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与“精”:小学语文课堂的二“度”追求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现象,让语文界忧心不已。语文课堂的低效现象症结在哪儿?如何让有限的40分钟高效起来?需要我们在深入的追问中探求清晰的答案。
  
  一、语文课堂低效现象的理性审视
  
  杨再隋教授曾对语文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用“虚、闹、杂、碎、偏”五个字作出了精辟的概括。的确,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争奇斗艳。面对层出不穷的语文流派,一线教师有的机械模仿,有的盲目跟进,有的无所适从……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和迷惘。由于认识的模糊和实践的浮躁,直接导致了语文课的失真和变味。
  [现象一]花山花水
  (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乌鸦喝水》)
  师:动画片里讲了一个谁的故事?
  (小手如林)
  师:大家一起说!
  生:乌鸦!(孩子们大声回答,声音震耳欲聋)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乌鸦喝水》,好不好?
  生:好!
  师:下面请听老师读一遍,谁听得最认真,呆会儿就请谁当小乌鸦!
  (教师从抽屉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叠乌鸦头饰晃了晃,孩子们马上坐得笔直笔直的。教师一看,满意地点点头,开始绘声绘色地朗读。许多孩子眼睛紧紧地盯着头饰,直到教师读完)
  师:故事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学生争先恐后地到教师那里拿瓶子、小石子和乌鸦头饰,课堂上热闹非凡)
  这是一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的片段,教师在课堂上可谓花样百出,多媒体动画、范读、分小组表演……但教学活动表面的繁华,却代替了语文课的“语文”价值。从理论上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多向互动是正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是, “活跃”课堂的“五彩缤纷”过后,又给孩子们留下了些什么呢?是精美的动画还是漂亮的头饰?
  [现象二]假山假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等一些新理念已耳熟能详,逐渐深入人心。但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
  比如朗读。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之一王尚文教授曾经说过:“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 不少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朗读放在第一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多时候常常只为了“朗读”而朗读。如某教师在执教《鲸》时,采用了自由读、点名读、分组读、轮流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合读、师范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读,“书声琅琅”成了该课堂最值得炫耀的亮点。然而,这位教师表面上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的理念,却忽略了“朗读”背后的本质意义:每次朗读的目标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因此,一堂课“读”下来,没有对课文内容、结构作必要梳理,也没有对说明文的基本方法进行初步把握,看似有用,实则无效。
  再比如“自主”泛化为“自流”,“独特体验”严重脱离甚至曲解“文本”,“提问”消融“价值”等等。语文课堂教学要在“真”上下工夫,才会真正有效。
  [现象三]死山死水
  教过几年书以后,许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觉:上什么课,我心中有数,说明文这样上,文言文那样上等等。我们还时常把这样的“经验”标榜为“教学模式”。殊不知,“教学模式”长期一成不变地使用恰恰使我们陷入课堂负效的尴尬境地,形成语文课堂低效教学的另一种风景叫“死山死水”,“山”没有生机,“水”亦无灵气。
  例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大屏幕显示《泊船瓜洲》全文)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泊船瓜洲》。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以前,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生: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学生对答如流,可见训练有素)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先解诗题!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
  师:接下来,谁来介绍一下诗人?
  ……
  师:谁来说说诗的意思?
  ……
  师:今天我们按照以前的学习方法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课后请将全诗抄写2遍。
  很多时候,一些教师已习惯了这样的课堂,甚至误解为这才是扎实、朴实的语文课堂。但是,《泊船瓜洲》这样一首经典的千古绝唱就在枯燥的“模式”中味同嚼蜡。每类文章有每类文章的特质,一类文章中每篇文章亦有每篇文章的特质。而且,我们所面对的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学生,因此,我们绝不能在某种模式下坐享其成,而扼杀了文本的特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精彩的动态生成。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诉求
  
  “40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这应当成为每一节课后教师留给自己的“课后思考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二“度”。
  (一)厚度
  对于厚,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厚重、厚实、丰厚。一堂课拥有了一本书的厚度,一堂课为一个生命奠基,一堂课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厚度。在逐渐积累的厚度里,随之增长的是学生的精神高度与思维深度。
  1.容量的厚度
  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窦桂梅,在不断的丰富与厚实中,我们惊喜于她对语文教学更为本质的探索:从“主题教学”到“一课书带动一本书”。许多教师一定还对她的《三打白骨精》记忆犹新。课堂上,窦老师利用教材又超越教材,把文本当做“用具”“引子”,以聊的方式,在获得相关的文体知识、读写知识,并且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后,又借助课堂教学中解读到的意义主题,把阅读视野指向《西游记》全书。笔者非常欣赏窦桂梅老师把这样的课定位为“名著导读课”。按照窦老师的说法,“这种探索打开了以往语文教学只见文字不见文学的屏障,让高年级的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用‘语文’的视角对《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产生带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从而,为学生种下一颗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都能有意识地增加一堂课的容量,那么一堂课拥有一本书的厚度,也不再是理想中的神话。
  2.语言的厚度
  有这样一种课堂现象:教师拟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无可挑剔的教案,既注意了精心预设,也做好了课堂生成的准备。然而,到了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师的语言贫瘠得就像戈壁滩上的草木,令人遗憾重重、叹息不已。可见,课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还凸显在教师是否具有以约守博、以简驭丰的课堂语言。教师的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人说,语言可以通往心灵的海洋,如果你只是注入屈指可数的文字或者单一机械的几句话,是远远不能使学生心灵波涛澎湃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教师本身就应该拥有语言之河,并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能提供鲜活的、灵动的语言之水,不断涌入学生心海,汇聚成浩瀚之洋。
  [课例1]一位教师执教《四季》,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可谓热情洋溢。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他真的读得好吗?好在哪里?读完四个季节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挺满意,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又到底在哪儿呢?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缺乏准确的教学语言就像地摊上的盗版书——廉价。试问:这样的语言如何增加课堂的厚度?!
  [课例2]于永正执教《月光曲》片段。
  生:(读)“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传出来。”
  师:真棒,棒在她把“幽静”这个词读懂了。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个词。(师板书:幽静)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读)幽静。
  师:读出这个词的意思。
  生:(轻轻地)幽静。
  师:有副对联写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一个小镇上的一条小路,夜晚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更显出小路的幽静,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读出这句话的意境。
  (生轻轻地读一遍)
  师: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要想,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思考。你从“断断续续”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生:从“断断续续”这个词看出这个女孩子对这首曲子不是非常熟练。
  生:她非常喜欢这首曲子。
  师:对,弹得不熟练还要继续弹,说明她喜欢。来,握握手,你的这个发现是一般人发现不了的。(师与该生握手)
  生:弹琴的人很刻苦。
  师:不怕失败,这个发现也很了不起。再读读这个词。
  (生读“断断续续”)
  师:我们祖国的语言很了不起,有些词从读的声音中就能得知它的意思。谁继续读?
  ……
  师:很好,读书就应该像这位同学这样,通过词句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于老师引领学生沉潜词句,捕捉人物情感动脉,富有生命气息的语言犹如书中甘泉,流于无形,品之香醇。当教师的语言成为了一种无形资源的时候,课堂的厚度也就在无形中逐渐积累。
  3.思维的厚度
  小学语文教学还担负着提升学生思维和思想深刻性的使命。因此,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还应当具有相当的思维厚度。语文教材中不乏思想深刻的课文,甚至可以说,不具深度的文章,即使再美也不会被选入。我们不妨把教材也看做“思想的壁橱”,用思想去启发思想,用深刻来启发深刻。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厚度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的一种发现,表现为对语言文字、对文本、对教师、对权威的质疑;表现为对挑战性的应答,在应答中生长自己的智慧。所以,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厚度还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中的思维训练和阅读活动中创造性的构建。
  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厚度是有边界的。一是思维的厚度不是知识的程度和难度,不是知识的汇集和堆砌。二是思维的厚度不是深奥思想的阐述,不是玄妙理论的搬运和“高深”的讲解。三是思维的厚度不是离开文本的任意扩展和拔高,不是对文本无限的开掘。更为重要的是,思维的 “厚度”应是“儿童”的厚度,适合儿童的并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合理的厚度。同时,我们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只有所有学生能认同的、能理解的、能接纳的、能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厚度,才是我们倡导的思维厚度。
  (二)精度
  高效的语文课必然是高精度的课,有了对精度的追求,课堂结构必然会简约起来,教学语言必然会精练起来,教学手段必然会朴实起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空间必然会大起来。
  1.精确理解
  每当听完名师的课,常会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名师上课总会如此得心应手,而自己的课堂却会遭遇种种尴尬和“瓶颈”,我想,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文本的精确理解。
  叶圣陶在谈及语文教学时,曾强调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要把文本咀嚼透彻,发现文中的精妙之处,上课方得神来之笔。就比如前面谈到的古诗《泊船瓜洲》,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开始备课时与许多教师一样,把诗中的“绿”作为诗眼。但随着备课的深入,他发现“绿”并不能统领全诗,全诗的诗眼应定位在“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上。于是,就有了课堂上的精彩演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如此之近,应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又是一年,早该还!——“明月何时照我还”,可终究是未能还!“绿”与“还”,一字之差,就决定着对一首诗的定位,也决定着一堂课的走向,更决定着一堂课的效果!
  2.精心设计
  在对文本精确理解的基础上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笔者在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当你看到这三个词语时脑子里出现了什么东西?”本想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为引子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的学习,结果,学生七嘴八舌,东拉西扯,可谓五花八门,与原先的预设相去甚远,浪费了不少时间。
  后来在评课时,有教师建议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当你看到这三个词语时脑子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出现了什么东西”改成“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第二次教学时,学生果然马上进入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所带来的意境。
  看似简单地改掉一个词,却饱含着丰富的智慧。这智慧就是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不同的设计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3.精益求精
  有位教师执教《太阳》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于是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学生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设计可谓精心但不够精巧,他的本意是创设这个情境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想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究其实,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如果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这堂课可能就会大放异彩了。
  因此,一堂课除了要精心设计之外,还要精益求精,精得巧、精得妙,才能更精到!
  (浙江省永康市实验学校321300)
其他文献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传统的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
CBA总决赛是两个高水平球队的精彩对决,也是我国篮球的最高水平比赛。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5场比赛进行技术分析,主要从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10期刊发了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周敏老师的《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知识进化论审视》一文。文章指出,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
信息的准确、及时获得与处理是实现种子有序销售的基础。文章分析了种子销售网络信息平台的功能与构成要素。构建了销售信息平台的网络和系统功能结构框架,并对建设信息平台的
课堂永远是个未知数。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扰,为此,教师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地、"跳跃式"地绕过这块"绊脚石"。其实,
我喜欢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这首歌,特别是最后的那句歌词:“如果你不爱歌唱也没关系,就让第一道阳光把你的耳朵叫醒。”是啊,黎明的阳光唤醒了耳朵,你听到的将是自然的歌,你会由衷地投身自然的怀抱,喜欢上清晨和谐美妙的音乐。把耳朵叫醒,张开耳朵去倾听,你的智慧清泉必然流进你的心灵之门!因为,当你把耳朵叫醒的时候,你用它倾听的是生命!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倾听的重要性,我们总是努力培养学生倾听,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教材也有需
政治哲学研究存在着四个层次,而当前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在良序社会的设计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使得政治哲学研究陷入玄谈与空论的境地。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与研究者
微乳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以一定的比例形成的粒径在10~100 nm的胶体分散系统,具有热力学稳定和各向同性的性质,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也可用作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