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模型与脑血管造影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猫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复制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脑血管痉挛(CVS)的模型,并以猫椎基动脉造影的方法检测了其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频度和强度。33只家猫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注血后半小时CVS的发生率为98%,重度为74%,但2小时后发生率即降为64%,重度者降至9%;二次注血后第一天CVS的发生率又升至87%,重度为67%,至二次注血后的第5天发生率仍达87%,重度为73%。可见二次注血可提高CVS的发生频度与强度,并符合临床规律,有助于对慢性期CVS的研究。并对急、慢性CVS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6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向脊髓表面静脉引流。这是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一个新类型。临床特征为:中年男性发病伴进行性脊髓病变,如痉挛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病因机制主要为椎管内静脉高压导致髓内缺血。治疗的关键是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或兰色组织胶栓塞瘘口本身,同时保护引流静脉的通畅。
本文报告5例因切除颅底肿瘤所致的颅神经损伤,包括3例面神经和2例动眼神经损伤,经颅内神经重建后,1例功能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无效,另1例尚在观察中。作者介绍了颅内段颅神经直接重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文报告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梗塞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0.9~60岁,其中6岁以下小儿17例,成人4例。发病机理主要在于颈动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基底节区供血小动脉的特殊解剖特点。21例均保守治疗,结果痊愈17例,轻残3例,重残1例,无植物状态及死亡,疗效满意。
期刊
作者改良制作适合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大鼠自体血块脑栓塞模型,用氢清除法监测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栓塞后同侧rCBF平均下降88.9%,脑电图波幅显著下降。以尿激酶(UK)作颈内动脉灌注实验性治疗。1小时后rCBF显著提高(P<0.01),经UK治疗后动物存活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