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老班长》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营民谣,这种源于军营的歌曲,这种自编自唱的歌曲,表这出了年轻的战士们在军营中的感情生活和精神风貌,就像《我的老班长》一样,会深入人心,被广为歌唱。
  曾听过很多军旅歌曲,但都没有像《我的老班长》这首歌给我如此深的印象。
  每次听这首歌,都会被歌中朴实的话语,深厚的情感所打动,因为我也是一名军人,我也有我的老班长。听着这歌,随着那轻快的节奏,对班长的怀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曲子开始,曲调平和,抒情的一种即兴式的随唱,吐露出内心自然的情感,既有对老班长的真挚问候和由衷的感谢,又有对老班长未来的关切和祝愿,表达了一个战士对培育他成长的上级的深情厚意。
  全曲是一个简单的三段体,第二段曲调稍作舒展,此曲从内容到曲调都是很通俗上口的,几乎是吟诵似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每年当树叶落尽的时候,无数的老兵即将离开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日子,广播中常常放《我的老班长》这首歌,有时也看到即将复员的老兵们搂在一起,或放声大笑或抑郁不语,或忘情地在唱着那曾唱过的歌,看着他们,感受着他们的心情,我也会为此感染,虽有伤感,虽有分离的不舍,但我会为他们祝福,愿他们今后快乐,我也会记住他们的教诲,做好一切。最亲爱的人们,放心地走吧,我们会继承你们留下的优良传统,去实现你们未完成的愿望,去追求你们未达到的目标!
  如今,我的老班长已离开了部队,很久没有见面了,真的很想他。“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的老班长,你还会不会想起我,好久没有收到你的信,我时常还会想念你……”再一次哼起这首深情的歌,再一次想起我的老班长。
其他文献
根据上个世纪末的统计,北京有101个合唱团,已经由中国合唱协会批准为集体会员,未批准和尚未申请的肯定是超过这个数字。十多年来由于专业指挥的参与指导以及举办各种类型的“合唱节”为之推波助澜,使业余合唱团的艺术水平不断提升。首都音乐舞台的“合唱音乐会”很多是由业余合唱团举办的,如“春之声”、“首都警官”、“科艺”、“科技之声”、“巴洛克”、“育英、贝满老专家校友”、“金帆”、“老艺术家”、“老同学”、
期刊
又是一年“三·八”到。应中国电影乐团之邀,鲍蕙荞、俞丽拿再度携手,三月五日在北京音乐厅为女性朋友及广大乐迷,献上了一台精彩的“庆三八俞丽拿鲍蕙荞梁祝黄河协奏曲音乐会”。经典的组合,经典的作品,倾倒了所有听众。台上的两位女艺术家仪态万千,台下的她们浑身则散发着浓浓的女人味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不,排练过后,二位老友不仅要彼此互致问候,还兴致勃勃地交流起“宠物经”。  俞丽拿家有一猫,二狗。猫是旅美钢琴家
期刊
1976年在英国伦敦设立的劳伦斯·奥利弗奖,主要奖励在伦敦剧院上演的舞台剧,是当今西方世界除美国托尼奖以外最重要的音乐戏剧奖。  奥利弗奖包括21个奖项。评委由专业人士与剧场观众共同组成,分为音乐、戏剧与舞蹈三个评奖组,每年1月份提名,2月份颁奖,同时由英国BBC广播公司负责向全球播放。奥利弗奖的奖金虽不如托尼奖高,但由于近20年英国音乐戏剧的崛起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想一想《猫》、《悲惨世界》、《
期刊
三十多年前,我们部队接来了一批从上海无锡应征入伍的城市兵,队伍里竟有小伙子背着琵琶、胡琴、小提琴来当兵的。二胡的主人叫陈加,休息时,他常常拉些优美动听的曲子,我是最虔诚的听众之一,胡琴曲子听多了,于是便知道一首叫《二泉映月》。还知道了瞎子阿炳的故事。据无锡的战友讲,他们的父辈小时候见过阿炳,常见他边拉二胡边卖唱,沿街乞讨为生。  自从认识了《二泉映月》,我一有空就跑到二排去叫陈加,有一天夜里,大伙
期刊
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院里,常走着一位银发直腰的老太太,她表情安静,步履轻稳,不断地以带点口音的普通话与师生们打招呼。谁能知道,她是50年代中国演出《蝴蝶夫人》时“乔乔桑”的扮演者,沈湘教授的夫人——李晋玮教授,院儿(中央音乐学院)里的人都昵称的“老太太”。  有时我上午去中央院,常能见“老太太”从外面回来,她多半是刚从王府井(或缸瓦市)的基督堂回来,一脸祥气。我也纳闷她脸上几乎没有皱纹,也是七十多岁的
期刊
我在街头号遇到拉二胡的,一定停下,听一会儿,给个一块两块,然后很过瘾地走人。给钱不是施舍,而是买票,这大约是世界上最小的音乐会,仅一位观众,一个演秦家;这也是最快餐式的音乐会,不过三两分钟,没有开始也不必谢幕;曲目也是最音调的,只有一首,永远的《二泉映月》。假如正遇上拉别的曲子,我会先放钱,然后说:“请拉《二泉映月》”。对方多半不会搭理你,但那呜咽如诉的曲调,便悠然地出现了。朝阳门地铁有一位,拉了
期刊
在新电影《西洋镜》散场的人流中,飘荡着影片里的调调儿。电影刚刚放过一遍,音乐就给人留下印象,观众不经意间记住了旋律主题,女作曲家张丽达何出高招?  《西洋镜》的故事情节为张丽达的音乐构思提供了线索,而“镜”中的男主人公刘应变伦更为她“情有独钟”。从这个“丰泰照相馆的伙计”身上,张丽达打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创作动力。“我和他都同样喜欢机械,喜欢问为什么。”一个女儿家,从小不好跳绳子毽布娃娃,专爱
期刊
是徒三分像,张学津竟有七分像马连良:唱腔如行云流水,舒展大方;念白如芙蓉出水,清新爽朗;做工精致,举止飘逸。——看了张学津所饰演的程婴,疑疑惑惑地就好像见着了当年的马连良,难怪有人说:“张学津的身上有马连良的影子。”  《赵氏孤儿》是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张学津演来恰如其分,恰似量体裁衣。尤其“搜孤救孤”一折,张学津不仅演出了马派的情致,将一位忍痛割爱、见义勇为的草泽医师刻画得入骨三分,那髯口,那水
期刊
原任美国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副首席的陆元雄,去年经过考核,被聘为俄亥俄州伯林·格林大学音乐学院低音提琴教授,这个音乐学院在美国颇有声誉,今年2月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应邀前去讲学和演出。不久前陆元雄同本院统乐系主任大提琴教授阿伦·史密斯夫妇来上海,三位教授分别在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学外,还联合举办一场室内乐音乐会,演出勃拉姆斯、罗西尼的作品。  陆元雄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
期刊
著名小提琴艺术家耶胡迪·梅纽因生前曾三次(1979、1982、1997)来到中国。1982年10月4日,在结否对中国的几所音乐学院的讲学、访问后,梅纽因怀着对音乐发展的“责任感”和他的艺术“良心”把他在访问期间的强烈感觉和一些想法,直言不讳地写信给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巍峙并抄送中国音协主席吕骥。18年前的这封信,至今仍有鲜活的现实意义。今年3月,适逢梅梅纽因逝世一周年,介绍这封信,对音乐教育界或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