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住房关系到很多家庭生活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如今商品房高价下住房受到关注非常高。为了解决我国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我国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两种类型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本文在写作中主要是根据新时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研究,并且根据问题形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够顺利开展。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性住房;廉租房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形成问题原因有着很多方面,为了解决这些人群住房问题,需要对存在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中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退出机制有待完善、住房保障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保证性住房选择困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能惠及夹心层、城镇增速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压力。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在建设使用的保障性住房中,使用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一些地方使用的一种叫住产权保障形式,使用这种模式中容易出现的問题是,已经获得保障房权益的人群,在利益上容易出现固化的情况。而且很多地方开展的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使用中,只是有分配制度却没用相应的退出制度。比如在已经购买的用户,这些用户在购买前是适合使用经济适用房,但是在后期以后方式变化,特别是在经济上发生改变,已经不再适合使用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因此需要退出,但是在退出机制没有,无法实现退出,还有一种是家庭的变动,特别是在人员的变动以后,已经不再适合使用经济适用房,因此需要退出,但是在这个方面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即使是已经制定了退出条件,比如在廉租房中,由于已经进行装修等很多的实际财务,因此在退出中往往是很难执行。因此有一种现象是一旦获得了保障性住房,就会形成是获得者既得利益,使利益形成固化。造成后果是使保障性住房没有获得滚动性的使用,没有有效实惠到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
  (二)住房保障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中一直以来都有着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非常影响到保障性住房融资困难[2]。保障性住房使用其实是政府在向居民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其主要目的是使用转移支付方式来实现对社会底层的再次分配,是在城市中生活在低收入人群享受的又一优惠政策,以此来保证社会的公平。使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在财政上的支持,而且很多的时候国家在财政支持保障房建设是无偿补贴方式。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规定中,对于建设廉租房时,主要采用的资金来源有这些方式政府土地出让获得净收益、地方财政预算等,从这些资金来源分析来看,是比较的单一。同样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中使用的经济适用房,在资金筹集中同样有这个方面的问题,而且使用方式主要这些,金融机构支持和政府财政补贴等。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廉租房建设资金中有一半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其他几个资金筹集方式中,很多时候都是没有落实到实处。
  (三)保证性住房选择困难
  国家出台很多政策文件中都要求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上有优先使用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时,个别地方政府在提供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政策上有着很大偏差,很多时候是使用在商业住房的用地和对市政生活用地这两个方面要优于保障性住房,而且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选择上,由于价格方面的问题,都会把这些房屋建设用地选在一些比较偏远地方,这些地方大多是生活实施不方便,医疗卫生不方便等问题,这种问题出现造成很多的中低收入的人群对于好的地段商品房买不起,地方偏远保障性住房因为偏远问题而不想买的局面[3]。而且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在保障性住房内部结构设计上,很多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严重影响到使用功能,出现后果是经济适用房不经济效果,使很多中低收入者不愿意购买保障性住房。
  (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能惠及夹心层
  按照现在对保障性住房使用标准分析来看,要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两个方面受到实惠的人群占实际需要受到实惠人群五分之二左右,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这个标准是远远没有达到。首先国家建设经济适用房是远远还没有达到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经济适用房这种性质住房和市场上商品房价格相比,要低于商品房很多,但是和中低收入人群经济收入相比较,这群人群还是无力购买[4]。还有一个方面是,使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两者相结合方式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但是有着一部分中低收入者,他们是即买不起商品房,又没有申请保障性住房的资格,这部分人群中是社会的多数,这些人员就是社会上讲的夹心层,在保障房的建设中要向这些人群倾斜。
  (五)城镇增速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压力
  根据国家数据统计,在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也代表我国城镇建设进入到一个新时期。为了更好发展我国城市进程,我国在户籍制度中逐步放开,这种新政策引导下,使更多农村人口可以进入到城市生活。但是正是这种政策引导,为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农民在可以进入到城市生活以后,需要有大量城市住房,只有在满足这个要求以后,才能够满足我国城市健康发展。但是在城市高房价已经打破了新居民对住房居住要求,因此政府有义务为这些新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以住房储蓄为核心的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
  住房金融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在我国还没采用,但是在国外有着成功经验,比如在新加坡的公积金住房制度、德国住房储蓄、日本的官办住房金融公库等,这些金融超市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都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国家需要对这些成功国家案例借鉴,为我国在住房有困难的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在市场、财政担保、保险机构之间建立补偿机制。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需要和城市建设进程紧密联系
  保障性住房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和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住房保障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保障的范围、方式也应随着社会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我国保障房兴建数量及所在区域分配兴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化速度,新市民增加的速度。
  (三)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政策倾斜
  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中低阶层对住房需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才刚进入到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国家要发展是离不开底层人民群众,因此在国际制定政策应向这些群体倾斜,特别是在中等收入人群关注的住房问题上,要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政策上给予优惠。而且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还不能够受到地理位置、资金、土地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研究中采用解决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建立以住房储蓄为核心的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需要和城市建设进程紧密联系、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政策倾斜。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中,促使保障房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宋明星.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j].湖南大学,2016.
  [2]孙茂.基于CGE模型的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协调发展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余地.公租房建设中的居住隔离与社会融合[j].清华大学,2015.
  [4]石光只.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适度规模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2015.
  [5]王人扬.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状况及住房保障体系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潘浩萍,男,助理工程师,,现从事保障性住房工作。
其他文献
随着低危害化的工艺改进,针对卷烟的梗丝比例也随着有所增加,而梗丝对于卷烟的质量和感官等都会产生影响,不同的梗丝结构对其影响也就不同,在生产中应针对不同的梗丝结构对卷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光阴荏苒,大浪淘沙。让我们再一次驻足回眸,把目光定格在80年前的7月。1921年7月23日,一个酷热难当的日子,在上海一所普通的石库门民居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期刊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以及三者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经典著作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只有一个,“实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区积极开展社区统战工作,为加快社区经济发展、建设精神文明、促进社会稳定服务。一、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调动社区内民主党派成员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41岁的董树忠是芜湖县和平乡周桥村党支部书记,这位属牛的村支书从1999年起硬是凭着牛劲大胆引进山里人从未见过的蔺草和薄荷,在偏僻的小山村里打响了产品结构调整的第一枪,他本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众参与公共事件讨论的途径越来越多,近几年呈现出来的、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讨论形成网络舆情就是一典型代表.政府在网络舆情引导机
坚持《马克思主义精髓“二分观”》一文的观点,对乔文的商榷予以答辩,具体探讨了邓小平、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的涵义,指明乔文认为实事求是“浓缩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哲学”的看法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剧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中常常会用到现代工程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实际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推动我国建筑
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引下,传统的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能源比例已经在逐步下降,相反,一些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利
海南,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外界看来,海南目前的投资优势并不明显,但近一年来,16家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台资企业先后落户海南省会海口市,给琼台经济合作注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