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时代特色越来越明显,各种历史史观已经出现在历史教材内容之中。如何利用合适的历史史观解决历史问题,已经成为所有中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本人当前历史教学实践,对于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建构予以分析,以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内容建构
伴随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教材、新考纲以及高考试题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史学观念。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特别是今年重庆市高考都采用全国卷试题,运用较多的史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生活史观等。
一、现代化史观具体含义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现代化研究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起来,并形成一系列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史学家同样在现代化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现代化史观主要以生产力为核心,认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属于人类社会通过现代化方式实现的自我转型。从历史发展进程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预示着全球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经济时代,同时也开始迈入现代化进程中。在现代化的不断推动之下,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当前,研究界认为,现代史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其二为政治层面的法制化、民主化和普及化;其三则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科学化、理性化。在这三个层面之中,经济层面的市场化和政治层面的法制化为核心内容。
二、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经济层面的市场化和政治层面的法制化为现代化史观的核心内容,非常适合引导学生解读工业革命前后的西方近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历史。在笔者看来,历史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指导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一)以现代化进程为主线,不断归纳、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史观主要表现在农耕文明不断向工业文明转变,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关于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以及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特征和内涵,教材内容设计很多,但却缺少理论概括。历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现代化”为核心主线将其系列化。例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利用政治民主化主线就可以将其归纳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现代化开始,“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现代化初步发展,“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运动(现代化进一步发展,政治民主化的开端,资产阶级制度层面变革)——清末新政(清末保守势力开始被迫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辛亥革命(新型资产阶级势力领导的现代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现代化运动进入到思想领域,民主科学旗帜飘扬)。在经过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之后,学生可以清晰的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艰辛,从而认识到中国现代化不断尝试、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以现代化进程为主线,不断分析、归纳西方现代化进程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之中,以历史专题的形式,通常会将部分具有代表性问题予以展示,但这种教学模式会割裂历史现象的内部联系。因此,以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过程为主线进行整合非常有必要。
1.现代化萌芽于西欧
1500年前后,一系列事件等等为新型工业文明萌芽奠定基础。例如文艺复兴开始真正关注“人”,提倡人文主义。宗教改革解放人的思想。农奴制度将人的束缚解除,资产阶级需要的大量劳动力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真正意义上面将全球连为一个整体,从此之后,全球之间的相互联系开始紧密。
2.现代化发展于西欧
在西欧,现代化开始于政治领域。自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将传统专制王权推翻,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奠定基础,之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光荣革命”之后,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北美南北战争、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等,西欧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掀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并逐渐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欧洲、北美基本完成现代化进程,成为全球现代化的先行者。
3.现代化浪潮逐渐席卷全球
欧美国家工业化逐渐完成之后,开始向西亚、北非、东亚等等古老国家扩张,整个全球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市场。西亚、北非、东亚等等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在叩开国门的同时被迫开始,进行变革。20世纪初期,几乎整个亚洲都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在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变革,追求工业化。20世纪中后期,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制度改革和经济制度不断发展过程之中,现代化成绩非常喜人。
三、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政治经济等文明进程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本身就是不断追求现代化的过程,教师通过现代化史观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不断体会现代政治民主发展的艰辛、工业化进程的巨大代价以及科学理性追求的崇高精神。如此,历史教学目的达矣。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运用现代化史观,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促进学生历史素养成长,建立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实现教书育人之本来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内容建构
伴随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教材、新考纲以及高考试题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史学观念。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特别是今年重庆市高考都采用全国卷试题,运用较多的史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生活史观等。
一、现代化史观具体含义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现代化研究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起来,并形成一系列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史学家同样在现代化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现代化史观主要以生产力为核心,认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属于人类社会通过现代化方式实现的自我转型。从历史发展进程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预示着全球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经济时代,同时也开始迈入现代化进程中。在现代化的不断推动之下,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当前,研究界认为,现代史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其二为政治层面的法制化、民主化和普及化;其三则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科学化、理性化。在这三个层面之中,经济层面的市场化和政治层面的法制化为核心内容。
二、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经济层面的市场化和政治层面的法制化为现代化史观的核心内容,非常适合引导学生解读工业革命前后的西方近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历史。在笔者看来,历史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指导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一)以现代化进程为主线,不断归纳、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史观主要表现在农耕文明不断向工业文明转变,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关于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以及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特征和内涵,教材内容设计很多,但却缺少理论概括。历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现代化”为核心主线将其系列化。例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利用政治民主化主线就可以将其归纳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现代化开始,“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现代化初步发展,“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运动(现代化进一步发展,政治民主化的开端,资产阶级制度层面变革)——清末新政(清末保守势力开始被迫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辛亥革命(新型资产阶级势力领导的现代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现代化运动进入到思想领域,民主科学旗帜飘扬)。在经过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之后,学生可以清晰的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艰辛,从而认识到中国现代化不断尝试、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以现代化进程为主线,不断分析、归纳西方现代化进程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之中,以历史专题的形式,通常会将部分具有代表性问题予以展示,但这种教学模式会割裂历史现象的内部联系。因此,以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过程为主线进行整合非常有必要。
1.现代化萌芽于西欧
1500年前后,一系列事件等等为新型工业文明萌芽奠定基础。例如文艺复兴开始真正关注“人”,提倡人文主义。宗教改革解放人的思想。农奴制度将人的束缚解除,资产阶级需要的大量劳动力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真正意义上面将全球连为一个整体,从此之后,全球之间的相互联系开始紧密。
2.现代化发展于西欧
在西欧,现代化开始于政治领域。自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将传统专制王权推翻,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奠定基础,之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光荣革命”之后,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北美南北战争、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等,西欧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掀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并逐渐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欧洲、北美基本完成现代化进程,成为全球现代化的先行者。
3.现代化浪潮逐渐席卷全球
欧美国家工业化逐渐完成之后,开始向西亚、北非、东亚等等古老国家扩张,整个全球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市场。西亚、北非、东亚等等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在叩开国门的同时被迫开始,进行变革。20世纪初期,几乎整个亚洲都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在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变革,追求工业化。20世纪中后期,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制度改革和经济制度不断发展过程之中,现代化成绩非常喜人。
三、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政治经济等文明进程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本身就是不断追求现代化的过程,教师通过现代化史观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不断体会现代政治民主发展的艰辛、工业化进程的巨大代价以及科学理性追求的崇高精神。如此,历史教学目的达矣。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运用现代化史观,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促进学生历史素养成长,建立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实现教书育人之本来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