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巧妙与适度是扬琴技法的关键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琴的演奏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关节的联合运动产生弹击力量,作用住下击琴,使琴弦振动发音,并通过琴码传递,引起面板和琴腔空气振动,产生音响共鸣。这种联合运动正确与否,对演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奏时,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关节为活动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转动和手指捻动,上托相结合来完成。在演奏过程中就需要演奏者对力度均衡的控制,根据不同的曲风来表现乐曲的刚劲与柔美。
  一、控制力度
  (一)、姿势
  演奏姿势端正、演奏者要端坐入静凝神、全身放松、含胸挺拔、两脚与肩膀同宽、肩臂自然下垂、前臂曲肘平伸、演奏姿势端正、动作表情大方,防止耸肩缩颈、低头弓背、双臂夹身、动作僵硬等不良现象。演凑时,扬琴要平稳、端正地放在琴架上,要保持适当的倾斜度,便于高音区的演奏。演凑者面对扬琴,坐于琴中稍偏左的位置,与琴的距离要以演奏高低音方便为宜。演奏者一般坐在椅子的二分之一处,上身端正、自然放松,大臂自然下垂,前臂向前平伸,两臂与肘部既不要向内加紧,也不要向外张开。两脚平放着地,稍分开或一前一后,这样,演奏不同的音区时能够移动脚的重心,保持用力的平衡。
  (二)、腕力
  当三指握住琴竹以后,上下弹奏的过程由腕子完成,要求腕子直上直下的转动。这样才能使竹头正面击弦,取得好的音色。腕子是个“万向轴”,什么角度转动都可以,而且非常灵活,但让它直上直下转动并非易事,训练的方法是双手合十,或半握拳合在一起,不得分开,上下转动,才能达到直上直下转动的目的。避免造成腕子转动或向外或向内,给演奏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两个手腕在上下转动时力度要均衡,双手要基本保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避免一只手高一只手低。在下键的过程中,手腕要放松,自上而下自然的下落,力量由腕的重力通过琴竹传到琴弦。在保持手臂各部位的自然放松下,上臂呈自然下垂状态,前臂屈肘平伸,琴竹以腕关节为圆心,依靠手腕屈伸转动和手指捻托琴竹的合力,辅以手臂的支持力,产生瞬间突发的击弹力量,使琴竹顺着空间扇形弧线,力聚琴竹头击弦。
  (三)、“弹性力度”的把握
  在弹扬琴时,琴竹下去应有弹性,也就是常说的用“弹性力度”来演奏,如何训练才能掌握弹性力度呢·假如击弦时,琴竹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而且是刻意通过腕子回到原来的高度,琴竹击弦瞬间越短越好。“回竹”是产生弹性力度的关键。在演奏时,用巧劲把击弦动作中必要的紧张度,压缩到最小限度,所以就需要用弹力放松法,使键头在瞬间既有弹性又有力度充实地弹到琴弦上,使两只手在动态下求得放松。在“击弦”与“回竹”两个动作过程中,都要放松腕、臂、指的肌肉,只在键头触弦的一刹那,用巧劲有弹性地弹击琴弦,然后立即放松。
  在实际演奏中,琴竹头在触弦前的一瞬间,向下击弹的用力状态已变成弹性放松,琴竹利用惯性击弦,这就是向下的击弹动作。这种惯性击弦的弹性放松,便于利用琴弦对琴竹的反向作用,迅速将琴竹反弹送回原先启动的高度。
  二、手臂的运用
  (一)、基本方法
  演奏的扬琴,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关节的联合运动产生的弹击力量,作用琴竹下击琴弦,使琴弦振动发音,并通过琴码传递。这种联合运动正确与否,对演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奏动作,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关节为活动的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转动和手指捻动.上托相结合来完成。从臂、腕.指三者的关系来讲,一般以手腕为主,手指以及手臂为辅。整个演奏是一个臂、腕、指节节带动,有机配合的协调动作。其动力性力量和琴竹的弹性.重量及运动加速度构成的合力,最后集中于手指作用竹头,形成一个力的聚集点弹击琴弦。
  琴竹是以腕关节为圆心,演奏时,各部位应在保持整体感和自然松驰的基础上,两臂下垂,两手向前平伸,自肘关节——手指一—竹头呈直线状态。肩、肘、指关节与其相邻的骨骼之间应当形成方便演奏的最佳角度。
  (二)手臂运动的影响
  在演奏过程中,整个手臂必须呈自然下垂即手臂重量下沉状态,并始终保持向下垂落的基本感觉。肩、指各关节松动自如。以腰部为基础,全身都要自然放松。
  1.击弦前,在上述松驰状态和自我能够感觉到手臂重量下沉的条件下,仅用拇、食、中三个指头,以及轻徽的力量,没有任何多余负担地轻轻捏稳琴笕。
  2.击弦时,腕.指以及臂部工作的肌.腱以不同程度的瞬间紧张一用力使琴笕弹击琴弦。这时要避免非工作的肌腱出现不应该有的紧张。
  3.击弦后,工作的肌.腱应立即回松即弹性放松,瓜越快越好。实际上,在笕头尚未着弦的前一刹那,它们就已经松弛下来了。键头着弦要富于弹性地一触即离,以保证下一次击弦的有效进行。
  逐步加强手指对琴笕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速度极快时要依靠手指的主导作用;速度由快渐慢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音区移位时,充分运用手臂的调节作用和身躯重心的适当转移相配合。
  三、心理调节的影响
  在扬琴演奏过程中除了自身等客观条件制约着力度的强弱,还有心理方面也影响着力度的控制。因客观环境条件或者演奏者心存杂念而引起技法或演奏不熟练而带来的精神负担和信心不足,因疲劳或兴奋过度而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常状态;心绪不佳或演奏时精神过紧张,一些消极的紧张都会引起演奏者大脑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失调,从而失去对手臂的控制能力,导致肌肉松紧关系紊乱。所以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能根据客观环境的改变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根据不同的曲风特点调节自己演奏时的情感,在平时练琴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心理调解的练习。
  我们应该透过演奏中出现的各种表面现象,经过认真分析与鉴别,找出导致手续紧张、力度不够内在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分别予以克服。就力度而言,用力大小是关键。就速度而言,腕指灵活性是关键。就音质而言,用力巧妙与适度是关键。它们均与手臂的演奏机能密切相关。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扬琴演奏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高深的音乐素养和广博文化知识。
其他文献
摘 要: 舞蹈感觉是舞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感觉。舞蹈感觉是建立在动觉的基础之上,在舞者身体各部位动作高度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融入舞者个人的情感赋予舞蹈动作以生命里,诠释了对主观世界产生的感觉。由此可见,舞蹈感觉是舞者对外部环境及自身精神境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的感觉,是一种反映身心和谐的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  关键词: 身心和谐;舞蹈感觉  舞蹈感觉是舞者对外部环境及自身精神境界达到
期刊
摘 要: 汉代是隶书成熟的时期,两汉分隶的异彩纷呈对中国书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质,延展了书法的审美领域,拓宽了书法艺术的内在张力,深化了书法的审美内涵。本文从隶书的表现手法、笔形出发,分析结合出汉代隶书碑刻文献对隶书的作用及意义、艺术特点及艺术影响。  关键词: 艺术特点;汉代书法;隶书  一、汉代隶书的异彩纷呈  (一)西汉、新莽时期  1、墨迹类:竹木简牍、帛和纸是较能展现墨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是中职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必修课程。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中职学生未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不利于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接着探究了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体育;创新与实践;中职
期刊
摘 要: 呼吸的方法和形式正确以促进古典舞蹈发挥最为淋漓尽致,体现古典舞蹈的内在意义。本文对古典舞蹈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呼吸对古典舞蹈基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推动了呼吸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古典舞、呼吸  呼吸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呼吸使生命继续下去,呼吸的重要性可以被看到。在古典舞蹈基础训练中,尤其注意呼吸技巧,只有掌握经典舞蹈练习的呼吸技巧才能完美。因此,在古典舞的基础训练
期刊
摘 要: 19世纪英国发挥首创精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遍地开花”,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了“水晶宫”般的大英帝国。本文将以19世纪英国鼎盛时期的发展为线索,浅谈笔者对17—19世纪英国在大国发展中脱颖而出的启示。  关键词: 英国;鼎盛;启示  一、英国17—19世纪鼎盛时期的发展  (一)政治制度的发展  英国在欧洲西北角,位于北海之中,
期刊
摘 要: 探究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联是如今所有艺术门类普遍关注的一项议题,艺术设计同样如此。在推动艺术设计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与时俱进,主动加入时代元素之外,还需要担当起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我国融入世界步伐不断加快,艺术设计在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影响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更是要探究怎样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设计要素,通过吸纳传统文化营养来完善现代艺术设计,真正担当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
期刊
舞蹈感觉是建立在动觉的基础之上,在舞者身体各部位动作高度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融入了舞者个人的情感赋予舞蹈动作以生命里,诠释了对主观世界产生的感觉。由此可见,舞蹈感觉是舞者对外部环境及自身精神境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的感觉,是一种反映身心和谐的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舞蹈感觉的形成和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遗传因素决定舞蹈动作的快慢  就舞蹈动作的技能形成与发展来说,它的快慢程度是由遗传因
期刊
摘 要: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延续地域文化的追求,地域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结合,学习借鉴传统民居文化尊重天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探索传统思维和现代思维,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过程;从而使山地民居回到我们现代建筑创作之中,得知建筑地域探索的道路永无止境。  关键词: 文化;环境;继承;创新  1、贵州村寨的类型与形态  1.1、横跨山脊顺山就势而为的村寨  山势是山脉的形态趋势
期刊
摘 要: 湖南湘西是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而湘西苗族服饰是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以看出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宝贵的民间财富,而湘西苗族服饰上的图案也被历史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图腾”,本文从当代湘西苗族服饰入手,通过分析服饰的特点与内容,探讨苗族服饰在当代工笔画中是如何体现的。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抹没的成就,而湘西苗族题材工笔画以其独特的民
期刊
摘 要: 湘西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是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它的建筑形态凝聚着当地人民长期积累下来的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及美学情感。它完全依照“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存在,又完美的诠释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环境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当地吊脚楼建筑的保护现状在一些方面却显得不尽人意,保护和发展吊脚楼建筑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湘西凤凰古城沱河岸边吊脚楼建筑的生存现状,通过对吊脚楼建筑传承与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