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准确认识并运用乡村景观特征的价值是乡村保护与发展的基础。而乡村游客对环境的感知与反馈则是乡村景观保护与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使用后评價(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理论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尝试构建基于游客感知的川北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的乡村环境保护与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振兴;景观特征;景观感知;景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基于地域特征感知的乡村景观建筑设计研究”(JGYQ2021033)。
乡村作为农耕生活的源头与根据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民众精神实质与气质的地方。乡村景观的特征不仅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乡村地区经济、生态、产业、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景观特征是特定区域内,导致此处景观场景与其他地方不同,并产生特殊场景感受的要素。景观特征是可识别的形态,这类形态代表了乡村景观的个性与竞争力。景观特征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英国,其目的是解决特征描述过程中出现的准确性问题(包括特征的分类与识别),并为景观空间相关的决策提供支撑。
景观特征评价的方法在国外已相对完善,其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不少国内的研究者也参与到景观特征评价相关的研究中。其中,谢花林等[1]从游客审美需求角度出发结合乡村景观特征的层次性等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同济大学的张琳等[2]对特定场景内,外来游客与居民对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做了调研并进行对比分析。
景观感知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从生态心理学领域发展出来的独立理论,是研究人对景观环境的感知、反馈与偏好的理论。
基于此理论,国内学者们借鉴顾客满意度与消费满意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景观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如王晓蓉[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乡村旅游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张雨佳[4]利用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法,以提升观光人群满意度为出发点,提出了针对农业园区的设计策略。此外,天津大学的卢杉[5]引入了心理物理学理论,尝试用精确数学函数的形式来描述景观环境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定量关系。
川北乡村景观特征感知的评价体系构建,应基于对乡村地方性特征的充分认知,找到能代表地方乡村景观的典型要素,并积极介入特征要素的形成过程,改善和协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归纳并评价乡村的地方性特征?这些地方性景观特征的重要性如何,又对人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引入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为评价体系中各要素的重要性赋值,在此基础上采用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对研究的目标区域内游客进行景观特征感知度调查,问卷设计将参考层次分析法中所建立的权重分配体系,获取游客对不同因子的感知程度评价信息。将调查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即可得到游客对乡村景观特征的感知度信息(见图1)。
(一)PoE理论的引入
PoE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随着生态心理学及行为学等领域的发展而展开的,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1988年,美国Preiser等[6]在其著作《使用后评价》中定义:PoE是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的系统评价过程。PoE理论重点关注建成后使用者们的状态和需求以及项目完成后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这些信息会为将来的设计建造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设计者们在建设完成之后很难了解使用者在其所设计环境中的真实感受,也难以对项目建设成果和设计意图的差别进行评估。而PoE理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通过已建设完成的项目状况来确立评价的目标。确定评价要素后,实地考察、调研获得项目数据。从而全面分析使用者各维度的感受或评价。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从而针对分析结论展开策略研究。
(二)AHP法的引入
AHP法即层次分析法,由匹兹堡大学的SaatyTL教授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是指将与决策总是相关联的元素分解成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多个层次,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决策方法。此方法常被运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问题。现已广泛应用于统计学、运筹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在景观规划与设计领域,可对比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对其重要性定量、赋值,构建判断矩阵后计算权重值,然后在权重值的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分析,构建相对准确的评价体系。本文采用AHP法来构建基于游客视角的乡村景观特征感知度研究体系。在构建评价体系前,充分考虑了川北地区乡村发展现状,结合了川北地区乡村景观的相关研究,实地考察了川北地区数个村落的景观特点,并向当地相关从业人员与专家反复征询,以确保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三)AHP法的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次研究以王云才的文献《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中所构建的“乡村景观要素表征体系”为基础,结合当地景观环境特征,最终制定出针对川北乡村的景观特质感知度评价体系表,在经过专家意见征询后最终确定(见表1)。该体系表一共分为3个层级,第一层为目标层,既景观特征感知度(Z);其次为准则层,包括文化生活要素(A1)、自然生态要素(A2)、经济生产要素(A3)。第三层为指标层,包含建筑、院落、构筑物、文化民俗、地形地貌等在内的20项指标因子(BX)。 2.评价因子权重设定
本次工作总共邀请12名相关领域测试者参与因子权重制定,测试者包括当地专家、设计规划单位從业人员、当地乡村居民、当地乡村游客四类人员。采用一致矩阵法对各项因子进行两两比对,并用1-9标度法为判断矩阵进行赋值,后将所得数据导入YaAHP V12.6进行计算得到以下权重分配数据(见表1)。
为保证权重值的可靠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CI和RI的比值。其中CI的计算公式为CI=λmax-n/(n-1),RI的取值可根据平均一致性指标数值表进行取值。将数据带入公式“CR=CI/RI”做一致性检测,若计算所的值小于0.10,则代表其通过一致性检测。若未通过检验则需对数据进行重新搜集与统计。经计算指标权重分配表(见表1)中A1、A2、A3的一致性比率依次为0.0035、0.0055、0.0058,一致性检测通过,且其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川北地区现状以及当地专家与从业人员的意见整合计算完成,仅适用于川北地区乡村景观感知度的相关研究。
(四)基于PoE理论的信息整理与分析方法建议
朱小雷所著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中将PoE评价方法按照实施时的具体差异划分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评价法。定量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①测量已建成环境的各项数据;②确定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体系;③调研整理评价数据;④运用计算公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基于PoE的数据搜集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量表法、半结构访谈法、认知地图法、行为观察法、行为轨迹分析法等。定性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①搜集整理研究区域内的相关信息;②在不同时间段对研究区域内的不同地点进行观察,记录人群行为,选择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③对观察所得信息与访谈所得信息进行归纳整理;④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本次研究所探讨的区位为川北地区的村落,因其范围较大,各个村落均存在共性与特性。针对此区域的乡村景观环境特征,建议采用定量分析法与定性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调研信息进行整理、评价与归纳。考虑到调研过程中感知度量化的可行性,建议在调研过程中优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行为观察法。在进行景观特征感知度调研时可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来对感知度进行量化,以便结合AHP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分析。
本文以PoE理论为基础,尝试结合AHP法构建基于游客感知的川北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并对调研信息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川北地区乡村景观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思路。由于研究期间出行不便,故未能深入川北地区各个乡村做实例验证,针对此问题,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改进与补足。
[1] 谢花林,刘黎明,徐为.乡村景观美感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3(3):423-426.
[2] 张琳,杨珂,刘滨谊,等.基于游客和居民不同视角的江南古镇景观地域特征感知研究:以同里古镇为例[J].中国园林,2019(1):10-16.
[3] 王晓蓉,王树进.基于SEM的休闲农业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地区调查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13-419.
[4] 张雨佳.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休闲农业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3.
[5] 卢杉,汪丽君.基于老年人感知的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形态特征感知量化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5):56-61.
[6] 赵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2):93-95.
[7] 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振兴;景观特征;景观感知;景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基于地域特征感知的乡村景观建筑设计研究”(JGYQ2021033)。
引言
乡村作为农耕生活的源头与根据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民众精神实质与气质的地方。乡村景观的特征不仅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乡村地区经济、生态、产业、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景观特征评价
景观特征是特定区域内,导致此处景观场景与其他地方不同,并产生特殊场景感受的要素。景观特征是可识别的形态,这类形态代表了乡村景观的个性与竞争力。景观特征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英国,其目的是解决特征描述过程中出现的准确性问题(包括特征的分类与识别),并为景观空间相关的决策提供支撑。
景观特征评价的方法在国外已相对完善,其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不少国内的研究者也参与到景观特征评价相关的研究中。其中,谢花林等[1]从游客审美需求角度出发结合乡村景观特征的层次性等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同济大学的张琳等[2]对特定场景内,外来游客与居民对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做了调研并进行对比分析。
二、景观感知理论
景观感知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从生态心理学领域发展出来的独立理论,是研究人对景观环境的感知、反馈与偏好的理论。
基于此理论,国内学者们借鉴顾客满意度与消费满意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景观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如王晓蓉[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乡村旅游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张雨佳[4]利用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法,以提升观光人群满意度为出发点,提出了针对农业园区的设计策略。此外,天津大学的卢杉[5]引入了心理物理学理论,尝试用精确数学函数的形式来描述景观环境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基于游客感知的川北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构建
川北乡村景观特征感知的评价体系构建,应基于对乡村地方性特征的充分认知,找到能代表地方乡村景观的典型要素,并积极介入特征要素的形成过程,改善和协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归纳并评价乡村的地方性特征?这些地方性景观特征的重要性如何,又对人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引入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为评价体系中各要素的重要性赋值,在此基础上采用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对研究的目标区域内游客进行景观特征感知度调查,问卷设计将参考层次分析法中所建立的权重分配体系,获取游客对不同因子的感知程度评价信息。将调查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即可得到游客对乡村景观特征的感知度信息(见图1)。
(一)PoE理论的引入
PoE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随着生态心理学及行为学等领域的发展而展开的,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1988年,美国Preiser等[6]在其著作《使用后评价》中定义:PoE是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的系统评价过程。PoE理论重点关注建成后使用者们的状态和需求以及项目完成后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这些信息会为将来的设计建造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设计者们在建设完成之后很难了解使用者在其所设计环境中的真实感受,也难以对项目建设成果和设计意图的差别进行评估。而PoE理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通过已建设完成的项目状况来确立评价的目标。确定评价要素后,实地考察、调研获得项目数据。从而全面分析使用者各维度的感受或评价。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从而针对分析结论展开策略研究。
(二)AHP法的引入
AHP法即层次分析法,由匹兹堡大学的SaatyTL教授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是指将与决策总是相关联的元素分解成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多个层次,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决策方法。此方法常被运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问题。现已广泛应用于统计学、运筹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在景观规划与设计领域,可对比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对其重要性定量、赋值,构建判断矩阵后计算权重值,然后在权重值的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分析,构建相对准确的评价体系。本文采用AHP法来构建基于游客视角的乡村景观特征感知度研究体系。在构建评价体系前,充分考虑了川北地区乡村发展现状,结合了川北地区乡村景观的相关研究,实地考察了川北地区数个村落的景观特点,并向当地相关从业人员与专家反复征询,以确保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三)AHP法的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次研究以王云才的文献《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中所构建的“乡村景观要素表征体系”为基础,结合当地景观环境特征,最终制定出针对川北乡村的景观特质感知度评价体系表,在经过专家意见征询后最终确定(见表1)。该体系表一共分为3个层级,第一层为目标层,既景观特征感知度(Z);其次为准则层,包括文化生活要素(A1)、自然生态要素(A2)、经济生产要素(A3)。第三层为指标层,包含建筑、院落、构筑物、文化民俗、地形地貌等在内的20项指标因子(BX)。 2.评价因子权重设定
本次工作总共邀请12名相关领域测试者参与因子权重制定,测试者包括当地专家、设计规划单位從业人员、当地乡村居民、当地乡村游客四类人员。采用一致矩阵法对各项因子进行两两比对,并用1-9标度法为判断矩阵进行赋值,后将所得数据导入YaAHP V12.6进行计算得到以下权重分配数据(见表1)。
为保证权重值的可靠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CI和RI的比值。其中CI的计算公式为CI=λmax-n/(n-1),RI的取值可根据平均一致性指标数值表进行取值。将数据带入公式“CR=CI/RI”做一致性检测,若计算所的值小于0.10,则代表其通过一致性检测。若未通过检验则需对数据进行重新搜集与统计。经计算指标权重分配表(见表1)中A1、A2、A3的一致性比率依次为0.0035、0.0055、0.0058,一致性检测通过,且其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川北地区现状以及当地专家与从业人员的意见整合计算完成,仅适用于川北地区乡村景观感知度的相关研究。
(四)基于PoE理论的信息整理与分析方法建议
朱小雷所著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中将PoE评价方法按照实施时的具体差异划分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评价法。定量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①测量已建成环境的各项数据;②确定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体系;③调研整理评价数据;④运用计算公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基于PoE的数据搜集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量表法、半结构访谈法、认知地图法、行为观察法、行为轨迹分析法等。定性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①搜集整理研究区域内的相关信息;②在不同时间段对研究区域内的不同地点进行观察,记录人群行为,选择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③对观察所得信息与访谈所得信息进行归纳整理;④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本次研究所探讨的区位为川北地区的村落,因其范围较大,各个村落均存在共性与特性。针对此区域的乡村景观环境特征,建议采用定量分析法与定性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调研信息进行整理、评价与归纳。考虑到调研过程中感知度量化的可行性,建议在调研过程中优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行为观察法。在进行景观特征感知度调研时可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来对感知度进行量化,以便结合AHP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分析。
四、结语
本文以PoE理论为基础,尝试结合AHP法构建基于游客感知的川北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并对调研信息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川北地区乡村景观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思路。由于研究期间出行不便,故未能深入川北地区各个乡村做实例验证,针对此问题,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改进与补足。
参考文献
[1] 谢花林,刘黎明,徐为.乡村景观美感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3(3):423-426.
[2] 张琳,杨珂,刘滨谊,等.基于游客和居民不同视角的江南古镇景观地域特征感知研究:以同里古镇为例[J].中国园林,2019(1):10-16.
[3] 王晓蓉,王树进.基于SEM的休闲农业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地区调查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13-419.
[4] 张雨佳.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休闲农业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3.
[5] 卢杉,汪丽君.基于老年人感知的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形态特征感知量化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5):56-61.
[6] 赵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2):93-95.
[7] 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