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时人称之为“才女”的吕碧城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和“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龙榆生语);而且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和时人称之为“才子”的樊增祥(进士出身,曾出任过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是著名的地方大吏;而且于诗、词、文、骈体样样精通,是誉满朝野的大文学家)曾经相交、相识近三十年,成为好友,诗词唱和不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吕碧城 樊增祥 诗词
熟悉和喜爱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吕碧城这个名字:因为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和“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龙榆生语);而且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时人称之为“才女”。自然对樊增祥这个名字也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不仅是进士出身,曾出任过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是著名的地方大吏;而且于诗、词、文、骈体样样精通,是誉满朝野的大文学家,时人称之为“才子”。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由于历史的机缘,这两位年龄相差37岁、可称之为“忘年交”的文坛才俊,曾经相交、相识近三十年,成为好友,诗词唱和不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
樊增祥(字嘉父,号云门,一号樊山,1846-1931)闻知吕碧城這个名字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十月间。此时,樊增祥虽然还只是一个陕西渭南县的县令,却已是闻名全国的著名诗人。他刚刚得知一个消息,并使其心情十分沉重:自己的同年好友、曾官至山西学政、任满后即辞官归家闲居的吕凤歧(1837-1895)在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病逝;而当吕氏刚刚去世,因膝下无子,只留下四个女儿,族人为霸占其财产,遂将孤女寡母幽禁起来,并以“灭门”相威胁;从小与吕碧城定有婚约的汪家亦落井下石,提出了退婚要求;为了保全膝下孤女免遭毒手,柔弱的母亲严氏在无奈之中只好忍痛舍弃家产,并和汪家解除婚约,携带四个孤女一起远走来安(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到外家居住。
值得欣慰的是,吕凤歧的四个女儿个个聪慧,皆以文才驰名;老大吕湘(字惠如,一字云英,1875-1925)、老二吕美荪(字清扬,号仲素,1879-1945)和老三吕碧城很早就享有“淮南三吕,天下知名”(章士钊《巽言跋》,见李保民《吕碧城词笺注》(以下简称《笺注》)附录三,第5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的美誉。尤其是其老三吕碧城(原名贤锡,字遁夫,号碧城,后号明因,一号圣因,1883-1943),幼即聪敏颖悟,五岁知诗,七岁能作巨幅山水。到她12岁的时候,诗词书画的造诣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当樊增祥读到吕碧城的诗词作品时,不禁拍案叫绝;当朋友告诉他:这只是一个12岁的少女的作品时,他更是惊讶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吕碧城与樊增祥的正式通信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吕碧城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奉母亲之命离开来安,前往天津塘沽投奔正在那里担任盐运使的舅舅严朗轩(字凤笙),一晃就是六年。如今,突然接到来安家中的信函,说母亲严氏和小妹贤满(字坤秀,1888-1914),被恶戚串通土匪绑架,危在旦夕,希望她和姐姐赶快设法营救。吕碧城阅信后,有如五雷轰顶,惊讶万分,不知所措。随后冷静下来,便和姐姐商议,并四处写信求援,却毫无结果。最后她们想到了年伯樊增祥,便飞函求救。“时在江宁(一作“江苏”)布政使任上”的樊增祥,一接到年侄的信函后,便立即设法,很快就使严氏和贤满得以安全释放,回到家中。对于这件事,不仅时人多有记载,如刘绍唐的《民国人物小传·吕碧城传》(见李保民《笺注》附录一,第517页)、陆丹林的《记吕碧城女士》(载1948年8月31日《申报》,又见《笺注》附录一,第518页)等;就是今人亦有记载,如李保民的《吕碧城年谱》(见《笺注》附录五,第569页)
从时人和今人的记载来看,至少证明了以下几点:其一,严氏和贤满确实曾被绑架过;其二,吕碧城和大姐吕湘为营救母亲和妹妹曾写信四处求援过;其三,碧城和惠如确曾向樊增祥写信求过援;其四,无论说樊增祥当时是江宁布政使,还是说为江苏布政使,总之,樊增祥当时正在任做官,并出手相救过严氏和贤满。
前面三点都系事实无需多说,在这里,笔者必须对其中的第四点作出更正和说明:这一年(1902年),樊增祥并不在江南做官,也没有做到布政使(从二品)的官职,而是在陕西按察使(正三品)任上;樊增祥担任江宁布政使一职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中下旬以后;而且樊增祥只做过江宁布政使,从未做过江苏布政使——在清代,两江总督驻江宁(今南京市),管辖江西、江苏和安徽三省;原先,江苏巡抚、布政使和安徽巡抚、布政使皆驻江宁,时间一长,管理上的不便就表现得很突出,于是,朝廷就下命将安徽巡抚和布政使迁驻安庆府;又鉴于江苏的“钱谷殷繁,事宜众多”的特殊情况,便将江苏巡抚和布政使迁驻苏州(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府),另在江宁府增设布政使一员(辖江宁及淮安、扬州、徐州、通州、海州府),以辅助总督;而了解樊增祥的学人都知道,他一生结识交往的朋友中,江南人或在江南做官的甚多,例如樊增祥的老师张之洞此时就是两江总督。他拜托官场的朋友、或朋友托朋友出面来解决这件事情,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二
樊增祥与吕碧城的正式会面,应该在民国初年。民国三年(1914年)十一月下旬,樊增祥应大总统袁世凯之邀,辞别沪上各位遗老,北上进京定居,出任总统府顾问和参政院参政(即议员),同时兼任清史馆总纂。而吕碧城自袁世凯登上总统宝座后,便以其出众的学识和在女界中享有的崇高声望,被礼聘为总统府的机要秘书,此时仍在总统府效力。因此,二人有颇多的机会会面、交往、诗文唱和。樊增祥的《金缕曲》一词就写于此期间:
关键词:吕碧城 樊增祥 诗词
熟悉和喜爱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吕碧城这个名字:因为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和“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龙榆生语);而且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时人称之为“才女”。自然对樊增祥这个名字也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不仅是进士出身,曾出任过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是著名的地方大吏;而且于诗、词、文、骈体样样精通,是誉满朝野的大文学家,时人称之为“才子”。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由于历史的机缘,这两位年龄相差37岁、可称之为“忘年交”的文坛才俊,曾经相交、相识近三十年,成为好友,诗词唱和不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
樊增祥(字嘉父,号云门,一号樊山,1846-1931)闻知吕碧城這个名字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十月间。此时,樊增祥虽然还只是一个陕西渭南县的县令,却已是闻名全国的著名诗人。他刚刚得知一个消息,并使其心情十分沉重:自己的同年好友、曾官至山西学政、任满后即辞官归家闲居的吕凤歧(1837-1895)在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病逝;而当吕氏刚刚去世,因膝下无子,只留下四个女儿,族人为霸占其财产,遂将孤女寡母幽禁起来,并以“灭门”相威胁;从小与吕碧城定有婚约的汪家亦落井下石,提出了退婚要求;为了保全膝下孤女免遭毒手,柔弱的母亲严氏在无奈之中只好忍痛舍弃家产,并和汪家解除婚约,携带四个孤女一起远走来安(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到外家居住。
值得欣慰的是,吕凤歧的四个女儿个个聪慧,皆以文才驰名;老大吕湘(字惠如,一字云英,1875-1925)、老二吕美荪(字清扬,号仲素,1879-1945)和老三吕碧城很早就享有“淮南三吕,天下知名”(章士钊《巽言跋》,见李保民《吕碧城词笺注》(以下简称《笺注》)附录三,第5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的美誉。尤其是其老三吕碧城(原名贤锡,字遁夫,号碧城,后号明因,一号圣因,1883-1943),幼即聪敏颖悟,五岁知诗,七岁能作巨幅山水。到她12岁的时候,诗词书画的造诣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当樊增祥读到吕碧城的诗词作品时,不禁拍案叫绝;当朋友告诉他:这只是一个12岁的少女的作品时,他更是惊讶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吕碧城与樊增祥的正式通信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吕碧城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奉母亲之命离开来安,前往天津塘沽投奔正在那里担任盐运使的舅舅严朗轩(字凤笙),一晃就是六年。如今,突然接到来安家中的信函,说母亲严氏和小妹贤满(字坤秀,1888-1914),被恶戚串通土匪绑架,危在旦夕,希望她和姐姐赶快设法营救。吕碧城阅信后,有如五雷轰顶,惊讶万分,不知所措。随后冷静下来,便和姐姐商议,并四处写信求援,却毫无结果。最后她们想到了年伯樊增祥,便飞函求救。“时在江宁(一作“江苏”)布政使任上”的樊增祥,一接到年侄的信函后,便立即设法,很快就使严氏和贤满得以安全释放,回到家中。对于这件事,不仅时人多有记载,如刘绍唐的《民国人物小传·吕碧城传》(见李保民《笺注》附录一,第517页)、陆丹林的《记吕碧城女士》(载1948年8月31日《申报》,又见《笺注》附录一,第518页)等;就是今人亦有记载,如李保民的《吕碧城年谱》(见《笺注》附录五,第569页)
从时人和今人的记载来看,至少证明了以下几点:其一,严氏和贤满确实曾被绑架过;其二,吕碧城和大姐吕湘为营救母亲和妹妹曾写信四处求援过;其三,碧城和惠如确曾向樊增祥写信求过援;其四,无论说樊增祥当时是江宁布政使,还是说为江苏布政使,总之,樊增祥当时正在任做官,并出手相救过严氏和贤满。
前面三点都系事实无需多说,在这里,笔者必须对其中的第四点作出更正和说明:这一年(1902年),樊增祥并不在江南做官,也没有做到布政使(从二品)的官职,而是在陕西按察使(正三品)任上;樊增祥担任江宁布政使一职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中下旬以后;而且樊增祥只做过江宁布政使,从未做过江苏布政使——在清代,两江总督驻江宁(今南京市),管辖江西、江苏和安徽三省;原先,江苏巡抚、布政使和安徽巡抚、布政使皆驻江宁,时间一长,管理上的不便就表现得很突出,于是,朝廷就下命将安徽巡抚和布政使迁驻安庆府;又鉴于江苏的“钱谷殷繁,事宜众多”的特殊情况,便将江苏巡抚和布政使迁驻苏州(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府),另在江宁府增设布政使一员(辖江宁及淮安、扬州、徐州、通州、海州府),以辅助总督;而了解樊增祥的学人都知道,他一生结识交往的朋友中,江南人或在江南做官的甚多,例如樊增祥的老师张之洞此时就是两江总督。他拜托官场的朋友、或朋友托朋友出面来解决这件事情,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二
樊增祥与吕碧城的正式会面,应该在民国初年。民国三年(1914年)十一月下旬,樊增祥应大总统袁世凯之邀,辞别沪上各位遗老,北上进京定居,出任总统府顾问和参政院参政(即议员),同时兼任清史馆总纂。而吕碧城自袁世凯登上总统宝座后,便以其出众的学识和在女界中享有的崇高声望,被礼聘为总统府的机要秘书,此时仍在总统府效力。因此,二人有颇多的机会会面、交往、诗文唱和。樊增祥的《金缕曲》一词就写于此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