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评论栏目的定位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是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世界解读中国的平台,必须对其进行精准的定位。栏目定位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保障,要有一系列的内容来充实,这样才能确保充分发挥它的灵魂和风向标功能。
  【关键词】国际新闻评论 栏目 定位 环球视线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增强,受关注程度空前提升,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互动中,中国人越来越关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外国人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对国际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83年鉴》认为:“要有适度的言论,告诉他们(观众)在重大新闻中还有什么,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这正是当前我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所要承担的任务。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恰恰就担负着这样的责任,它是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世界解读中国的平台。在这里,仅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评论栏目《环球视线》为例,着重探讨处在“荧屏大战”中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是如何定位的。
  一、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定位的前提条件
  栏目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而且需要一定的资源来维持,因而栏目定位必然受到所处时空以及可利用资源的制约。时空以及可利用资源是栏目定位的前提条件。
  1、栏目定位的时空条件
  中国电视媒体上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在定位的时空上,主要考虑的是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就国内而言,政治环境主导着栏目的定位,是党的喉舌作用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无论是对什么题材的国际新闻进行评论,都必须与党中央最新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要坚持政治倾向性、新闻真实性与评论客观性的统一;从国际上来说,世界局势依然是整体和平、局部紧张,而中国电视媒体上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主要关注的是世界稳定大局中的那些活跃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国家政权的更迭、武装冲突、恐怖袭击、民族争端、军国主义等等,这样的话题,不仅是公众非常关心并急于想全面了解的,更需要媒体特别是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国家级媒体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点评,让世界听懂中国。
  2、栏目定位的资源条件
  这里所讲的资源主要是指狭义的国际新闻和国际新闻评论员。
  狭义的国际新闻指的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国内新闻而言的,主要是把本国以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其他事实变动,以及本国与本国以外其他地方发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事实变动准确地传达给本国受众的新闻。狭义的国际新闻虽然不具备为本国或本民族在国际上建立“形象”的属性,但却能够反映报道者的国家或民族的视角、意图和新闻价值取向。就《环球视线》而言,他的国际新闻主要由国内媒体和以美联社、路透社为代表的国外媒体提供。
  随着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业成为今天的强势媒体。要想保住此等地位,电视媒体必须认识到评论对引导舆论、增强新闻类栏目吸引力的重要作用,而评论又是以评论员为主要依托的,媒体借他们的口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意见和想法。像CNN、Fox News、BBC那样,将新闻评论员视为提高电视新闻收视率、增强媒体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中国大陆的国际新闻评论员主要是专家学者,像《环球视线》栏目的俄问题专家季志业和美问题专家陶文钊,他们为提升新闻频道的收视率和影响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定位的具体内容
  1、目标定位
  国际新闻评论栏目自身的定位,必须考虑到周边电视台,或者说是同级媒体的定位情况。若两者定位基本相同,那么要想成为榜样、成为领头羊,自身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到凸显自身特色,争夺市场空间。《环球视线》不乏竞争者,但是凭借自身国家媒体的权威、评论员队伍的强大、主持人团队的名望和栏目形式的直播化使其成为中国同类栏目的佼佼者。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西方媒体主导国际新闻话语,中国的新闻被烙上了负面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中国电视媒体必须重视国际新闻评论的价值,将国际新闻评论栏目的目标定位在:发出中国声音,争夺并掌握国家话语权,自己的形象自己树立,自己的形象让世界称颂,使中国在国际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国家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受众定位
  近年来,随着媒介手段多样化的发展,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已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有选择的媒介使用者。现在的受众已经不再仅限于想知道国内的新闻是什么,他们也想了解国际新闻,包括国际新闻的背景、影响以及自己国家的观点等等。就电视而言,尽管新闻是电视媒体的重头戏,但是要想让更多的观众观看这每天都上映的大戏,就决不可忽略国际新闻,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更是决不可或缺。这就需要探讨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是如何让受众对这场大戏百看不厌、越看越有期待的,首要前提是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充分考虑受众的年龄、职业、性别、地域文化、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锁定自己的目标观众,准确定位,依照他们的需求制订出栏目策划方案,合理安排,只有这样的传播才不是盲目的,才能变“我”等着受众看为受众等着看“我”。
  3、功能定位
  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过:新闻好比报纸的身体,而社论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灵魂,身体就等于木乃伊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电视媒体,国际新闻评论栏目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国际新闻评论,更简洁点儿说就是评论,透过对国际新闻的评论,不仅可以看出电视媒体对国际新闻所持的立场和观点,更可以检验出它的理论水平、国际视野、价值取向和受众群体。
  国际新闻评论对舆论的组织和引导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几句评论仅仅出于一人或几人之口,但是,一旦播出,往往就会形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中国古书里提到《春秋》大义的威严往往用16个字形容:“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电视媒体的国际新闻评论往往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带动舆论形成,指导受众的思想、行为。   4、内容定位
  按照内容划分,中国电视上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主要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有些栏目仅涉及一到两个方面,有些栏目会涉及到各个方面。这些栏目都是紧紧围绕着重大国际事件和涉我利益事件,并及时、深入地进行评论,《环球视线》在2013年多期节目中连续关注并解读了斯诺登“棱镜门”事件。
  按照内容的存在形式划分,主要包括视频、照片、地图、漫画、文字等,这些也正是《环球视线》主持人劳春燕曾经在《电视新闻评论:“微内容”制胜——央视〈环球视线〉的成功尝试》一文中,以自身经验和感触向我们介绍的“微内容”,它们在新闻评论栏目中具有独特价值,同时对于微内容的使用必须注意精心筛选、准确解读。
  5、传播地域定位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融入世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逐步增加,中国国际新闻的报道面正日益拓宽,几乎已经扩展到全球新闻。近几年来,国际形势依然是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国际事件和国际问题层出不穷,仅就2013年上半年来说,就有阿尔及利亚劫持人质事件、棱镜门事件、叙利亚化武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早已经成为了麦克卢汉预言中的“地球村”。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电视媒体特别是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必须创办迎合本国和世界发展形式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报道世界,向世界报道。《环球视线》栏目在创办时间上虽不是最早,但却是目前大陆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之一,它向中国展示世界,向世界表明中国。
  6、风格定位
  首先是栏目的主持人,一般是选取一位或多位主持人轮番主持,主持人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环球视线》栏目的两位主持人水均益和劳春燕,前一位,成熟、沉着、稳重,战地经验丰富;后一位,端庄、秀丽、知性,典型的东方美,主持经验丰富。
  其次是栏目的形式,中国电视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基本上都是以严肃、严谨的态度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可以融理、事、情于一体,把评论和新闻有机结合起来的论述方式。
  最后是栏目的包装,包括片头、片尾、口播背景、宣传片、字幕处理、色调搭配等。《环球视线》栏目的整体色调以蓝色为主,字幕以黄色、白色为主,代表了严谨、正式。
  三、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定位的意义
  对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准确定位,是确定新闻选题的必要条件。栏目制作者通过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可以作为报道评论的对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栏目的定位,以定位定选题。
  对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准确定位,是栏目生产的前提,对栏目生产流程诸环节起着指导、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它把整个栏目生产过程置于了有序、可控的境地,便于对生产流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对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准确定位,就是找到了栏目的言论中枢,找准了媒体所持立场、政治倾向的风向标。这样,栏目就会沿着党性原则、创新原则、个性原则、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来播报国际新闻、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国际新闻评论栏目准确定位,就是确定了栏目的灵魂和旗帜,就是决定了一档栏目区别于其他栏目的基本标志。只有对国际新闻评论栏目进行精确定位,才能让栏目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①吕正标、王嘉:《电视新闻栏目理念、形态与实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②刘桂林、陈万利、刘斌:《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运作实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③江爱民、寒天:《国际新闻的采访与写作》[M].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④孙宝国:《中国电视新闻栏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⑤劳春燕,《电视新闻评论:“微内容”制胜——央视〈环球视线〉的成功尝试》[J].《新闻记者》,2010(10)
  (作者:辽宁大学文学院新闻学硕士)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如今,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基本上都向社会开通了新闻热线,拓宽新闻信息源、了解受众需求。新闻热线已经成为连接媒体与受众的桥梁。  随着媒介日益市场化,新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新闻热线,不仅可以为记者在第一时间搜集到大量鲜活的新闻线索,而且能反映社情民意,起到沟通政府与群众的作用。如果说,党报因为受新闻政策管理等方面的约束,而不能大张旗鼓地刊登热线新闻,那么以报
战争,从一开始,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机械化、信息化发展逐渐接近“天花板”,军事领域的智能化革命正汹涌而来,未来战争也必将进入智能化的时代。智能科技的军事应用也正从战术层面演进到战略层面,从武器装备延伸到作战方式,加速渗透扩张。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事科技强国都在围绕军事智能化进行战略布局,加强军事智能化建设,研发各种用途的人工智能系统,努力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  在智能武器的各项指标中
关于聚源和安置政策所有的争论,都不妨碍都江堰的重建成为中国灾后重建的一个标本。不仅因为都江堰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优渥的前景,更因为争论和博弈背后,是广泛的民意参与和表达。    1984年5月的暮春光景,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屈军还在上大三那会儿,他第一次知道了地震是怎么回事。半夜快12点,大地蓦地抖动起来,成百上千的大学生冲出宿舍,塞满狭窄的走道和楼梯间,喊叫声鼎沸,人的生命在自然力面前霎时
5年前,哈尔滨的41所中小学尝试开设机器人课程。随后,该市在全国率先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列为全市两千多所中小学的必修课,迄今为止已有550多所学校上起了实践课。在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哈尔滨“机器人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学校,深刻地感受到了浓郁的科学氛围、高涨的探究精神。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哈尔滨,走进“机器人教学”!    行程一哈尔滨市东风小学    记者心声:在刚刚落幕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
很久以来,有个事儿一直压在中国制造业的头上: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筆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
【摘 要】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报纸副刊必须具备新闻性。同时,在大副刊概念确立的今天,在副刊新闻化的背后,亦不能失去它固有的文艺性特色。本文探讨了如何权衡报纸副刊新闻性与文艺性之间的关系以求得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副刊 新闻性 文艺性  “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这是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说过的话。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报纸副
可能有一些人认为,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阔的神州大地就此天下太平了,全国人民就此都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了。其实不然。就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第一次高高升起的时候,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及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盘踞在这些地方的国民党残兵还在负隅顽抗,他们还占据着广州、厦门、南宁、贵阳、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等许多大城市,继续在与人民对敌。当时盘踞在上述地区的国民党正规军队约有
【摘 要】 大数据、云会计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在改变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同时也改进和提升了传统的审计工作。从审计范围、审计数据、审计风险、审计技术、审计人员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云会计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实施框架,并详细阐述了该框架下审计业务开展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审计业务; 实施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时政栏目是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决策的最权威渠道,在“改文风”的实践中,必须弄明白究竟要改什么,再将这种改变固化并长久持续下去。  【关键词】时政栏目 改文风 长效机制  让更多观众关注,一直以来是电视传媒人追求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从事时政报道的一些采编播人员,采写权威的信息,拍着考究的会议画面,研究着领导的座次,但是耗费心智生产的栏目却收视惨淡。对观众来说,这些栏目很重要,是了解党委政府决
【摘 要】把镜头对准一线职工,让劳动者成为电视主角,这在当前娱乐节目和演艺明星一统荧屏和收视率至上的现实环境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对于一个综合实力还不算发达的城市电视台来说更是难能可贵。职业技能型公益电视栏目《身手不凡》开播不到两年,坚持“三贴近”,在“走转改”中汲取节目创意和灵感,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涵,传递正能量。栏目不仅得到上级领导和业内同行的肯定,而且被广大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