力。cyert和March则认为企业家认知机会的能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Black等进一步认为,企业家能力的产生也是稀缺的,因为在此之前从没出现过,是全新、独特的资产组合。由于未来的竞争与市场的性质难以确定,这就要求企业家的能力具有动态性,以确保其组织可以适应内外部条件的变化。Mitchell认为,企业家能力具有可模仿性,企业家能力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然而此知识并非完全缄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表达的。Teece等认为,企业家能力嵌入于组织和市场之间,是企业专有的。


  创业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Green-berger和Sexton把企业家的“愿景”定义为新公司发展的一种关键的引导力量。Palich和Bagby认为在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面前,人们对投资的风险有着不同的看法,尽管存在失败的风险,但那些愿意从事创业的人可能更为乐观,或者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Shane和Venkataraman的研究表明,由于动机的个体差别,人们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意愿和能力,从而影响创业的过程。企业家创业动机被看作是企业家通过经营企业的所有权来实现目标的驱动力,企业家的目标决定了企业家的行为模式,并间接地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在研究企业家绩效的理论模型中,大部分强调把动机作为小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创业资源是指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必需的人、财、物和信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资源就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或者所支配的能够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及其组合。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企业意义重大,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已经获取的资源仍会逐步散失。Alvareza和Busenitzb也认为创业本身是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当前在关于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的启动资金方面,其实,信息的缺乏往往也制约了企业家的成长。研究表明,获得信息资源是创业行为产生的一个关键参数。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的决策大多是基于信息和认知的,同时,信息也是企业家个体判断创业机会的主要依据。


  基于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根据本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假设2: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多维度因素可以整合为同一分析框架下的有限个因子。
  假设3:单个企业家成长是由同一分析框架下的多个影响因子决定的。
  假设4:在单个企业家成长过程中,某些因子起主导作用。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通过3个阶段达到研究目的。
  第一阶段:收集整理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因素,形成预测试问卷。用开放问卷收集企业家创业影响因素,检验假设1。将第一阶段所得到的影响因素整理,形成题项,并构成《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预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预测试。用《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预调查问卷》进行预测试,对问卷中的题项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若干因子;根据各因子包含的题项内涵,对因子命名,构成影响企业家成长的整体分析框架,检验假设2。然后把各因子包含的题项提取出来,构成《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正式测试。用《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并检验假设3和假设4。 :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企业家样本的选取是以企业中副总经理以上的组织管理者作为分析样本。下面分别介绍各研究阶段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结果。
  
  (一)第一阶段
  1,样本
  第一阶段收集整理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因素时,我们选取浙江大学和贵州大学的MBA学员作为样本收集对象,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80份问卷,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有效样本构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15位、董事长22位、总经理20位、副总经理16位、其他7位。
  2,工具
  第一阶段的研究工具是自编制的开放式问卷:《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调查问卷(第一阶段)》。问卷包含问题:“有哪些因素影响您的创业活动?请您列举这些因素。”为了使调查对象能正确理解问卷的问题,研究者在问卷发放前,进行了统一的讲解,并与每个对象进行了单独沟通,对研究的目的、过程,对问卷的意思、填写要求进行说明。
  3,第一阶段调查结果
  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条目,将收集到的条目进行汇总,合并意义相同的条目,整理出题项反应频数在l以上的条目93个。检查反映同一内容的条目之间是否重复,审查内容是否正确、清晰地反映了影响企业家成长的有关因素。把这93个条目列出,经过专家小组(由2名人力资源管理博士、1名心理学博士、2名企业家组成)讨论、归纳并结合以往的研究形成44个题项,将这4J4个题项以随机排列的形式编排制定成《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预调查问卷》。
  
  (二)第二阶段
  1,样本
  该阶段选取浙江大学总裁班、贵州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贵州大学MBA学员进行了预测试。与前一阶段相比,测试样本在年龄段、创业地域上有所拓展。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261份,有效问卷24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2%。有效样本构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59位、董事长26位、总经理73位、副总经理63位、其他25位。
  2,工具
  预测试时所使用的工具是《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预调查问卷》,预测试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和“评估打分”2个部分,基本信息包括年龄、籍贯、职位、学历、经验技能、家庭背景、企业所处地域、企业所处阶段、企业业绩、创业瓶颈和融资渠道等11个方面。评估打分部分是根据第一阶段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形成的44个影响因素题项,将这些题项随机排列。预测试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rt)5点评定法测量(最不符合;比较不符合;说不清;比较符合;最符合),要求被试在5个等级上做出选择。问卷由研究者和有关部门人员发放和收集,发放人员在发放现场指导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并当场收集。
  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首先,对预测试问卷进行项目分析。采用鉴别指数,抽取总样本为245,高分组为问卷得分排序的前27%(66人),低分组为后27%(66人)。对两组在各题项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影响因素的44个题项都达到了0.01水平显著,通过检验。然后进行探素性因素分析。对测试样本数据进行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837,说明本研究取样比较适当;从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来看,达到0.000水平显著,表明适合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
  对预测试样本245人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最大变异正交旋转,抽取因子时限定特征根大于1,共得到7个因子:F1,f2,F3,F4,F5,F6,F7。累积 方差贡献率为68.058%,各因子的特征值及方差解释量见,表1。
  再检查各题项中因子的负荷量,对44个题项进行筛选,删除其中因子负荷较小和多重负荷的题项。保留相关性较大的题项,最终得到25个题项(如表2中所列题项)。因子负荷量均在0.500以上,各题项的共同度都超过了0.600,说明能够解释观察变量的大部分变异,而且各因子所包含的题项意义接近。因子负荷量和共同度见表2。
  本次分析因子累积方差解释量达到68.058%,符合研究要求。在共同度方面,所有题项都在0.600以上,而且,各因子所包含的题项意义相关性较大。根据各因子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将因子F1~F7分别命名(表3)。
  7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8.058%,根据各因子相关联的题项内容和含义,将F1~F7分别命名为:企业家网络、个体特质、创业地域环境、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形成影响企业家成长的7个维度。这7个维度所含的25个题项共同构成同一分析框架下的问卷。将这25个题项交叉排列,编制成正式的《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调查问卷》。
  
  (三)第三阶段
  1,样本
  第三阶段测试仍在前一阶段所述的取样范围中进行,为了避免前一阶段测试对本阶段的影响,选取正式样本时是在排除了前一阶段被试的样本框内进行选取的。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61份,保留有效问卷15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5%。有效样本构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44位、董事长13位、总经理45位、副总经理36位、其他15位。样本中对不同年龄段、学历、地域均有选取。
  2,工具
  正式测试使用的工具是《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调查问卷》。问卷由7个维度构成,包含25个题项,其中Fl因素包含5个题项,F2因素包含4个题项,F3因素包含5个题项,F4因素包含3个题项,F5因素包含3个题项,F6因素包含3个题项,F7因素包含2个题项。采用里克特(Likert)5点评定法测量。另外,问卷中还收集了年龄、籍贯、职位、学历、经验技能、家庭背景、企业所在地域、企业所处阶段、企业业绩、创业瓶颈和融资渠道等11个方面的基本信息。
  3,信度、效度检验
  首先进行信度检验。采用克龙巴赫(Crombach-a)一致性系数来检验7个部分的信度和整个问卷的信度。结果如表4所示。此外,还进行了分半信度检验。分半信度检验时,问卷按照问卷的题项的顺序,以奇偶题号分成两半,再作相关检验。结果总问卷的分半信度系数是0.821,表明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问卷总体的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分别为0.82l和0.881,表明白编制的《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调查问卷》测量是稳定的。
  其次,进行效度分析。对正式问卷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选用内容效度来评估题项的适当性。在预测问卷中已经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基本评定,正式问卷形成后,再次请有关专家和企业家等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包括:符合当前企业家创业影响因素的内容范围并具有代表性;语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于中国企业家的个体特质和创业环境的表达。结果表明,该调查问卷基本适合对中国企业家进行调查。
  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对结构效度进行检验。采用最大变异正交旋转,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选取因子负荷量大于0.50的题项。共得到7个因子,M1、M2、M3、M4、M5、M6、M7,方差解释量分别为:27.408%,11.835%,7.996%,6.566%,5.900%,5.457%,4.891%。累积方差解释量达70.053%。根据因子负荷矩阵,7个因子的结构以及各个因子所对应的题项,都与编制问卷的理论维度和预测结果表现出较高的吻合度。这说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且证实了预试效果。具体结果见表5。
  4,结果
  首先分析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受影响趋势。为了解分析样本总体的成长影响因素的整体趋势,对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各部分的平均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这些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见表6。
  从统计结果来看,在7个影响因子当中,个人特质因子得分最高,其他依次为创业动机因子、创业机会因子、创业能力因子、创业资源因子、企业家网络因子和创业地域环境因子。在7个影响因子中,有5个的均值都高于3.000,只有企业家网络和创业地域环境两个因子的均值低于3.000。也就是说,从总体上来看,有5影响因子的水平都较高(高于3.000),而创业地域环境因子在各因子中是最低的。
  其次,再分析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因子构成。为了分析影响企业家成长的不同因子构成类型上的分布,在统计中又根据样本个体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我们把企业家成长受影响情况分为8种类型:无影响因子者(没有1个因子的均值高于3,000)、单一因子影响者(只有1个因子的均值高于3.000)、双因子影响者(只有2个因子的均值高于3.000)、三因子影响者(只有3个因子的均值高于3.000)、四因子影响者(只有4个因子的均值高于3.000)、五因子影响者(只有5个因子的均值高于3.000)、六因子影响者(只有6个因子的均值高于3.000)、七因子影响者(全部7个因子的均值均高于3.000)。统计结果见表7。
  从统计结果看,所有企业家样本均受到了各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无影响因子者频数为0。在有因子影响的企业家样本中,随着影响因子个数的增加,问卷总分均值递增;且三因子影响者频数最高,而单一因子和七因子影响者频数较低,其余类型相差不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类影响因素构成类型在问卷总分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00)。由此可以认为企业家成长过程中通常受到2到6个因子的影响。从抽样情况看,无主要影响因素者不存在。
  再次,根据样本个体在不同因子上的最高得分所属类型,我们把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分为8种主导影响类型:网络主导型、特质主导型、地域主导型、资源主导型、机会主导型、动机主导型、能力主导型、综合主导型(两种以上因子最高得分相同)。结果见表8。
  从统计结果看,企业家样本中,特质主导型的频数最高,其次是动机主导型;频数最低的是地域主导型和资源主导型,次低的是网络主导型;综合主导型频数也较高,占20.3%;其余类型相差不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类影响因素构成类型在问卷总分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00)。由此可以认为企业家成长过程中通常主要受个体特质、创业动机和综合因子主导的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访谈和开放问卷收集影响因素,再对各种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反应频数在1以上的条目93个。这表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企业家成长。这也说明了研究假设1是成立的,即企业家成长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因子特征值、共同度 和因子负荷等统计结果,抽取了7个因子,共25个题项。再根据7个因子相关题项的内容,对7个因子进行命名,形成影响企业家成长的7大因素,分别是:企业家网络、个体特质、创业地域环境、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这说明研究假设2成立,即企业家成长的多维度影响因素可以分为7类,并整合到同一分析框架下。
  在对样本得分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所有企业家样本均受到了这一分析框架下各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受到了2到6个因子的影响。从抽样情况看,无主要影响因素者不存在。进而验证了假设3。
  在对企业家样本受到的主导因子影响分析中。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受到个体特质和创业动机两个因子主导的影响。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4。
  通过分析各因子的相关题项,可以把这7个影响因素所包含的意思进行总结。
  企业家网络:能被企业家利用的个人社会关系,它能为企业家提供那种其他人难以在市场中得到或者说不能廉价获得的资源和信息。
  个体特质:个体受先天遗传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人格特征。
  创业地域环境:企业家从事创业活动所选择的地域特征,包含制度文化倾向等。
  创业资源:指与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必需的人、财、物和信息。
  创业机会:指那种使企业家可以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使企业家能够以更有价值的方式做事的外部变化。
  创业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企业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
  创业能力:指个体在后天习得的、与创业相关的心智能量。
  如果从因子的属性上看,在这些因子中,个体特质属于企业家受遗传和成长环境影响的具有内隐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因子,是企业家个体所特有的。创业地域环境是企业家创业所在地的客观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企业家个体难以改变的因子。而企业家网络、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这五个因子则介于企业家个体与环境之间,受企业家个体与环境互动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得知,首先,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对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多维分析框架构建的探索是成功的。这一分析框架共包含7个因子:企业家网络、个体特质、创业地域环境、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这7个因子基本涵盖了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内因和外因中的主要因素。为企业家进入到理论体系的构建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供后续研究者们参考借鉴。
  其次,从个人特质是对企业家成长影响最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企业家选择从事创业主要是受企业家的个体特质推动。有趣的是,在这一因子的所有题项并没有包含任何与企业相关的倾向,拥有这一特质的是一部分较为独特的人,他们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但却并不是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会成为企业家,这为内企业家研究在行政和第三类组织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在对创业动机因子的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发现,创业的人生成就感这一因素对企业家们有着极高的影响,仅次于个体特质因子中的风险承担倾向因素。这表明,在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如果我们要促进企业家经济的发展,那么积极推广成功企业家的示范效应可作为首选之策。
  再次,在对创业地域环境因子的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发现这一因子包含的五个题项的均值都小于3,这表明,当前中国的企业家生存环境的亲和性还不够好,尽管当前不少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真正有利于企业家创业的环境形成还尚需努力。通过企业家网络因子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亲友行业分布广度和亲友地域分布广度两个因素对企业家成长有着明显影响,而其余三项的得分均小于3,这表明当前中国的企业家个体网络较多为弱连接状态。本研究还表明,创业资源仅对企业家成长产生十分微弱的影响,而制度层面的推进和企业家技能的培训则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我们还发现内控点这一题项的表现值得注意。在分析中,这一题项十分独特,而自成一个因子。这与Hsien等和Hamid等的研究结论相吻合,但因为这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较低且其内涵与个体特质因子十分接近而删去,然而这一因子对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却值得今后继续探讨。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是近年来学科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文章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对作品进行多维度人文解读与创作技法剖析,以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阐释浈唱过程中的理解与诠释,在把握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在“润腔”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重点探究。
期刊
摘 要:《风姿花传》全书七篇,以“花”为喻,围绕“能”这一戏剧形式的最佳舞台效果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赋予“花”以相应的美学意义,视客观对象存在的外在事物“花”为驯化审美对象存在,并通过表演者自身努力而实现心技一体的艺术表现力。以“花”来阐明作为观赏对象的艺术美和作为表现主体的演技功夫二者之间的存在关系。同时,“花”也被定义为聚焦于时代不断深化的美学观念而存在,具有多义性与复杂性。用“花”可以解释世阿
期刊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 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是一种务实、可行的选择 文章认为,中国一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委员会等一些现有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机制,为建构澜沧江一湄公河的跨界环境影响评
期刊
摘要:现代大学重在制度建设,制度对于现代大学具有保障和促进功能。现代大学建设离不开其外部关系和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外部关系的制度建设可对现代大学的发展空间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其他大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可为现代大学发展提供高效的强力保障,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运行体制、学术权力保障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文章着眼于大学组织的制度设计视角,综合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有效教学”为关键词,从研究文献量与研究内容两个维度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有效教学”研究的文献量逐年增大,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有效教学”的内涵、影响因素、策略、评价及标准4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展开了总结与反思,指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研究;内容分
期刊
摘要:将土地制度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联系起来,并结合目前存世的各类古籍,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经历了从西周时期相对完备到明清时期极度衰弱的演变过程,推动力则是土地所有制变革,秦汉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兴起,西周时期与土地原始国有制相适应的环保法制体系开始解体;隋唐时期,新的功能被弱化的环保法制基本成型;明清时期,与高度发达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相适应,环保法制已经被极度“虚化”。
期刊
摘 要:文章从生态维度对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当代发展理论的基本理念和致思路径具有共性,它们都体现了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基本精神。整体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是其哲学基础的共同核心,这三个观念之间也具有内在联系。  关键词:整体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论  中图分类号:c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0)04-0109-05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各
期刊
摘 要:文革结束后,五四的启蒙主义传统被新时期的知识分子重新拾起。20世纪80年代初的启蒙主义与国家意识形态有合谋的倾向,因此,一些学者倾向于把1984年后的启蒙主义称为新启蒙主义。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主义既有渴慕西方现代化的同质性诉求,又有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潜在性格。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启蒙主义逐渐丧失批判和诊断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能力,走向了分化,但是启蒙作为一种社会批判和自我反思的文化
期刊
摘要:学术不端是当前学术界和社会舆论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学术不端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其中部分直接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尤以学术剽窃为典型。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学术剽窃之作具有非独创性。学术剽窃的认定可以从前提条件和实质条件两方面把握。规制学术剽窃应以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中心,融造以学术剽窃为耻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学术不端;知识产权;学术剽窃;著作权;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DF523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证据法学统编教材是教育教学和学术传承的必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证据法学教材有十几种,然独立思考且严密结合中国司法实践的不多。张保生教授主编的统编教材《证据法学》在结构体系、理论体系、证据论和证明论等方面多有创新和发展,是一部值得深度研习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证据法学;法学教材;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D91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