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对124例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bue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下腺管间质距离(IP)的比值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经白光内镜诊断为胃内存在疑诊为浅表型肿瘤性病变的患者124例,其中男87例,平均年龄为(63.2±7.9)岁;女37例,平均年龄为(62.6±8.2)岁。所有入组的患者均进行胃镜精查,即先在白光内镜下观察,然后行ME-NBI观察,记录白光内镜、ME-NBI下血管和表面结构(VS)分型、IP特征,并行靶向活组织检查。依据病变形态特征、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行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或手术治疗。分析白光内镜、VS分型结合IP比值与最终病理结果的符合程度。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绘制ROC曲线比较白光内镜和ME-NBI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118例完成内镜精查,共观察病变162处,其中161处病变纳入统计学分析。共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8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63例,黏膜内癌7例,黏膜下癌7例。在非肿瘤性病变(即LGIN)中,分界线[32.1%(27/84)比96.1%(74/77)]、不规则的表面腺管[45.2%(38/84)比87.0%(67/77)]、不规则的黏膜微血管[16.7%(14/84)比62.3%(48/77)]、腺管密度增加[48.8%(41/84)比85.7%(66/77)]、黏膜微血管密度增加[21.4%(18/84)比80.5%(62/77)]出现的频率均低于肿瘤性病变(包括HGIN、黏膜内癌、黏膜下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67.6、29.1、33.5、22.9、53.7,P均<0.05)。白光内镜和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9.6%和94.8%,特异度分别为61.9%和83.3%,AUC分别为0.84和0.93,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较白光内镜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0,P<0.01)。VS分型和VS分型结合IP比值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0.9%和94.8%,特异度为81.0%和83.3%,AUC为0.89和0.93,VS分型结合IP比值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高于单纯VS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0, P<0.01)。

结论

与白光内镜相比,ME-NBI对胃浅表型肿瘤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IP比值有助于对胃浅表性肿瘤性病变的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我国边境偏远地区新疆温泉县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流行与易感人群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病原种和生物型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对温泉县既往发病率较高的7个乡、镇、场的1 148位牧工(203人)、兼牧农民(809人)和兽医(136人)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采集急性期患者(未用抗生素治疗)全血12份,分离布鲁菌,将获得的疑似菌落纯化后进行进一步细菌学鉴定。结果受
目的观察慢性砷暴露大鼠大脑皮质中Fas、FasL、FADD、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8、caspase 3表达,探讨砷暴露致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饮用蒸馏水),低、中、高剂量染砷组[分别饮用含5、10、50 mg/L亚砷酸钠(NaAsO2)的溶液],每组10只。染砷3个月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大鼠,取大鼠大脑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149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sEST+EPBD组60例,EST组89例。比较两组的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血清TBil和DBil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