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求知的内在动力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不可能天生就具有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满创造性地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兴趣;兴趣激发;课堂精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改革强调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深挖学生潜在的兴趣因素,只有所学习的内容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才能被激发,也才能够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成效,再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创造出能让学生感到自身所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情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利用好新教材和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观点。新课程中的各个方面相比于之前的课程有了显著的创新与突破。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方式在改革中也都应用了多种现代技术。发展目标便是选择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等多种形式。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道如何去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也是新课程着重强调的。课程的评价和选拔功能也需要同时改变,学生的发展则需要过程评价来大力促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角色和地位上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所开展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育的性质也由规格教育转变成了差异性教育。课程观、学生观、教育观和人生观是教师在这种趋势下必须接受的新课程观念,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修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通常,学生喜欢某一课程的教师,就会喜欢上这门学科。提高自我修养并不断进行完善是教师应不断努力做到的。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自我修养。教学水平、语言艺术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树立自身形象的前提。树立起形象之后,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学生才会会按时完成,教师教学时,学生也会主动发言并在各个环节予以积极配合。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是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信任、喜欢。
三、充分利用课前的五分钟
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课前预习,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大致了解课程的知识点,简要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查阅资料来解决不懂的问题,标记好那些在询问了同学或者家长之后还是不能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够针对重点来学习,逐渐形成预习的习惯。
注意力不够集中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五分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翻译比赛、朗读比赛来复习前面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分组预习课本,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给表现好的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增强自信。教师若能在这五分钟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课堂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四、课堂学习中要注意的重点
现实教学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不专心听讲、不主动思考和发言、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思考并能积极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学生要在课前准备好下节课所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各种文具等,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走神现象经常发生。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否则会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学生自身也会逐渐养成不认真听课的习惯,以后更难改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学生学习知识有莫大的帮助。
3.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语言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动手、动脑和动口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消化掉新知识。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主动思考,将问题解决,做到举一反三。
4.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要将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发言、举手回答问题等作为课堂中应严明的纪律,学生随意回答问题和教师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这些不良的习惯都要尽量避免。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习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会伴随学生的一生,生活方式和成长道路也会深受其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也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着重强调的。
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能在课堂中积极学习往往是因为教师的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表扬是教师的权利,但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只要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因为这说明学生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即使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也不能打击学生,应该从侧面引入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之前的回答是错误的,也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投其所好,或是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学,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探索的。
五、预先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便是教学过程。此过程包括:第一,先明确学习目标,再出示课题;第二,预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感知;第三,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第四,充分理解教材;第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五个环节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料,将教学的过程尽可能灵活地安排,让学生有一种新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具体有如下几个方法: 1.有重点地讲解。对写法上大致相同的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他部分进行讨论和自学。将演练、模仿和练习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突破教学重点。可以将教学中明显的重点直接讲给学生,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效果。
3.抓住主线。简化阅读的步骤,便于抓住课文的重点线索,也就是要将内容的主线抓牢,将与之看似无关的内容有效地串联起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4.总结中心思想。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中心思想明显的课文进行概括和分析,提问并分组进行解答,再将教材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
六、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过程,教学语言对信息传递有很大影响。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都属于教学语言。
1.口头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导语言就是口头语言,准确清晰的措辞是口头语言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条理清楚,表意也要能让学生清楚。
2.体态语言的重要性。知识、动作、表情等都是体态语言所包含的。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能够补充和深化口头语言,让“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更容易实现。
用教学语言创造出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直观教学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多次使用到实验教学可以将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等诸多的不良习惯都进行有效改正,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感觉到学习的自由和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发言中。如此,课堂便能一直保持精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而易见。
兴趣就如同路灯,能够将学生引向成功,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变成一种信念和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勇于挑战、不怕挫折都是因为具备了学习信念和学习动力。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避免教师独自一人读完或讲完教学内容,转变成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提出问题,也由学生自行解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现代教学的重点便是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信念,让整个课堂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1]赵荒.中小学体育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D].首都体育学院,2012.
[2]安海.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150-152.
[3]陈庆章,刘维超,宦若虹,毛科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要素和操作方法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115-118.
[4]曾敬敬.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能力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井淑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迟立鑫.大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7]朱秀玲.在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学习兴趣;兴趣激发;课堂精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改革强调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深挖学生潜在的兴趣因素,只有所学习的内容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才能被激发,也才能够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成效,再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创造出能让学生感到自身所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情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利用好新教材和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观点。新课程中的各个方面相比于之前的课程有了显著的创新与突破。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方式在改革中也都应用了多种现代技术。发展目标便是选择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等多种形式。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道如何去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也是新课程着重强调的。课程的评价和选拔功能也需要同时改变,学生的发展则需要过程评价来大力促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角色和地位上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所开展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育的性质也由规格教育转变成了差异性教育。课程观、学生观、教育观和人生观是教师在这种趋势下必须接受的新课程观念,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修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通常,学生喜欢某一课程的教师,就会喜欢上这门学科。提高自我修养并不断进行完善是教师应不断努力做到的。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自我修养。教学水平、语言艺术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树立自身形象的前提。树立起形象之后,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学生才会会按时完成,教师教学时,学生也会主动发言并在各个环节予以积极配合。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是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信任、喜欢。
三、充分利用课前的五分钟
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课前预习,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大致了解课程的知识点,简要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查阅资料来解决不懂的问题,标记好那些在询问了同学或者家长之后还是不能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够针对重点来学习,逐渐形成预习的习惯。
注意力不够集中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五分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翻译比赛、朗读比赛来复习前面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分组预习课本,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给表现好的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增强自信。教师若能在这五分钟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课堂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四、课堂学习中要注意的重点
现实教学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不专心听讲、不主动思考和发言、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思考并能积极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学生要在课前准备好下节课所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各种文具等,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走神现象经常发生。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否则会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学生自身也会逐渐养成不认真听课的习惯,以后更难改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学生学习知识有莫大的帮助。
3.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语言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动手、动脑和动口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消化掉新知识。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主动思考,将问题解决,做到举一反三。
4.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要将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发言、举手回答问题等作为课堂中应严明的纪律,学生随意回答问题和教师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这些不良的习惯都要尽量避免。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习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会伴随学生的一生,生活方式和成长道路也会深受其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也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着重强调的。
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能在课堂中积极学习往往是因为教师的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表扬是教师的权利,但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只要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因为这说明学生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即使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也不能打击学生,应该从侧面引入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之前的回答是错误的,也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投其所好,或是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学,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探索的。
五、预先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便是教学过程。此过程包括:第一,先明确学习目标,再出示课题;第二,预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感知;第三,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第四,充分理解教材;第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五个环节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料,将教学的过程尽可能灵活地安排,让学生有一种新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具体有如下几个方法: 1.有重点地讲解。对写法上大致相同的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他部分进行讨论和自学。将演练、模仿和练习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突破教学重点。可以将教学中明显的重点直接讲给学生,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效果。
3.抓住主线。简化阅读的步骤,便于抓住课文的重点线索,也就是要将内容的主线抓牢,将与之看似无关的内容有效地串联起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4.总结中心思想。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中心思想明显的课文进行概括和分析,提问并分组进行解答,再将教材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
六、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过程,教学语言对信息传递有很大影响。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都属于教学语言。
1.口头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导语言就是口头语言,准确清晰的措辞是口头语言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条理清楚,表意也要能让学生清楚。
2.体态语言的重要性。知识、动作、表情等都是体态语言所包含的。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能够补充和深化口头语言,让“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更容易实现。
用教学语言创造出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直观教学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多次使用到实验教学可以将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等诸多的不良习惯都进行有效改正,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感觉到学习的自由和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发言中。如此,课堂便能一直保持精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而易见。
兴趣就如同路灯,能够将学生引向成功,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变成一种信念和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勇于挑战、不怕挫折都是因为具备了学习信念和学习动力。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避免教师独自一人读完或讲完教学内容,转变成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提出问题,也由学生自行解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现代教学的重点便是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信念,让整个课堂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1]赵荒.中小学体育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D].首都体育学院,2012.
[2]安海.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150-152.
[3]陈庆章,刘维超,宦若虹,毛科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要素和操作方法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115-118.
[4]曾敬敬.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能力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井淑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迟立鑫.大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7]朱秀玲.在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