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宋美龄敦促蒋介石“逃亡”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后,稍稍喘了口气。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寻求援助,她感到,美国不再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台湾。美国政界大多数人也认为,要不了多久,台湾就会被共产党军队攻占。
  台湾保不住,蒋介石再往哪里跑呢?为此宋美龄常常失眠。
  宋美龄思前想后,决定给蒋介石发电文,劝他到瑞士避难。但蒋介石并没有复电。宋美龄等得焦急,就又给蒋介石发电说,由于跟美方打交道十分困难,她觉得蒋介石应马上到瑞士去。
  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并不积极,这让宋美龄更着急。无奈之下,她决定去求孔祥熙、宋霭龄帮忙。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要他们出出主意,但孔祥熙、宋霭龄也想不出劝蒋介石离台的好办法。最后,还是宋美龄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她叫孔祥熙的女婿,也就是孔令仪的丈夫陈继恩专程去一趟台湾,以“到瑞士休养一段”为由,劝蒋介石离台。
  1949年12月初,陈继恩到达香港。意外地碰到了何应钦的老婆王文湘。何应钦与其他许多国民党高官一样,人虽已到台,因担心台湾不保,不敢将老婆接到台湾。王文湘对陈继恩突然到香港十分关切,想从他那里打探到一些消息,以便为她和何应钦寻找最佳避祸方案。在王文湘的一再追问下,陈继恩把到香港和即将赴台的任务透露给了王文湘。王文湘听了,心里一惊。心想:蒋介石是国民党总裁,他在美国的夫人都认为台湾不保,想往瑞士跑,那国民党还有什么希望?
  王文湘立即将此事电告了何应钦,让他做好外逃准备。何应钦得到消息,十分震惊:没想到一天到晚叫嚷要反攻大陆,收复大陆,与共“匪”血战到底的最高领袖,已在做外逃准备。为了求得可靠消息,何应钦悄悄去找好友、总裁办公室秘书主任黄少谷打探。黄少谷告诉何应钦确有此事,但蒋介石没有答应,而且此事是蒋夫人和孔祥熙、宋霭龄商量的意见。黄少谷一再嘱咐何应钦不要外传,以免影响人心和士气。
  何应钦把打探到的情况告诉了妻子,嘱咐她暂不要回台,并称他也在考虑退路问题。
  那时,国民党高官的太太、亲戚有不少居住在香港,他们之间互有往来,王文湘在与他们闲聊时,无意间将此事透露了出来。很快,蒋夫人要蒋介石到瑞士避难的消息疯传,一时间,人心惶惶。
  陈继恩到台湾秘密会见蒋介石,将宋美龄的意见转告了他,并全力劝说蒋介石去瑞士。陈继恩说,如果蒋介石同意,蒋夫人将与孔家一同派人去瑞士打前站,包括购房等。但蒋介石告诉陈继恩,共产党即使攻打台湾,也需两三天才能登陆,到时离台也来得及。蒋介石还说,台湾即使保不住,他也不会到瑞士,要去就去日本。
  陈继恩返回美国,把蒋介石的意见转告了宋美龄。宋美龄也觉得,台湾的安全可能暂时没问题,加上蒋介石又不愿去瑞士,所以就没有再逼蒋。
  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宋美龄决定回台。然而,就在动身前,香港《工商日报》突然登出一条消息:蒋夫人即将回台促蒋公赴瑞士。消息传到台湾,在台湾军政界引起一阵恐慌。
  蒋的秘书周宏涛立即将情况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听了,很不高兴,但没有否认宋美龄要他到瑞士避难的事。周宏涛请示蒋介石:对社会上的流言,可否在宋美龄抵台时,适度否认夫人回台是促蒋到瑞士的。蒋介石想了一下,点头说:“可以与他们商量商量。”
  第二天,周宏涛向黄少谷问起此事,黄少谷点头默认,并说蒋介石已指示,要是有人问起此事,既不否认,也不肯定。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说,美国不打算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杜鲁门的声明,让宋美龄感到失望和痛苦。1月13日,宋美龄回到台湾,蒋介石和国民党要人到机场接机。
  当天中午,周宏涛约宋美龄的秘书游建文在桃园大溪镇吃饭。在饭桌上,周宏涛再次问起蒋介石到瑞士一事,游建文说确有此事,原因是美国官员对蒋介石印象很不好,不愿再援助,这对宋美龄刺激很大,她感到守台无望,才有此举动。
  (摘自《人民政协报》)
其他文献
卸甲松柏举世闻,铁齿铜牙傲气存。  粉身碎骨亦英豪,丧胆日寇唯逃奔。  风雨沧桑梦千载,枝繁叶茂留住根。  大好山河展新颜,铮铮铁骨见精神。    卸甲山松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当年宋朝元帅杨六郎在松柏树挂过头盔挂过甲,穆桂英在树下歇过马,因此卸甲山村由此而得名。  1937年日寇占领密云之后发现卸甲山松柏树质好,开始盗伐,当日寇伐到距离娘娘庙30米远的松柏树,锯割到两公分时柏树开始流血,血溅到伐木
期刊
龙岩连城县隔川乡竹叶山村里,有一个“梯云书院”。这个旧社会时期的私塾早已经废弃,屋子外墙脱离,屋顶千疮百孔,两间房只有一扇房门,另一间只用一块塑料布遮挡。  黄富珍老太和她的女儿们就住在这里。四姐妹分别叫陈大妹、二妹、三妹和小妹。19年来,黄老太共收养了12名弃婴,只有她们活了下来。  手上牵着大妹,背上背着二妹,筐里挑着三妹和小妹,每天走街串巷地乞讨,便是黄老太给村里人的印象。21岁时,因无法生
期刊
萍乡一名退休教师,潜心4年写下千页手稿,近百万文字,成功发明一项专供老年人使用的电脑输入方法。最终,萍乡市湘东区老教师欧诗淼收到了国家专利局向其颁发的专利证书,4年的辛酸顿时化成了一份浓浓的幸福。    老人爱上研究文字  缘于祖上一个故事  欧诗淼今年73岁,家住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新湄村,退休之前,他先后在当地多所中小学任教。欧诗淼从小就对文字感兴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渐渐喜欢研究文字,从文
期刊
莱阳市为了切实做好部分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工作,规定对1954年11月1日国家试行义务兵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前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或“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时军龄视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政策待遇的退役士兵发放生活补助。  据了解,2011年度退役老士兵老年生活补助标准为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人每月发给10元。2012年及以后满60周岁的,自当
期刊
老舍一生爱画,爱看、爱买、爱挂、爱收藏,爱和画家交往,是个十足的“画儿迷”。老舍收藏的第一幅国画是齐白石的《雏鸡图》。1933年,老舍按当时的润笔标准,通过许地山向齐白石求购《雏鸡图》这一精品后,如获至宝,精心托裱成长轴,只在家庭的重大节日才张挂几天。后来,老舍和画家的来往渐多,藏画也日益丰富,包括林风眠的山水、徐悲鸿的雄鸡等。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家里客厅的西墙是他挂画的主要阵地,虽然仅能并列四幅中
期刊
我的奶奶一直生活在农村,今年已经70高龄了。爷爷从电力公司退休后,分得一套旧平房,在父亲和两个叔叔强烈要求下,奶奶恋恋不舍地与她的三亩薄地和鸡鸭猪狗们告别了,从此转移到了县城。  向来做惯了农活的奶奶自然是闲不住的,他在没有得到父亲和叔叔们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与几个同龄的老干家属在街头做起了小买卖。夏天贩些瓜果蔬菜,冬天纳些鞋垫、做几双土布棉鞋;从此,风里来雨里去,奶奶显得乐此不疲。因为害怕受到儿孙们
期刊
源于“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临漳的千古佳话“曹冲称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曹冲称象的具体地点在何处,却鲜为人知。近日,经专家实地考证,曹冲称象地点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的岗村一带。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占据邺城,并以邺城为根基而统一北方。居邺16年间,曹操精心营建邺都,其修筑的邺北城开创了古代城市建筑中“中轴对称,分区明显,棋盘式格局”的先河。占据长江下游的东吴孙权曾向曹
期刊
刘绍棠是我国当代乡土文学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被誉为“大运河之子”,刘绍棠13岁就以“神童作家”的美名登上文坛,备受文化界和读者的关爱。  大运河畔的童年诗画生活  刘绍棠出生在大运河畔儒林村一户普通的农家。  刘绍棠从小就出奇的聪明,母亲唱的歌谣,民间艺人讲的历史故事他都能很快记住,还能生动地讲述给小伙伴听。1942年春节过后,还不满6岁的刘绍棠就被送往邻村供给店村上小学。小学的校舍是关帝庙中的后
期刊
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儿时老北京小吃是不是还让你记忆犹新呢?  ●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
期刊
有一天早晨,出于怀旧心态,我特意在一个摊位买了一只久违的热气腾腾的包谷馍。啃着金黄色的甜滋滋的包谷馍,情不自禁想起了半世纪前棉被下的包谷馍。  一九六三年冬季,来自上海闸北区的一百多名知识青年和社会青年,怀着“屯垦戍边,开发边疆”的心愿,驻扎新疆兵团农二师塔二场蚕桑二队“土洪坝”(维语:野兔多。)  这是一处新盖四合大院,军营式营房。营房用土坯砌盖,平顶房顶用梧桐树干和苇秆建筑成,外墙用石灰粉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