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建筑物震害预测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沈阳范围内的89290栋建筑物基础数据的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建筑物状况,并预测沈阳市内的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可能遭遇的震损情况,并由此为城市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对于降低城市地震灾害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概念中含有众多影响因素,而且与城市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关。为了科学的评价分析该能力,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通过对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干扰异常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出银川台形变资料干扰异常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为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干扰异常处理积累经验,同时为其它台站的形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处理提供方法参考。
近断层地震动场的预测不仅可以为抗震结构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地震动输入,也可以作为土地合理规划的参考依据。在一些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地震往往发生在两个早第四纪断裂相
利用C#程序,实现现场烈度调查信息的录入。根据录入的离散点源信息,通过ArcGIS的分析功能,绘制出地震烈度分布图。
通过金州台跨断层室内水准以及MD数字化断层蠕变的观测数据处理,找出该二种观测方法的数据变化特征以及干扰因素,对二种手段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对观测结果的地震预测
针对铁岭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铁岭地震台站洞体应变测项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并以潮汐因子的稳定性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价;以铁岭地震台洞体应变讨论两分量观测解算平面应变参数,结果表明:铁岭洞体应变的最大剪应变τ和面应变s在2006年和2009年出现了明显同步转折,可能反映了铁岭地震台及附近地区的应变出现了调整。
对磐石—伊通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对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区域重力场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震活动性与断裂构造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东、北西向,这几组方向的断裂控制了该区域的地震活动。地震多发生在这些断裂及其交汇处。发现不同震级地震与断裂构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地震大多发生在断裂的上盘。地震活动性分析表明,地震震源层在7~19km位置,该区域以年平均
本溪井对应地震的水位响应可分为震前响应(水位异常)和震时、震后响应(震后效应)两种。自1999年以来,本溪井多次记录到了对应典型地震较为明显的水位响应变化,最远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S8.7地震,震中距为4990km,一般来讲,地震的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本溪井水位响应幅度越大。
本文主要研究丹东变电井地下流体水位数字化改造后的十五数字资料,对变电井水位的正常动态、干扰动态、同震异常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识别水位变化中的正常动态和干扰动态,分析干扰动态原因及解决办法,总结典型同震异常特点,以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的监测效能。
2013年10—12月,吉林前郭发生MS 5.8级震群型地震。榆树台距离震中210km,通过检查和分析该台地电场观测资料,发现此次震群型地震前记录到明显的地电场异常信号,主要表现为:地电场多测道时均值曲线出现连续同步畸变,地电场长、短极距比值出现较大幅度成丛变化,相关系数降低,差值增大;短期异常出现在震前在3个月内,最长持续时间近1个月;临震异常出现在震前1个月内,最长持续时间近半个月。本文通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