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早期乳腺癌病人生育相关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mo76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生育现状.方法 以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的226例女性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对病人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生育计划及生育力保存等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26例病人中,≤40岁且无远处转移者占63.27%(143/226),143例病人中,未婚未育乳腺癌病人更倾向于有生育意愿.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乳腺癌分子分型是乳腺癌诊断时“是否与医师讨论生育功能保留问题”、“是否担心药物治疗会影响生育功能”、“是否与医师讨论改变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采取生育功能保留措施”的关键影响因素(P值均< 0.05).结论 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有更高的生育需求,乳腺外科医师要增加对癌症病人生育力保存的知识储备,抗癌治疗前充分了解病人的生育需求,及时启动乳腺癌病人生育力保存的多学科诊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TC)病人的预后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5-01-2021-03-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7例首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且术后常规经病理科诊断为MTC的病人资料.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MTC病人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无复发生存率进行估计,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法对无复发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137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29(1~108)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6%.多因素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及构建预后列线图,同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下载2010-2018年间诊断为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经过手术切除的1662例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信息.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病人按照3∶1分为训练队列(1246例)和验证队列(416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1、3、5年的总生存率(OS)的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确定列线图预测的准确性和判别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异质性使得乳腺癌分类治疗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既往被认为“弱免疫原性”的乳腺癌也跨入了免疫治疗阶段.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乳腺癌免疫治疗单药的获益人群有限,联合方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有效联合免疫治疗和化疗可能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但用药时机和适用人群仍需合理评估.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既有应用前景,也存在挑战.
心血管疾病(CVD)是终末期肾脏痛(ESRD)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心脏血管病变,常见如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心肌病变,导致心脏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室肥厚和心脏扩张,而心力衰竭是这些过程的共同结果.由此可见,控制心力衰竭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和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症状及防治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简述.
牙周炎是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破坏性疾病,其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进展速率是可变的,并且受多种牙周危险因素影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可影响颌骨及牙齿的发育,导致牙齿稀疏、牙列不齐,促使牙周组织疾病和错(牙合)畸形的发生[1-2].牙周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成年人牙周炎患病率为62.3%,重度牙周炎患病率为30.6%,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3].针对伴有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我们常常面对如何在控制牙周炎症、使患者处于牙周临床龈健康状态的基础上,尽量保留预后较差的患牙,重建完整的牙列、恢复咀嚼功能并改善
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腋窝淋巴结(ALN)处理已有标准模式,而内乳淋巴结(IMLN)作为仅次于ALN的重要引流途径,由于其检查困难而无明确处理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同的检查方式被用于IMLN的临床检查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有解剖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及有创的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等,且对其他检查方式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胆道系统的创伤性神经瘤多见于胆囊切除术后,无手术创伤史的特发性胆囊创伤性神经瘤极为罕见,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又难以识别,故而容易误诊[1].笔者医院收治1例特发性胆囊创伤性神经瘤.现报告如下.rn1病历简介rn病人女性,60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后,查腹部增强CT发现肝门占位性病变,考虑肝门部胆管癌,于2019-02-21入院.否认手术及腹部外伤病史.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部门战略目标“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健康的威胁”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慢性乙型肝炎追求HBsAg清除不仅表示获得了临床治愈,同时也可最大幅度的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抗HBV治疗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α获得临床治愈的比例低,研发针对HBV生命周期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势在必行.文章对基于干扰素α(IFNα)的序贯或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
血液透析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中分子及蛋白结合毒素清除不充分,诱发或加重了各种透析相关并发症,并显著影响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文章从尿毒症毒素清除效力角度,针对心血管疾病、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淀粉样变性等并发症以及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分析和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透析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常见的血管病变,可加重心脏后负荷,可导致心脏缺血、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从而导致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增高.血管钙化根据发生位置主要可分为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VC在CKD中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且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VC治疗方法.文章就目前血液透析患者VC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