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现代化的一個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等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就会关心和注意这件事,兴趣越大,就会越关心和注意,以至于将全身心倾注到上面去。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是如此。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短的特点,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图像效果会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我在讲授小学九年义务教材数学第一册“6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地记住6的字形,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先分别出示印刷体和书写体的数字“6”,启发学生想象出6的字形像口哨,并插入口哨的图片及声音,从而使学生轻松深刻地记住了6的字形。在解决6的组成这个难点上,我把6个方块以动画的形式分成两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6可以分成几和几。用立体动画的形式替代传统的图片,比用实物演示节省时间。这种生动有趣、直观的情境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加深了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运用除了能创设形象动画情境,还能用来创设故事情景,例如在教学“归总应用题”时,我将归总应用题的研究融入到一次学生队列队形比赛的设计中去。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屏幕上出现了队列队形比赛的画面及通知(告示),并伴以悦耳动听的校园乐曲。这样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应用题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利用多媒体组合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圆锥的体积”一课时,使学生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是难点。这时可用3D制作一个沙漏的动画,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圆锥倒置在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上,沙子漏尽在圆柱体之后,所占的体积刚好是圆柱体的1/3。这个演示只用了短短的几秒钟就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了圆锥体的体积。
多媒体的化静为动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把知识难点的简单化,将抽象问题的形象化上面。例如学习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是运用由三条线段、三个点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伴有声、形的动画制作,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段线段、三个点、三个角组成的。
三、应用多媒体组合精心设计练习,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尤其针对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生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较大量的练习加强巩固,使其最终记忆并转化成运用能力。
如果每次练习的设计都简单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单一、呆板的呈现形式,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厌倦感到乏味。同时,这些呈现形式很难较真实地营造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景。这时多媒体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得以发挥,既能使学生在练习、复习等环节感到轻松、愉快,又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①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②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③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此外,多媒体还能增大教学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兴趣的提升性,教学效果的显著性,必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这片希望的原野上,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就会关心和注意这件事,兴趣越大,就会越关心和注意,以至于将全身心倾注到上面去。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是如此。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短的特点,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图像效果会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我在讲授小学九年义务教材数学第一册“6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地记住6的字形,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先分别出示印刷体和书写体的数字“6”,启发学生想象出6的字形像口哨,并插入口哨的图片及声音,从而使学生轻松深刻地记住了6的字形。在解决6的组成这个难点上,我把6个方块以动画的形式分成两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6可以分成几和几。用立体动画的形式替代传统的图片,比用实物演示节省时间。这种生动有趣、直观的情境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加深了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运用除了能创设形象动画情境,还能用来创设故事情景,例如在教学“归总应用题”时,我将归总应用题的研究融入到一次学生队列队形比赛的设计中去。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屏幕上出现了队列队形比赛的画面及通知(告示),并伴以悦耳动听的校园乐曲。这样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应用题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利用多媒体组合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圆锥的体积”一课时,使学生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是难点。这时可用3D制作一个沙漏的动画,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圆锥倒置在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上,沙子漏尽在圆柱体之后,所占的体积刚好是圆柱体的1/3。这个演示只用了短短的几秒钟就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了圆锥体的体积。
多媒体的化静为动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把知识难点的简单化,将抽象问题的形象化上面。例如学习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是运用由三条线段、三个点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伴有声、形的动画制作,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段线段、三个点、三个角组成的。
三、应用多媒体组合精心设计练习,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尤其针对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生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较大量的练习加强巩固,使其最终记忆并转化成运用能力。
如果每次练习的设计都简单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单一、呆板的呈现形式,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厌倦感到乏味。同时,这些呈现形式很难较真实地营造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景。这时多媒体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得以发挥,既能使学生在练习、复习等环节感到轻松、愉快,又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①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②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③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此外,多媒体还能增大教学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兴趣的提升性,教学效果的显著性,必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这片希望的原野上,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