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防治非甾体抗炎药相关小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口服NSAID对小肠黏膜的损伤及云母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选取胶囊内镜检查示无小肠黏膜损伤的28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均分为云母组和对照组.予云母组云母(每日2次,每次3 g)、双氯芬酸(每日2次,每次75 mg)、奥美拉唑(每日1次,每次20 mg)口服.对照组所用药物除无云母外,其余同云母组.两组均用药2周.用药结束后,复查胶囊内镜.对比用药前后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小肠黏膜的改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云母组小肠黏膜总损伤、溃疡、瘀点和(或)红斑、黏膜裸露发生率(分别为5/14、4/14、3/14、1/14)与对照组(分别为10/14、8/14、7/14、3/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云母组小肠黏膜糜烂和淋巴管扩张发生率(分别为4/14和1/14)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14和8/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43,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云母组小肠黏膜总损伤、溃疡、糜烂数量[分别为0.00(2.00)、0.00(1.00)、0.00(1.25)]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50(17.25)、2.00(9.75)、3.00(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56、-1.988、-2.338,P均<0.05).云母组和对照组的小肠黏膜瘀点和(或)红斑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云母组中小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0、1、2、3、4级者分别有9、0、1、3、1名,对照组中则分别为4、0、2、2、6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8,P<0.05).云母组小肠上段、中段、下段分别有0.00(0.25)、0.00(0.25)、0.00(0.75)处黏膜损伤,组内小肠黏膜损伤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肠上段、中段、下段分别有2.00(4.00)、0.00(4.25)、3.00(9.75)处黏膜损伤,组内小肠黏膜损伤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89,P<0.05).小肠上段和下段黏膜损伤数量对照组均大于云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7、-2.502,P均<0.05).结论 短期口服NSAID可致小肠黏膜损伤,云母可减轻NSAID相关小肠黏膜损伤。

其他文献
UC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但研究表明,UC患者存在小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1].小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UC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具有重要影响[2].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lactulose/mannitol,L/M)评估肠黏膜通透性,是一种无创诊断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方法,其诊断
期刊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GEP-NET)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含神经内分泌颗粒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无症状带瘤多年,可有消化道梗阻症状,或表现为腹痛、恶心和贫血等非特异性症状,对于典型的分泌型肿瘤,常表现为各种临床综合征.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患者因缺乏
期刊
患者女,60岁,因腹泻1个月于2013年3月2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3~6次/d,黄色稀便,偶为淡红色水样便,无黏液,伴上腹及脐周隐痛,无发热,经抗感染、止泻等治疗,病情无缓解,且出现双手背皮肤发黑,双手指甲发黄、脱落.病程中无味觉异常、毛发脱落.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双手背弥漫性黑色素沉着,双手指甲粗糙、发黄,甲根部甲质缺失脱落(图1),头发、眉毛、腋毛
期刊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因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内胰酶激活,导致胰腺及周围组织被自身消化的一种临床急腹症[1].AP常累及肾周间隙(perirenal space),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2].近年研究表明,肾周间隙受累与AP患者严重程度、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等密切相关,是CT及MRI诊断及评价AP的不可或缺的环节[3-6].本研究总结近年来AP累及肾周间隙的
期刊
患者男,74岁,因腹部胀痛伴腹泻1个月人院.患者于人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不伴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盗汗,无双下肢水肿及尿少,无明显体质量下降,排便约10次/d,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入院半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检查见胃窦处多发溃疡,最大径约0.5 cm,病理学检查为慢性炎性反应伴肠上皮化生及糜烂;结肠镜检查见直肠、
期刊
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性反应.近年儿童中C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CD患儿存在生长障碍,其评估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身体组成(去脂体质量和脂肪质量)、骨龄、骨密度等,常用方法为Z评分,即患儿实际身高或体质量与同龄同性别一般儿童身高或体质量期望值的偏差.CD患儿的治疗包括肠内营养、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治疗等,治疗的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缓解,促进黏膜愈合,恢复
期刊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腹泻2年、加重2周于2012年12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起无诱因出现腹泻,排水样便5~6次/d,每次约200~300mL,无未消化食物,与进食无关.无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外院查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均阴性,结肠镜示全结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经洛哌丁胺、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无效,腹泻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腹泻次数增至10~20次/d(每日>3 000 mL),伴少尿及血压下降.患者进食无
期刊
中国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1]建议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应尽早行肠内营养.近十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肠内营养可降低胰腺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肠内营养不仅是一种营养支持
期刊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作为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微创介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具有安全、有效、重复性高之优点,但术后亦有分流道狭窄或阻塞、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现就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防治作一介绍.一、TIPS相关肝性脑病的病因1.术前状况: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受多种原因影响,不一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细胞学检查对于胰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间117例因胰腺病变行EUS-FNA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的病史资料,最终确诊依据参照病理及随访结果.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及CMH卡方检验.结果 经病理检查及随访明确的良恶性病变共95例,其中良性47例,恶性48例.EUS-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