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本院的实例,对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护患的沟通问题,护理人员的技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及人力配备不足等因素。并在护理安全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患者健康、安全及高效的护理环境,只有安全有效的进行护理,才能使患者得到康复和好转。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临床对策
前言: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病人治愈率越来越高,但是与此同时,护理的安全隐患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医疗市场已成为高风险行业,儿科护理风险性更大。为了进一步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确保患儿的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儿科共收治的1382例患儿,将其护理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其中男697例,女685例;年龄为2~15岁,平均年龄为(7.5±1.5)岁,所有患儿均由家属陪同,均为常见疾病,无特异性疾病。护理人员均为我院儿科护士,年龄为18~45岁,平均年龄为(31.5±6.5)岁。
1.2方法
本文中1382例患儿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进行追踪调查,将其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
2结果
在对1382例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732件次。其中以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的隐患最大,占30.6%,其次依次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人员人力不足和护理人员技术问题,分别占到员19.8%14.6%和11.6%;患儿及家属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安全,但是所占比例不大,为11.2%,如表
2.1护患的沟通问题
生活中,一旦儿童发病,对于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家属往往爱子心切,对正常的治疗护理不了解,对护士挑剔、苛求,对必要的操作项同过多的干涉、不配合甚至拒绝接受。儿科的护理人其服务的对象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小宝贝,牵扯到几辈人的心情,家长的期望值又特别高,而患儿的语言交流又非常困难,无论是在吃药,打针,及护理工作中又极不易配合,其难度很高,病室的环境又处于杂乱,哭啼声不断,护理工作繁琐,难度大,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不当,让患者缺乏安全感,易诱发不必要的矛盾。
2.2 护理人员的技术因素
护士也有个人的情绪和压力,在面对家长的不理解、抱怨甚至迁怒时,更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否则非常影响自身的技术发挥,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错误用药等,可给患者真正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2.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在工作期间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打错针,换错液体,随意的调节液体滴速,交班不严谨,拿患者的隐私当谈笑的话题。而小儿患者特别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常容易坠床、触电、烫伤或误服药物造成意外伤害。虽然目前为适应《条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临床在护理文书记录上,由于护士在专科业务知识水平、护理技能上的差别,以及对有关法律知识的认识差异,对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使护理记录存在诸多隐患[4]。如若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将引发严重的损失。
2.4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
儿科的护理工作相对集中,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渐显著,护理人员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疲惫的工作状态,精神力得不到保障,面临繁琐的护理工作,对待患者提出的疑问不及时或者不耐心,均可引起护患矛盾的发生。
3结论
本研究发现,对小儿患者进行护理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在于护患沟通的不充分。对儿童患者进行护理有其特殊性。患儿年龄小,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躯体不适,对于治疗和检查操作的配合度也较差;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血管较细,给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作为家长,特别是近年来,儿童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占据着较重的地位。如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哭闹、不适,家长有可能会迁怒于护理人员。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与其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是要对患儿和家长表现出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心情。对患儿有耐心,可以在病区准备玩具,当患儿哭闹时,及时进行安慰,不可表现出厌烦的神情或者举止。通过发自内心的对患儿的关心,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然后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其讲解儿科护理客观存在的困难,进一步获得家长的支持。
3.1建立良好的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家属建立好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长各种护理操作的目的,及带来的不适感,告知患儿家长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配合。与患儿沟通时,应善于表达对患儿的关心,借助于患儿及其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喜爱的玩具,并介绍其同病室的小朋友与其玩耍。进一步的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坚持文明用语,确保护理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及人性化。
3.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专业基础知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定,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不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影响,沉着冷静,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如新生儿ABE复苏、婴儿沐浴、头皮静脉穿刺法、脐带护理、喂药法、光照疗法、气管插管等操作应熟练掌握。对新入科室的护士,应找业务水平过硬的老护士一对一的带教,每周定期考核,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护士长应针对科室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专业培训计划,定期进行业务技能的训练,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3.3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也在逐步的增高。作为儿科护理人员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律性,消除外界带来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做到耐心,细致,周到,严谨的护理服务理念,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制观念,以维持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加强患者宣教制度,合理制定“告知”制度。定期开设设有法律法规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班,培训时应加设有案例分析课,加强综合教育,保护自身利益也利于他人,明确职责,在维护他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也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4增强护理队伍的配备
近年来受护理队伍的精简整编工作的影响,护理人员的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影响,存在着参差不齐,控制儿科重点对象为2年以内的低年资护理人员,有护士长带领重点指导,对于理论知识差,性格不稳定的,单独谈话,指出不足。根据工作情况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根据科室的工作需要合理动态的安排人力。如遇突发事件或者治疗高峰时,应弹性排班,中班及夜班时,应增加护理人员,必要时实行分组工作,以免加重护士的疲劳度,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如遇节假日,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一般在节假日期间值班人员的警惕性降低,思想放松,对患儿的护理不细致,病情观察不严密,床头交接不全,工作心不在焉,常容易造成护理事故的发生,引发护患纠纷。
结语:护理安全工作不仅需要提高护理人员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的基础技能技术与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兵.儿科护士慎独教育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3.
[2]张伟勤.儿科11起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護理管理杂志,2004,4(5):48-50.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临床对策
前言: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病人治愈率越来越高,但是与此同时,护理的安全隐患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医疗市场已成为高风险行业,儿科护理风险性更大。为了进一步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确保患儿的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儿科共收治的1382例患儿,将其护理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其中男697例,女685例;年龄为2~15岁,平均年龄为(7.5±1.5)岁,所有患儿均由家属陪同,均为常见疾病,无特异性疾病。护理人员均为我院儿科护士,年龄为18~45岁,平均年龄为(31.5±6.5)岁。
1.2方法
本文中1382例患儿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进行追踪调查,将其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
2结果
在对1382例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732件次。其中以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的隐患最大,占30.6%,其次依次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人员人力不足和护理人员技术问题,分别占到员19.8%14.6%和11.6%;患儿及家属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安全,但是所占比例不大,为11.2%,如表
2.1护患的沟通问题
生活中,一旦儿童发病,对于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家属往往爱子心切,对正常的治疗护理不了解,对护士挑剔、苛求,对必要的操作项同过多的干涉、不配合甚至拒绝接受。儿科的护理人其服务的对象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小宝贝,牵扯到几辈人的心情,家长的期望值又特别高,而患儿的语言交流又非常困难,无论是在吃药,打针,及护理工作中又极不易配合,其难度很高,病室的环境又处于杂乱,哭啼声不断,护理工作繁琐,难度大,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不当,让患者缺乏安全感,易诱发不必要的矛盾。
2.2 护理人员的技术因素
护士也有个人的情绪和压力,在面对家长的不理解、抱怨甚至迁怒时,更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否则非常影响自身的技术发挥,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错误用药等,可给患者真正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2.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在工作期间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打错针,换错液体,随意的调节液体滴速,交班不严谨,拿患者的隐私当谈笑的话题。而小儿患者特别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常容易坠床、触电、烫伤或误服药物造成意外伤害。虽然目前为适应《条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临床在护理文书记录上,由于护士在专科业务知识水平、护理技能上的差别,以及对有关法律知识的认识差异,对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使护理记录存在诸多隐患[4]。如若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将引发严重的损失。
2.4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
儿科的护理工作相对集中,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渐显著,护理人员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疲惫的工作状态,精神力得不到保障,面临繁琐的护理工作,对待患者提出的疑问不及时或者不耐心,均可引起护患矛盾的发生。
3结论
本研究发现,对小儿患者进行护理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在于护患沟通的不充分。对儿童患者进行护理有其特殊性。患儿年龄小,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躯体不适,对于治疗和检查操作的配合度也较差;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血管较细,给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作为家长,特别是近年来,儿童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占据着较重的地位。如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哭闹、不适,家长有可能会迁怒于护理人员。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与其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是要对患儿和家长表现出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心情。对患儿有耐心,可以在病区准备玩具,当患儿哭闹时,及时进行安慰,不可表现出厌烦的神情或者举止。通过发自内心的对患儿的关心,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然后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其讲解儿科护理客观存在的困难,进一步获得家长的支持。
3.1建立良好的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家属建立好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长各种护理操作的目的,及带来的不适感,告知患儿家长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配合。与患儿沟通时,应善于表达对患儿的关心,借助于患儿及其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喜爱的玩具,并介绍其同病室的小朋友与其玩耍。进一步的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坚持文明用语,确保护理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及人性化。
3.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专业基础知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定,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不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影响,沉着冷静,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如新生儿ABE复苏、婴儿沐浴、头皮静脉穿刺法、脐带护理、喂药法、光照疗法、气管插管等操作应熟练掌握。对新入科室的护士,应找业务水平过硬的老护士一对一的带教,每周定期考核,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护士长应针对科室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专业培训计划,定期进行业务技能的训练,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3.3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也在逐步的增高。作为儿科护理人员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律性,消除外界带来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做到耐心,细致,周到,严谨的护理服务理念,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制观念,以维持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加强患者宣教制度,合理制定“告知”制度。定期开设设有法律法规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班,培训时应加设有案例分析课,加强综合教育,保护自身利益也利于他人,明确职责,在维护他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也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4增强护理队伍的配备
近年来受护理队伍的精简整编工作的影响,护理人员的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影响,存在着参差不齐,控制儿科重点对象为2年以内的低年资护理人员,有护士长带领重点指导,对于理论知识差,性格不稳定的,单独谈话,指出不足。根据工作情况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根据科室的工作需要合理动态的安排人力。如遇突发事件或者治疗高峰时,应弹性排班,中班及夜班时,应增加护理人员,必要时实行分组工作,以免加重护士的疲劳度,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如遇节假日,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一般在节假日期间值班人员的警惕性降低,思想放松,对患儿的护理不细致,病情观察不严密,床头交接不全,工作心不在焉,常容易造成护理事故的发生,引发护患纠纷。
结语:护理安全工作不仅需要提高护理人员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的基础技能技术与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兵.儿科护士慎独教育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3.
[2]张伟勤.儿科11起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護理管理杂志,2004,4(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