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语文”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语文观是近年来语文教育领域所推崇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高中语文属于高考中的重点科目,也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本文首先论述了大语文观的概念与意义,然后就大语文观思想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大语文观;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因此,基于高考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更注重应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创造力的培养。对此,近年来教育界提出了“大语文观”的理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着眼于整体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大语文观”的概念
  中国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与之对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时,先生提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与生活属于同一过程,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教育。为此,我们需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方能发挥出教育的协同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与大语文观不谋而合[2]。所谓“大语文”就是“大语文教育”,是由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一种语文教育新理念。语文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延伸至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3]。同时,将语文教学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等教育相结合,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宏大的语文育人目标。基于“大语文观”,任何事物都可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任何事物也可为语文教育服务。这增强了语文教育的宽泛性,也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树立“大语文观”的意义
  (一)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大语文观”其实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实质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缩小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并融入德育教育,重视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兴趣、意志、动机、习惯等因素,特别要重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课改后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因为高考的影响,很多教师仍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只注重考点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狭隘的教育理念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构建“大语文观”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基于“大语文观”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构建“大语文观”
  为开展好“大语文观”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建立起“大语文观”。这是开展好“大语文观”教学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需对唯分数论这种功利思想进行深刻反思与剖析,深刻领悟“大语文观”的内涵。此处的“大”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强调要从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要求、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出发开展教学[4]。这正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正本清源,也是对语文教学渠道的一种拓展,更是语文生活化观念的转变。纵观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可知,实用类文本信息更多,而且学科跨度大、综合性强。若学生单纯依靠课本与做题,知识的广度不易达到,难以从实质上提高答题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应跳出教材,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拓宽阅读面,从而增加知识的宽度。这样学生的视野才会逐渐开阔,思维也会逐渐活跃。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生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教师在具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基于“大语文”视角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结合新高考形式加强学生教学引导,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全面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心理特征,基于高中生兴趣点出发,创设语文教学情景,以问题引导式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论语》一文时,教师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本文的学习,强化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并在情景理解下,更好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扎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德育观,教师在PPT中给出出自于《论语》的一句话:“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并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的展开探究,启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交流认知,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认识到小组探究合作的重要性,并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不断完善自我,并从中感悟语文学科中潜藏的奥秘。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师教学难度,顺利推进教学进度,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中生“大语文”观念,促使高中生在语文课堂基本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语文学科学习技巧,更好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二)强调创新,优化教学形式
  根据“大语文观”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学习。语文教师可选取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组织学生观看,感知汉语的魅力,体验语文文化之美。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创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堂,通过微课开展翻转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与组织者,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可多组织一些朗诵会、辩论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环节,充分表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当然,教学方式的创新并非随意的,必须将教学大纲作为重要指导方针,以此为基础并结合班上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防止进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属于高中语文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关键渠道。教师应基于“大语文观”的理念,并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向其推荐一些优秀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领悟阅读之美。这方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其在阅读中逐渐成长。另外,可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竞赛、辩论活动等以强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在阅讀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增加阅读的积极性。根据“大语文观”理念,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对学生表达的观点给予肯定,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推荐学生阅读《雷雨》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征,分析这些人物表象下所隐藏的内涵与价值。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自主分析小说中两个家庭,八个人物的恩怨情仇。教师鼓励学生抽空读完这部小说,就节选的章节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回答。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会获得更多的收获。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学业紧张的现状,教师可适当减少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后阅读时间。一般两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与书评,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以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写作,自主投稿,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大语文”教学观念指导下,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确保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高中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学生个性特征,加强阅读教学拓展,为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扎实自身的文字、语言功底,教师可推荐文学类、历史类书籍,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并实际运用到日后的写作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外阅读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高中生写作能力取得了显著性的提升,以读促写,更好提升了学生写作能力,主题更加新颖有趣,切实提高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注重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中包括“社会即学校”的理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通过听说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生活是语文大课堂”的观念[5]。然而高中阶段因为课业繁重,教师极少会组织实践活动。因为学习时间紧张,教师还需留出充裕的时间供学生复习。因此,很多教师都不愿拿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其实,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彻底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舒缓学习的紧张压力,使身心得到调整,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步学习活动中。那么,在校园内语文教师可组织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由学生自由发挥,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按照个人的想法去参加活动。在课后或节假日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去感受语文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就时下社会的热点问题、高中生成长中的烦恼等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剖析问题成因与解决对策等。尽管学生研究的结论可能不是很成熟,但这有助于锻炼他们解决问题能力与沟通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实践过程中自己的感想写出来,使学生细细去体味这些活動中的语文知识。尽管比较费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却大有裨益,既能让学生看到语文的魅力所在,更深刻地了解相关语文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看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教学理念,充分领悟“大语文观”思想的内涵与要求所在,围绕教学大纲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大语文观”教学策略,创设出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祥圣.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J].教学与管理,2010,(11):265-265.
  [2]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22):362-363.
  [3]谌敏.高中语文应树立大语文观[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35-35.
  [4]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创设大语文情景———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语数外学习,2012,(4):6-6.
  [5]刘胜武.激活学生乐学语文的内驱力——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4):192-192.
  作者简介:郭立赢 (1978年12月 )男,籍贯:山东青州人,汉族,现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是想要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化学实验入手,结合化学实验的要求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到化学学科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知识。高中阶段化学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且高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当前我国也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多方影响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为
期刊
摘 要:英语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要求中学英语教学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在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过程当中,也是同理。站在核心素养角度上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以此来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成效。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背景下,更应当加强英语教学重视度,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就对核心素养下中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理解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起点,其中包括丰富的生命观念,是学生理性思维培育,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社会责任塑造的重要教学素材。基于这样的考量,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值得将概念型学习内容融入进去。文章从不同的教学策略中进行优化,以引导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入到更加有的放矢的状态。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核心素养;概念型学习;教学内容  生物概念作为生物学科知识框架,其知
期刊
摘 要:这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要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相关知识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征,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采用微信公众号的引导方式,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中来。本文主要对微信公众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浅析。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高中思想政治;应用研究  引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应不断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基于此,传统的应试教育无法满足教育需求,需要革新教育教学方法,高中英语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认词识句、阅读文本及强化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关键词:生本理念;思维教育;读写教学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高中英语中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学生无法将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灵活的应用
期刊
摘 要: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知识教学时,需要有意识的应用网络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了解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应用网络开展高中政治知识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从培养意义、素养特性、培养策略三方面入手分析,应用网络培养并提升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策略和价值。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初中到高中的物理知识难度有所增加,且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不仅影响着学生当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应积极地实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教材;基础训练  引言: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的有效性,
期刊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学生信息获取和学习提升的渠道已经被大大拓宽。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一项重要工具,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外,还要在思想、理念、学习、行为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有效转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信息技术的助推之下,数据的搜集和整理都变得更加便捷,大数据指引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进一步做出调整。现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涵盖的大数据资源入手,浅谈大
期刊
摘 要:生物是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科目。然而,由于生物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不仅导致学生无法对课本内容完全理解,还导致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以此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希望以此可以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教学;有效途径 
期刊
摘 要:散文化小说,故事情节比较平淡,不是依靠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吸引读者。而偏爱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中,构建特定的情调,锤炼诗意的语言,自成一种新的文学意境。基于这种文学特征,相对应的教学方法的渗透是必要的。我们要规避对散文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误读,必须“疑”而知其性,全读细品寓而示其相,紧抓物象暗示;聚而张其势,寻觅群像共质;窥看风景草木,了然于心。  关键词:散文化小说;人物;形象  近些年全国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