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政治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政治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政治教学;兴趣;新理念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是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后才拿上讲台,但政治教学要求教师备课更多地备学生,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这对于仅接触一点经济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在无形中就增加了接受知识的困难。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只有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下面,我谈几点反思。
  1 把握时代脉搏,永葆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通过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講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2 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能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由于乡土材料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尤其在搜集事先布置的材料的时候,他们更是有一种主人公的感觉。例如,我在讲经济生活《企业与劳动者》这一问题时,事先让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课上进行了相互交流,而且以学生调查的素材导入新课。采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巧妙设置疑问,培养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提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求知识,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4 利用现代手段,进行组织教学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因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5 倾注情感教育,贯穿工作始终
  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一条主线是情感。有句话说得好,有的老师蘸着墨水写教案,有的老师蘸着汗水写教案,有的老师蘸着心血写教案。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还应该蘸着爱写教案。他应该是爱教育事业的,爱教学工作的,爱学生的,爱政治课的,这种情感,如果渗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的话,就会在和学生的每次交流与互动中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给他们以动力、以热情,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骄人成绩。而这,不正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期望的吗?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政治教学体会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而我们能否在政治教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关系到政治学科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面对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广大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體育教学方法基本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趣味性;小型竞赛;感化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籍中国科学家李政道在中国科技大学接见少年班的学员时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古今中外学者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
期刊
数学是一门讲理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初中、高中学习的数学都叫做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进入高中,随着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许多同学都感到学好数学很吃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成绩,针对高中数学特点,我将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如下:  1.用心感受数学,欣赏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有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用最小的空间集中了最大的理想。  2.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前线教师开始全身心的突入到课改大潮中,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熟,并把自己对课改的多方面认识和经验总结出来,进行交流。作为一名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前线老师,在这里我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当做是对十多年教学的一个反思,也把它作为在课改过程中的一个起点,虽然只是一些浅浅的感悟,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勉。  我想,很多人可能也都和自己一样,在应试教育中,也曾努力的按着课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在一定词汇、语法和文化的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最为直观地展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写作教学上的创新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也并非是一蹴而就。高中生必须不断的积累英文词汇,学习语法基础知识和训练英语语感才能在写作上有所突破。英语写作教学课程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写作方法,开扩创新
期刊
【摘 要】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侧重于教师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因素的培专,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发学生自主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自主性学习  传统教育往往重视教师作为指导的主体能
期刊
【摘 要】只有当学生具有准确的思维方式,他们才能发展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向认知过程;只有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他们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体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教师一味地追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已教授的知识,或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原文,并不讲
期刊
【摘 要】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问题设计,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许多教师与专家都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且总结出许多有关课堂问题设计的经验。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谈了对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与理解,旨在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设计;开放性;探索性;层次性;类比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期刊
【摘 要】依据投放的目标,教师向学生提示完成目标的方法和自读教材的具体要求,或者设计出启发性导读思考题,为学生充分自学明确指向。这样,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就能有遵循、有目标,既能有效地避免傳统课堂教学教师大讲特讲、学生无事可做或做“ 无用功”的弊病,又能有利地消除学生对自读要求或思考题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 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关键词】认定目标;自读教材;自读
期刊
【摘 要】“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容易识别。  【关键词】比较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  从这几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