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问题”与“不良品行”的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8日,《 中国教师报 》刊载了一篇《 教育生理学,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 》的文章。该文报道了沈晓明同志(以下简称“沈同志”)试图从医学角度来研究教育、解决教育问题的事迹。笔者认真地拜读了这篇报道。沈同志从教育生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教育,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只是沈同志对现行教育的某些评价和看法,笔者认为与现实不甚相符,现提出来与沈同志商榷。
  一、现行教育状况概述
  沈同志说:“师范大学培养的是将来的老师,这些人必须充分地了解孩子。充分地了解孩子首先就要了解他们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心理,而现在的师范教育显然没有涉及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笔者在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了近30个年头,亲历了近30年的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风风雨雨,深深感到,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研究和探讨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为中心任务的,如师范院校一直以来都开设必修课程《 心理学 》《 教育学 》《 生理学 》《 卫生学 》等,以及一些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这些学科涵盖了大量的生理学知识,如《 心理学 》在第一章《 心理的本质 》中就详细的介绍了大脑的结构及其不同的大脑区域的功能,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大脑发育、成熟情况和身心发展水平。《 生理学 》和《 卫生学 》对孩子们的生理发育的科学介绍更多。接触过师范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理论学科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学生的生物性特性,亦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中的生理发展状况。如果离开了作为具有生物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特征的学生来谈教育显然是不科学的,是无法收获成果的。可见,师范教育是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心理研究的,因此,师范院校学生对生理科学是了解的、熟悉的,并非一无所知。
  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制”“课程实施建议”和“教学评价”等章节中频繁出现诸如“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即身心发展特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句子;师范院校必修学科《 教育学 》也专章介绍和论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1]《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要求班主任“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 还有,近些年来教育界隆重推行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就是学校对学生的生理健康和生命延续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在职前较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理论和生理学知识,入职后又学习过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他们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时,大多能自觉地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等)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可见,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而且也关注学生的生理。
  二、如何看待“医学问题”引发的不良品行
  沈同志认为,孩子们的有些不良品行是因为“医学问题”引发的,不应视其为道德问题。比如,铅中毒的孩子就会有攻击性行为,有些有性侵犯行为的孩子不是思想品德有问题,而是因为血清睾酮水平太高导致的。笔者对上述观点有两点不同看法。
  1.“医学问题”引发的不良品行也是道德问题
  沈同志说,“医学问题”引发孩子的不良品行“不是道德问题”,笔者对这观点有不同看法。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3] 可见,因为“医学问题”引发的不良品行“与道德无关”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只有那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不良品行才可以另当别论。那些铅中毒和血清睾酮水平太高的孩子,只要他们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不良品行就该归于“不道德”之列。
  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人的不良品行是不是纯粹的“医学问题”引发的,“医学问题”很复杂,关涉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铅中毒和血清睾酮水平高低等问题。如果用“医学问题引起孩子的不良品行不是道德问题”的标准去评判一个孩子的行为“道德”与否,难度很大,有时无法判断。严重的是,如果用“医学问题引起孩子的不良品行不是道德问题”的标准去评判一个孩子的品行“道德”与否,有时会误导少年儿童,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情感的有效建构。如果哪位孩子出现了不良品行,他会认为自己的“不良品行”是“医学问题”引发的,罪魁祸首是“铅”或“血清睾酮”,是没有过错的,因此也就没有“愧疚感”和“罪恶感”,他们就会不断地去违背道德,最终引发社会道德混乱。
  2.“医学问题”不是产生不良品行的主要原因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私甚至邪恶的一面,只是慑于法律和道德而尽力使自己中规中矩罢了。那些铅中毒和血清睾酮水平过高孩子的不良品行,与下面这些因素不无关系:① 不良刺激过于频繁或强烈,超过了身心的承受极限。② 缺乏深入而全面的道德认识,导致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缺失。③ 父母遗传的气质类型(如多血质孩子好动、胆汁质孩子易冲动、黏液质孩子欠活泼、抑郁质孩子较悲观等)。可见,“医学问题”不是引发孩子不良品行的主要原因。
  笔者仅以2008年10月连续发生的三起弑师案来作例证。2008年10月4日,山西省朔州市23岁的教师郝旭东是被在初中时被教师打断过腿的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里的;2008年10月21日,浙江省缙云县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是被因为逃学上网、害怕父母毒打的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的;2008年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程春明教授被本校学生杀死在讲台上,据有关报道,是由于争风吃醋引发的。笔者想,上述案例中的三位青少年凶手,不会都是因为铅中毒或血清睾酮水平过高使他们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任何人的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都有十分清晰的心理背景和外在的诱发原因。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或家长平时多给孩子创设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多关心孩子,多留意孩子的行为表现,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心理干预,加强正面教育,用真挚的爱来感化,少一点简单和粗暴,多一点耐心和艺术,防止心理疾病的加重和恶化,孩子们的不道德行为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医学问题”是引发人的不良行为的次要原因。   三、孩子何时入学是个复杂问题
  孩子什么年龄入学最合适?是个复杂的问题。沈同志说,就是让发育儿科医生对每个孩子做一个成熟度的评估,由家长自主与医生评估来决定孩子何时上学。关涉一个孩子能否正常入学的因素很多,除了生理因素,如身体状况之外,还有心理因素,如认知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化能力、家庭背景和校园环境等。可见,“发育儿科医生评估”和“家长自主”只是决定孩子能否入学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医学专业者,由于受所学专业知识和工作对象的影响,“发育儿科医生对孩子成熟度的评估”一般是对孩子的“生理发育”(如孩子的高矮胖瘦、脏器功能等)水平的检测,至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尤其是孩子的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化能力、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考虑较少,甚至未列入考虑范围,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再之,由于受客观因素,如评估环境(医院环境)和医生(生人)的影响,孩子们具有畏惧感和不适感,较难准确测得孩子真实的身心发育水平,误差很大。还有就是,不少家长对儿童教育心理科学不甚了解,他们对孩子何时入学的想法一般较为简单,有时为了孩子能顺利或尽早入学而撒谎,因此,“家长自主”也是不妥的。严重的是,仅凭“发育儿科医生评估”和“家长自主”来决定孩子能否入学,势必影响家长和幼儿园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化能力、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身体状况(是否有身体缺陷和脏器疾病)、心理成熟水平,亦即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是决定一个孩子能否入学的重要指标,必须综合考虑,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评。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上述言论难免有诸多瑕疵和冒犯,诚望沈同志和各位教育界同仁批评指正,笔者不胜感激!
  (作者单位:道县师范学校,湖南 道县,4253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Z].1995-03-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Z].2009-08-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EB/OL].http://puer.yunnan.teacher.com.cn/dvbbs/topic.aspx?topicid=105095.
其他文献
在很多地方,金融资源都要服从于行政权力而配置,地方政府掌握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最大化",在"GDP竞赛"中获胜,纷纷发动了不可持续的非良性竞争。地方
儒家的思想流传至今,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例如,儒家经典《 大学 》里有句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
大跨度连续混凝土箱梁悬臂施工中,挂篮已成为常用的关键设备。施工中桥梁的安全性能以及桥梁的线型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关键,而挂篮的定位精度是保证桥梁线型的首要前提。本文简
摘要:通过对焊枪、操作方式、工艺的调整,解决了SGZ800/1050刮板机中部槽底板与中板之间的底板同槽帮中间部分焊道无法施焊的问题,保证了中部槽的焊接质量。  关键词:加长焊枪 操作方式 工艺参数  0 引言  我厂生产的SGZ800/1050 大型刮板运输机用于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其主要部件中部槽既是刮板链运行的轨道,又是采煤机运行的轨道,还是煤载的运行通道。这就要求中部槽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
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只从局部出发,然后扩展出较长期的整体印象。晕轮效应常常表现为以偏概全、以貌取人等特征,它常常以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突出优点扩展到对一个人其他方面也予以积极肯定;或一个人某一方面缺点突出,它往往就会认为这个人的各个方面都不行。晕轮效应不但表现在以优点取人、以貌取人上,而且还表现在以服饰定地位、性格,以及以初次言谈、印象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尤其是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参与,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可以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不难发现,轰轰烈烈地开展动手操作,有的收获的却是零零碎碎的边边角角。笔者现就动手操作常见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1.经过思考可得的问题不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案例]有这样一道题:正方形中最大的扇形与正方形中除去最大的扇形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比较。  师:我们如何
“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即指个人的不愿公开的私事或秘密。“数学学习隐私”,就是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隐蔽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
青藏高原地理形貌特殊,气候独特,冻土区域占有比例高。冻土可严重影响道路路基,影响道路施工,同时也增加了道路施工的难度和成本。文章分析了青藏高原冻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并依据其
笔者就如何实行“六个必须到位”筑牢“六道安全防线”管理基本经验进行初步探讨。
从教学层面来说,课前、课中、课后是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的三个组成要素;从思维层面上说,课堂教学既要包含教师自身对教学所作的思考,更要去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从操作层面来说,教师除了需要梳理教材、选择突破、确定思路等,更要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走进学习。因此,运思于课前、激思于课中、反思于课后,就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  一、巧解牛,“龙骨”初布——运思于课前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