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解决错综复杂的幼小衔接问题,各主要利益相关者都应建立基于儿童健全成长取
  向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本研究利用来自武汉市17所幼儿园和13所小学由家长、教师、管理者填写的2296份调查问卷数据,对当前主要利益相关者在这一幼小衔接教育观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儿童生态发展因素上,家园之间和家校之间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长认识偏
  低;在儿童学习品质因素上,小学家长是幼小衔接中引发儿童学习养成问题的最主要冲突力量;在师生关系因素上,幼儿园群体与小学群体之间的衔接认识分歧最显著;在儿童教育期望因素上,幼儿园与小学家长、教师、管理者6类被试群体得分均偏低,其中小学教师不合理的教育期望最高,心理焦虑程度最大;在儿童时空环境因素上,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管理者的衔接认识显著高于其他群体。为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家长、教师和管理者应呵护儿童的“自成长力”,建立基于相同价值取向的衔接观;应增强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教育责任感,尤其要提高弱势家长群体对儿童学习品质的认识;应明确幼小教育合作的整体设计,促进深度衔接,培养小学教师的积极教育期望。
  [关键词] 幼小衔接;主要利益相关者;教育观;儿童成长
  一、问题提出
  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中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它是使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它关系到儿童能否顺利渡过角色和场域的转换,积极地面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2017年OECD发布了《强势开端5:幼小衔接》报告,明确指出“幼升小”是幼儿面临的第一次向正规教育起步的升跃,衔接的好壞对幼儿性格塑造、行为养成、学业成绩提升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它清楚表明了幼小衔接作为一个系统,需要家、园、校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
  然而近年来,我国主要利益相关者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并未形成有效合力。一方面家长忙于孩子“提前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2017年4月19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抢报幼小衔接班病的不只是家长》的文章,报道了山东省济南市不少大班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纷纷向幼儿园递交退园申请,踊跃报名价格不菲的幼小衔接班。另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提前教学”“超纲教学”屡见不鲜。据上海某媒体的报道,[2]目前大班孩子课外补习超前的程度已令人瞠目:上海市某培训机构 “小学新一年级强化班”的10节课的主题分别是:推理比较、线角初步、加减法应用初步、折叠分割思想、时间的认知、方向与坐标、叠加覆盖问题、统计初步、益智趣题、感受图形之美。这样的学习内容已达到小学三年级的难度水平。面对幼小衔接中“影子教育”[3]的蓬勃发展,家长们似乎乱了阵脚。与此同时,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防止生源流失,在衔接课程的实施中只顾埋头追赶小学一、二年级识字、拼音和算数的潮流以迎合家长的“抢跑”心态,将衔接目标简单理解为“为小学”而做的事,[4]而遗忘了学前教育自身的独特性,遗忘了幼儿当下的成长需要和未来的全面发展,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5]另外,小学虽处在幼小衔接的终端,却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在家长及日益下移的应试教育压力下,在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和管理者们正逐渐沦为考试分数的仆人,小学一年级未按国家课程标准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等现象屡见不鲜,人为加大了衔接的坡度与难度。[6]家庭、小学和幼儿园三位一体的衔接活动,未能贴近幼儿的真实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长期开展的“参观小学”的活动流于形式化与表面化,未真正利用“参观小学”这一真实的儿童体验,从儿童的困惑和需要出发,共同探讨儿童入学适应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与解决策略。[7]正是由于当前成人本位的教育充斥着幼小衔接,即成人直接遗忘幼儿这一重要主体的存在,导致幼儿的“童心”和“真心”被消解了,成人为促进每个儿童本真成长的育人初心被搁置了,严重影响各方教育合力的凝聚,使得儿童成长的危机在大班阶段越来越凸显: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沦为了“速成儿童”,在衔接课程中幼儿沦为了“标准儿童”,在场域转换中幼儿沦为了“学习儿童”。
  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学龄前这一特殊时期,为什么违背幼儿成长规律“提前学”的社会风气会如此如火如荼?为什么成人越来越愿意给孩子成长“提速”?幼小衔接的目的究竟是着眼于人们热衷的儿童学习潜能的无限开发,还是保护和培植儿童身体以及各种精神官能的自然成长?哪一个才是幼小教育衔接的重心?这一系列的拷问都需要在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指导下,结合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教育观状况开展深入研究。
  当前国内外的幼小衔接理论研究从生态学、发生学和生命教育等视角进行探讨的比较多,但从基本价值立场作深层次探索的较少。虽然心理学对幼小衔接中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具体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对儿童整体观念的把握比较欠缺。如果研究仅仅从微观的经验心理层面,发现儿童在幼小衔接中实然衔接状况显然是不够的,它只能帮助我们形成幼小衔接中的儿童印象,但不一定懂儿童。[8]另外,学术界对幼小衔接的阶段理解也存有分歧。大部分学者认为,幼小衔接主要指家庭和各类教育机构等为使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在大班时期为其做的入学准备,及儿童进入小学后为其做的入学指导工作。[9]由于这种狭义上的幼小衔接所指向的衔接目标准备期较短,因此容易在认识上陷入以知识学习为取向的衔接观。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短期教育利益的追逐,已造成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教育存在一个根本性误判,即以为只要经过大班阶段的“提前学”,就可以让幼儿具备度过这个关键期的必备能力,并取得优良的衔接效果。诚然,目前无论在校外培训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还是在幼儿园开展各类幼小衔接活动,终其目的是为了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儿上小学顺利起步做准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可操纵的技术工具,即“输入”和“输出”的完美匹配。正如W.B.叶芝所说:教育不是一个待填充的空水桶,而是生起的一团火焰。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并不必然是可预测的,因为它不是物与物之间的互动;不能把幼儿看成被外塑和刻板训练的客体,而应将儿童看成参与衔接教育的行为主体和责任担当者。如果成人世界没有意识到这种深层次的衔接教育实质,即创建一种与幼小衔接之事及人的教育对话,把儿童看作是主动参与衔接过程和作决定的能动者,那么必然将幼小衔接教育建构为成人所策划的“知识衔接”的高效产业。这就是当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幼小衔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家长趋之若鹜,衔接班“提前学”现象爆棚的原因所在。本来是一个有关幼小教育衔接断层的程度事情,却演变成了一个“不提前学……就会……”的不良状况,造成主要利益相关者丧失了对幼小衔接教育的价值判断机会。   为此,本研究认为,重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取向已是解决错综复杂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议题。因为共同价值取向是所有主体通过协商而都应该坚守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方向以及效果。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上述现实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儿童成长的基本价值取向被不同利益相关者漠视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儿童要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transition的状态)的顺利过渡,其间他们的各种身心官能的适配性(articulation 的状态)和其内在学习养成的精神一致性(continuity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而这样的衔接状态,需要儿童身体以及各种精神官能的成熟才能实现。[10]如果幼小衔接教育只着眼于人类已经发现的儿童行为改变或潜能的塑造,即知识取向的衔接,容易夸大儿童认知在衔接阶段的作用。由于学习的地位、比重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它对儿童成长发挥积极作用的程度和范围,[11]当一味追求“超前学”并给儿童带来各种身心官能不适时,当儿童感受到自身权利无法得到公正对待时,衔接教育的反制作用就会发生,无效或负效衔接局面就会产生。由此可见,认识和关注儿童身体、心理以及内在精神成长的适宜性,帮助儿童兴致勃勃地投入对小学事物、生活和自我的探索,使其过有意义的当下生活,应是衔接的基本教育价值所在。本研究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应从广义上认识,[12]它不仅指幼儿园大班階段与小学一年级阶段的衔接,还应包括整个幼儿阶段与学龄前期的衔接,其本质是指儿童连续不断的身体发展、社会化、精神成长的衔接。本研究依据现代儿童成长的精神特性,[13]倡导三个方面的儿童成长价值诉求:一是儿童的主动性。在衔接过程中,儿童应该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动作用于衔接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亲近他人。二是儿童的独立性。在衔接教育中,应允许儿童合理自由选择,接纳儿童在衔接过程中的失误。如果衔接教育中成人管控过严、过死,或放任自流,儿童独立人格就会消失,儿童就会对自己上小学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对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羞怯。三是儿童的创造性。在衔接教育中,应大力开展以游戏为主的衔接活动,因为儿童的创造性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儿童面对适宜的游戏环境或教玩具时,会想方设法实施本能性的探究,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能动参与活动,表现和整合已有的经验,衔接效果就有达成的可能。
  另外,构建和改善各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关系的研究,也已成为学术界关于幼小衔接复杂性研究的新视角。[14]国外研究者从家长、教师以及儿童对幼小衔接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实证研究,[15]并将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重要问题的认识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影响儿童幼小衔接环境最积极活跃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而儿童自身的特点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不到四分之一(La Paro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应理性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会用智慧来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学情,将课堂中的意外生成转变为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积极地思考、更深入地探究、更理性地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精彩;有效;预设;调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29-02  精彩的教学不
[摘 要]将集趣味性、广泛性、神秘性于一体的斐波那契数列,以儿童化的方式置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是对全景式数学教育“跨领域建设融合性数学项目课程”理念和“全方位、全时空、全身心、全自主”学习主张的践行与落实。它融合了数学、科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游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以项目课程的模式呈现,达成复习知识、提升能力、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拓展数学视野、丰富认识、培养综合素养
要形成一种平和、宽容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之一。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求教于专家,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入户家访的长效制度    班主任应定时与家长沟通,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与家长共同设计思考孩子的成长轨迹。班主任如果不习
[摘要]在入园难、入园贵的背景下,北京城乡结合部大量由民间自发兴办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山寨幼儿园异军突起,为解决处于弱势的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应需而生的现有教育体制之外的山寨幼儿园具有因地制宜、入园方便、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收费低廉等优势,同时由于管理缺位和失当,其生存境遇堪忧。直面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这一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正视山寨幼儿园存在的价值,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和职能,进行制度
[摘 要]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英语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围绕语感培养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语音训练、阅读训练、会话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52-02  小学英语教学通常从三年级开始
[摘要]整理分析教育部门户网站上网友对国家学前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5708条建言,可以发现,民众的建言涉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学前教育教师待遇问题、财政投入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学前教育内容问题、学前教育性质问题。民众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强烈要求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体制、管理
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关注习作新授课,总以为新授课决定一切。殊不知,写作文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过程,即便教师的讲授再精彩、再全面,学生仍旧是处于摸索尝试的模仿阶段,写出来的作文总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习作的讲评,才能真正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习作教学的效益。  一、评讲策略:底线与灵动维度下的交融共生  1.基本策略:习作讲评共同承担的底线
[摘 要]学生是不成熟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个体,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捕捉并给予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从中选择、利用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及时调整、修改自己的教学预设,将错误演绎精彩,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错误;精彩;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加大物理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呢?    一、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资源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教学优势,深得一线教师的喜爱。但微课使用有着自己的原则和规律,阅读教学中对于微课的使用需要在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落实、适切性时机的把握、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历练等方面给予充分地关注,最终借助微课为高效课堂助力。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