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治理优化模式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阐述农业产业链机制中利益相关者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区块链技术内涵,从而将区块链嵌入农业产业链中,实现农业产业链机制的创新应用.在智慧农业时代,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理论探索.
其他文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现代农业稳定发展,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逐步应用到农业中,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作用,提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议,进一步展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充分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优势,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供参考.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加.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探究新型发展模式来应对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详细地阐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当下,我国农业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农田林业防护建设也开始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农业的发展中,防护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农田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农田防护林对农业来说是最好的天然保障,在极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农业行业的长远发展.不过,受各类因素的影响,防护林在我国农田建设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机制的落实,人员的综合素质宣传力度等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没有达到实际目标,为此需要就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落实相应改善措施.
泾源县属典型的农业县,地域偏僻,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全县水利管理水平低下、配套不完备、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灌溉发展缓慢,水资源利用率低.2008年后,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程度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改进以及灌溉技术的发展,低压管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农业企业参与的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可靠途径.以企业为主体的土地流转不仅能够解决小农户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短板,还能够较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如何实现农业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我国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短板.通过深入了解河北省曲周县典型小农户型村庄的土地流转状况,阐明了农业企业参与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特点、流转效益,总结企业参与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启示,为农村的土地流转积累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万荣县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苹果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通过阐述苹果产业的六大优势,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经营理念,强化结构调整”“完善产业标准,促产提质增效”“加强技术攻关,保障服务机制”“打造优质品牌,提升竞争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进程”的对策,助推万荣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随着国家治理腐败重心下移,反腐败斗争脚步向基层纵深迈进,村干部“微腐败”问题受到关注.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是遏制农村腐败的关键措施.浙江省宁海县通过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现了村级事务标准化运作,规范了权力运行,助推农村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同时在制度化过程中存在部分权力未进清单、制度实施动力不足、制度运行损失效率、相关监督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建立动态清单制度,提高村干部待遇与保障水平,改进村民代表参与方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构建监督体系的对策建议.
河北省梨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梨生产大省.利用2014~2018年面源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和集中系数指数,通过比较河北省内水果产业聚集效应、全国梨主产区聚集效应,评价河北省梨产业聚集现状.结果表明:(1)2014~2018年河北省梨产业LQ变化呈“∩”型、CC变化呈“\\”型;LQ、CC平均值分别为4.14和3.92,高于苹果和葡萄产业,具有集聚效应,且优势明显;(2)2014~2018年全国梨主产区中,河北、新疆的L Q和CC平均值远高于其他省份,具有集聚效应,且优势明显.河北省与新疆地区相比,梨产业
施用氮肥和秸秆还田是常见的农业栽培措施,氮肥和秸秆的合理利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适当的减量施氮配合秸秆还田,不仅可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还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综述了华北地区减量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为提高春玉米种植区温度利用效率以及鲜食玉米的经济效益,以早熟鲜食糯玉米品种万粘3号为试材进行了一年两季栽培,对不同季的鲜食玉米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温度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第1季鲜食玉米的生育期为78 d,较第2季(75 d)长3 d;所需有效积温为1075.4℃,较第2季(1104.6℃)少29.2℃;温度利用效率为8.77 kg/(hm2·℃),叶片SPAD值(45.83~65.37)平均为57.17,单叶面积(451.38~814.16 cm2)平均为679.0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