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29年李济先生对华阴村遗址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科学考古的序幕。至此,在中国人文领域里又增添了不同于古代金石之学的现代考古学学科。一代代考古工作者薪火相传,不断完善和发展着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的劳动和发现,为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是上古史的重建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并愈来愈成为诠释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的重要依据。 手铲,是考古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工具。正是通过它,跋涉于乡村田野的考古人寻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李济先生对华阴村遗址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科学考古的序幕。至此,在中国人文领域里又增添了不同于古代金石之学的现代考古学学科。一代代考古工作者薪火相传,不断完善和发展着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的劳动和发现,为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是上古史的重建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并愈来愈成为诠释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的重要依据。
手铲,是考古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工具。正是通过它,跋涉于乡村田野的考古人寻找着与祖先对话的契机,缀全着历史可能出现的缺环,修正着后人对前人的认识,解读着天书般的人类文化遗存。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夏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朝代;夏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一书对海内外25位不同时期活跃在夏文化研究前沿的考古学家(如安金槐、邹衡、张光直、李学勤、李伯谦等),进行了专题访谈。抛开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高深莫测的长篇大论,娓娓讲述夏文化探索中的“人”的故事。直率地发问和真诚地回答,坦言考古的神秘与艰辛;同时也发布了在正规考古报告中不好反映的学术信息,使我们从中了解到重大考古发现的背景知识和研究过程。
考古是探索文明的一盏灯,考古者是持灯的人,就让我们跟随他们去穿越历史的隧道罢。
《手铲释天书》 张立东,任飞编著 大象出版社 2001.4 定价:28.00元
其他文献
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编为胡适在各个时期就政治学、修身、教育、学术研究、人生观、中西文化比较、西方文明与现代化等发表的代表性文章。下编为海内外学者对胡适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的评论。本书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胡适的学术观点及其历史功绩都有重要价值。正如作者欧阳哲生在本书前言中指出的: “在历史上,我们常常赋予那些在一个时代起着关键作用或导向意义的人物以特别显赫的地位,甚至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时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知识界的一大动向,是一批学者重提自由主义的话题,试图通过对自由主义的反思、研究、倡导,丰富实现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思想学理资源。这种动向因为受到强烈阻击而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多年禁忌的话题,自由主义的重新露面决非偶然。国内外一系列历史性巨变是召唤它登场的动因。于是对胡适的重新研究和评价,对殷海光的介绍和认识,对顾准的发掘和尊崇,形成了正面评价自由主义的氛围。 殷海光(
当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开始的时候,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大家庭几乎在一夜间增加了16个新成员。吉尔吉斯共和国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她1990年最高苏维埃会议产生的首任总统、次年全国大选的第一位民选总统和1996年全民公决的连任总统,阿·阿卡耶夫在其国家新的历史剧中无疑担当着编导的角色。 以阿·阿卡耶夫特殊地位和独有视角,为世人展示吉尔吉斯政治和经济、社会和外交、历史和未来的,就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本书——
在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组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总结党的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历史经验,同时也为适应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需要,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最近出版发行。 这本书阐明了党的组织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党的组织建设与整个党的建设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广大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加
除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还曾有多少人会知道在欧亚大陆上一条“茶叶之路”呢?它从呼和浩特市北面横亘的巍巍大青山出发,穿越茫茫的蒙古高原和高寒的西伯利亚大地,越过欧亚大陆的分界岭乌拉尔山,一直向着太阳沉落的西方挺进,最终抵达欧洲历史名城莫斯科。从1692年彼得大帝向北京派出第一支商队算起,到20世纪初中俄茶叶大战终结为止,这条万里迢迢的国际商道繁荣热闹了整整200多年。因为当年来往于这条路上的主要交
自1999年以来,各地农村开始进行新一轮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是全局性、战略性的,涉及面广、触及的问题多,因而目前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和艰巨。如何科学地分析目前结构调整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现阶段结构调整应准确把握哪些重点,注意解决哪些突出的矛盾;怎样面向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搞好结构调整;怎样处理好结构调整与其他农村经济工作的关系,包括各级党和政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新的千年,可是上个世纪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和经济政策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许多重大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解决。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有效的,经济增长和停滞的根源是什么,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究竟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诸如此类的问题,仍然是需要继续加以讨论的,即便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我国也是如此。 在这本书中,戴维·柯茨站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角度,对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三个典
本多胜一1931年11月出生在日本国长野县,195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生物学科,1969年因报道越南战争而获皮恩国际记者奖,是日本著名的有正义感的记者之一。 1971年中日尚未恢复邦交,本多胜一从6月至7月就在中国各地采访,回国后8月至12月在《朝日新闻》连载了他的长篇访华报道《中国之旅》。这个报道中有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其中有不足一页纸的篇幅,介绍了中国方面关于日军从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发生的“斩
绿林是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分布之广、纠众之多、危害之烈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研究曾经拥众百万的绿林,有助于弥补民国政治史、社会史的不足,使学界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然而,这一方面的论著却不多见。邵雍先生的《民国绿林史》可谓填补空白之作。 《民国绿林史》阐明了民国绿林的概念、内涵,对民国绿林的兴衰演变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阶段划分,系统剖析了绿林自民国以来产生、发展、蔓延及与各军
网上的绝大多数创作都会给人这样一个印象——缺乏生活。这个印象从多个方面不断地得到印证,以至于使人快要相信,网络的创作仅仅提供了个人内省的发泄渠道,而不是为作品内容的更加宽泛开辟了途径。或者说网络固然具备了使创作走向更加深远广阔领域的可能性,因为它激发了众多具有书写能力但原来处于沉默中的人们,但现在还时机未到。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读到《有我是谁》确实使人愉快和振奋,它所展示的视野从城市到村镇、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