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源于生活,思考源于疑问.在数学教学中,若教师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提炼问题,创设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则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情境教学与问题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构建框架
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问题是核心所在,各环节是(子模式)围绕问题而开展的.
首先,教师要根据主要问题来设计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展开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合作,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师生评价环节,深化认知,强化记忆.同时,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模式是可循环过程,我们可依照教学内容与具体教学实际来适当调整与变化各个子模式的展示顺序与方式.如巧设情境这一子模式,教师需要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巧设教学情境,有效提问,引导有方向的思考与探究.
在自主探究这一子模式中,则包括如下环节:学生自学,进入教学情境,思考探究,获得方案.在合作交流环节中,学生在教师引导和问题的驱动下展开分组讨论探究,得出学习结果.然后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纠正错误,补充知识.
其次,在解决问题环节中,每组学生可通过口头表述、书面表达、演示文稿等多种方式呈现本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碰撞思维,完善认知.在某组呈现成果时,其他小组予以评价与补充,并提出不懂之处与疑难问题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实现情境教学与数学问题学习的有机整合,既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生动性、趣味性,也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紧扣教学内容,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并非固定模板,不能生搬硬套,而需把握其蕴涵的思想方法,然后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结合具体教学需求,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应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结合生活实例,开展问题学习的情境教学.
第二,充分发掘情境问题.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问题是核心所在,是情境依据.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需要分析数学课程特点,充分发掘与利用教学资源,巧设问题情境.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掘问题呢?
(1)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来源.如教学某数学知识时,教师可思考与之相关的数学史、背景资料等.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穿插与方程有关的数学史;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引入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形成的数学史;在讲“勾股定理”时,利用勾股定理的数学史巧设问题情境.
另外,教师还应观察现实生活,发掘生活现象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
(2)善于发现,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问题资源是随处可见的,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收集与筛选.如学生的错题、数学游戏、故事、生活实例等都可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为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概率”时,教师可利用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某次平定叛乱战役前,狄青(北宋有名的大将)为占卜胜负,当着全军的面取出一百枚铜钱讲道:“若我投下的一百个铜钱钱面都朝上,我军便可大获而胜.”于是有人劝说道:“若是不能全部朝上,会动摇军心,不如不投为好.”但狄青仍坚决用铜钱占卜.只见其将一百枚铜钱往半空抛去,铜钱落地后钱面竟全部朝上,将士欢呼雷动,士气高昂,很快平定了叛乱.思考:一百枚铜钱抛向空中,落地时钱面全部朝上可能发生吗?那么可能性大吗?这属于什么事件?故事中铜钱全部朝上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编写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究.
第三,优化教学组织.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有效提问.而在学生交流合作环节,尽管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但这并非放任不管,更需要发挥教师指导、调控作用.如启发学生思路,纠正学生错误.
另外,教师还需适当运用几何画板、视频、flash动画、PPT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问题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第四,注重多元化评价.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使其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他人.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构建框架
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问题是核心所在,各环节是(子模式)围绕问题而开展的.
首先,教师要根据主要问题来设计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展开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合作,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师生评价环节,深化认知,强化记忆.同时,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模式是可循环过程,我们可依照教学内容与具体教学实际来适当调整与变化各个子模式的展示顺序与方式.如巧设情境这一子模式,教师需要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巧设教学情境,有效提问,引导有方向的思考与探究.
在自主探究这一子模式中,则包括如下环节:学生自学,进入教学情境,思考探究,获得方案.在合作交流环节中,学生在教师引导和问题的驱动下展开分组讨论探究,得出学习结果.然后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纠正错误,补充知识.
其次,在解决问题环节中,每组学生可通过口头表述、书面表达、演示文稿等多种方式呈现本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碰撞思维,完善认知.在某组呈现成果时,其他小组予以评价与补充,并提出不懂之处与疑难问题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实现情境教学与数学问题学习的有机整合,既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生动性、趣味性,也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紧扣教学内容,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并非固定模板,不能生搬硬套,而需把握其蕴涵的思想方法,然后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结合具体教学需求,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应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结合生活实例,开展问题学习的情境教学.
第二,充分发掘情境问题.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问题是核心所在,是情境依据.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需要分析数学课程特点,充分发掘与利用教学资源,巧设问题情境.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掘问题呢?
(1)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来源.如教学某数学知识时,教师可思考与之相关的数学史、背景资料等.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穿插与方程有关的数学史;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引入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形成的数学史;在讲“勾股定理”时,利用勾股定理的数学史巧设问题情境.
另外,教师还应观察现实生活,发掘生活现象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
(2)善于发现,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问题资源是随处可见的,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收集与筛选.如学生的错题、数学游戏、故事、生活实例等都可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为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概率”时,教师可利用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某次平定叛乱战役前,狄青(北宋有名的大将)为占卜胜负,当着全军的面取出一百枚铜钱讲道:“若我投下的一百个铜钱钱面都朝上,我军便可大获而胜.”于是有人劝说道:“若是不能全部朝上,会动摇军心,不如不投为好.”但狄青仍坚决用铜钱占卜.只见其将一百枚铜钱往半空抛去,铜钱落地后钱面竟全部朝上,将士欢呼雷动,士气高昂,很快平定了叛乱.思考:一百枚铜钱抛向空中,落地时钱面全部朝上可能发生吗?那么可能性大吗?这属于什么事件?故事中铜钱全部朝上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编写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究.
第三,优化教学组织.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有效提问.而在学生交流合作环节,尽管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但这并非放任不管,更需要发挥教师指导、调控作用.如启发学生思路,纠正学生错误.
另外,教师还需适当运用几何画板、视频、flash动画、PPT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问题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第四,注重多元化评价.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使其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