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先后担任两所实验学校的校长,对学校办出特色,进行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对学校如何办出特色的思考。
由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多样性,由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由于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差异,由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传统、文化积淀不同,要提高教育质量,必然要求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注重内涵的发展,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和教育成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就是办学特色。社会认可一所学校,往往也正是因为这所学校有其显著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标志着较高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办出特色的学校才是成熟的学校。
办学特色的形成靠什么
办学特色的形成,取决于这个学校的人、财、物、境等多种办学因素与条件。
1.人
人,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
首先是校长。校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办学实践最重要的思考者和决策者。校长的理想、品行、志趣、个性和爱好,往往会影响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喜欢读书的校长往往追求创设书香校园,喜欢运动的校长则往往更重视强化学生的体质。有一所实验学校的校长擅长书法,他在学校里强化学生的习字。几年以后,那个学校的孩子都能够练就一手好字,甚至在众多学校一起参与的写字比赛中,不署名而能一眼认出字写得最好的一定是那个学校的。还有一所小学的校长自己能歌善舞,她注重在艺术方面培养学生,于是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学校的孩子在艺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是教师。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单靠校长决策和领导还不行,还必须有一大批教师去身体力行。如果缺乏这样一大批教师去积极实践,去研究探索,去坚持不懈,办学特色恐怕也是很难形成的。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文化重要的革新者、践行者和作用对象。因此在提炼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特色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师资队伍的因素。使学校文化在发展持续的过程中具备持续的推动力。有一所实验小学,几任女校长都喜欢体育,又特别喜欢足球。虽然她们自己不会踢,但是学校里有几个非常喜欢足球又有一定足球训练基础的男教师。通过几任校长的悉心培养,那几个男老师迅速成长为苏州小学界的优秀足球教练和裁判。十多年过去了,足球已经成为那所学校被社会公认的办学特色项目,在全省享有盛名。
再次是学生。学生的来源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顾学生家庭的组成情况,只是凭校长个人的决定,即使有一批骨干教师,那办学特色的形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相反,就能够事半功倍。有一所小学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家庭多从事商贸活动。于是学校在调查研究以后,决定将“诚信”作为课题来研究。几年以后,该校的诚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诚信也就成为了该校的一个显著办学特色。
2.财
财,即是学校的经济状况。要形成办学特色,当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不仅需要对校园进行相关的改造和建设,还需要提供教师进行更多的专业培训。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力投入,要想形成办学特色那就会比较困难,“巧妇难为无米炊”。
3.物
物,即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设备。在苏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已经基本齐全。如何办出特色学校必须在“教育基本现代化”的起点上进一步来思考。
物,这个条件是在不断发展的。例如,前阶段的白板教学是先进的,甚至是某个学校的特色项目,而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做到了每室都添置一块白板,于是,白板教学就不再是个别学校的特色了。这也说明办学特色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主要还是体现在教育的内涵中。
4.境
境,即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又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没有办法离开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思考办学特色的时候,我们必须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
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学校的校情,从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去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从校史中寻找特色发展源泉。有一所实验学校在其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名人辈出。该校就从这个校情出发,十多年来,坚持开展“学学校名人,做学校小名人”系列活动,使名人效应得以发挥。于是,“学名人,创名校”,就成为了该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教育行动。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目前学校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尽量争取做到社区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有一所实验小学地处城市中心地区,生源足,活动场地相对比较少。为了拓宽活动空间,该校与附近的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合作,定期到该体校去借场地上课。多年以来,这个实验小学“借鸡生蛋”策略取得了成功,体教结合成为了这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何创造“办学特色”
1.创造办学特色要坚持“育人为本”
教育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育要育人为本。但是,教育又不仅仅是育人,教育工作更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学生还得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学习、工作。因此,学校不仅应该实施人文教育,还必须通过教育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首先应该是“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
这里说的学生健康成长,是指所有学生。学校教育必须有利于全体学生成长,并不是只指几个特长生。我们决不能把创造办学特色演变为只培养少数特长学生,决不能把少数尖子学生的获奖就当作是整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有这样一个例子。游泳是市区一所实验小学的传统项目,作为苏州市第一所体教结合的特色学校,游泳在校内已经展开了几十年,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游泳健将,为苏州国家和省输送了不少中坚力量,包括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游泳现在已经成了这所学校每一位学生非常喜欢的必修课。每个学期孩子们都要在碧波池中完成规定的学时,没有场地就利用近邻苏州市体育游泳中心的条件优势,以那里作为训练基地;专职教师不够,就与游泳中心合作,让他们的专业教练为学生上课。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孩子在毕业时都能学会游泳,获得一张金灿灿的“游泳合格证”。通过游泳提高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孩子们的目光因游泳而变得坚定,孩子们的意志因游泳而变得坚强,孩子们的个性因游泳而变得坚韧……游泳成为了这所实验小学的教育特色。
2.将“特色”融进课程
要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为全体学生共同拥有的平台,这样才可以公平公正地发展,而不是厚此薄彼,更不是有所偏废。
这就需要将办学特色融进学校的课程。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课程才是公平的、可以共同拥有的。
要让办学特色进入课程,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该校独特的校本教材。
这里,必须搞清楚校本教材与校本读本的区别。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一本展示“学校特色”的小册子,其实细看以后会发现那往往只是读本,而不是教材。因为,真正的校本教材应该像普通的教材一样,有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有一篇篇内容具体、可以操作的课文,从而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所以,校本教材往往是各年级一册,或者低、中、高年级各一册,以便教师有计划地教学。
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体现校园文化的过程。
还以上面的那所实验小学为例子,该校以游泳作为办学的特色项目,组织学校老师编写了“游泳”的校本教材(6册)。那不是一套简单的游泳教程,而是在有计划训练的同时,每课都增加了游泳文化的元素,包括有关游泳(包括游泳比赛)的知识,有关游泳的故事(名人逸事、凡人小事),有关游泳的诗词等,学生不仅接受游泳的技能训练,还学习了有关游泳的常识,阅读了有关游泳的故事,拓宽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还有一个实验小学,该校以“生命教育”作为创建办学特色的抓手,编写了一套“生命如花”(6册)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内容分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责任”“生命与价值”等六个板块,交叉渗透在六个年级的教材中。他们不仅坚持每月的校本教材听课评课活动,而且还在一年教学实践后,编写了校本教材的“教师用书”。现在,该校不仅是苏州市第一批被正式命名的“和谐校园” ,而且还是全市唯一的一所全国绿色学校。
3.办学特色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发展的
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旨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满足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办学特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只有体现“两个需要”的办学特色才能称为学校特色。而真正的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只有一个稳定的学校文化才能够凝聚出自己的特色,成为独一无二;也只有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才能保证办学特色的延续性。
但是,稳定又是相对的。办学特色有一个形成、完善的过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办学特色也需要发展、提升。特色也会因他人借鉴而不再鲜明。比如,有的学校曾以外语、计算机的教学为特色,提出优先培养外语能力、优先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为中小学普遍重视和实行,当社会上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后,上述优势、特色就会不复存在。因此,办学特色又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学校持续拥有被社会所认可的鲜明办学特色。
由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多样性,由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由于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差异,由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传统、文化积淀不同,要提高教育质量,必然要求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注重内涵的发展,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和教育成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就是办学特色。社会认可一所学校,往往也正是因为这所学校有其显著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标志着较高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办出特色的学校才是成熟的学校。
办学特色的形成靠什么
办学特色的形成,取决于这个学校的人、财、物、境等多种办学因素与条件。
1.人
人,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
首先是校长。校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办学实践最重要的思考者和决策者。校长的理想、品行、志趣、个性和爱好,往往会影响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喜欢读书的校长往往追求创设书香校园,喜欢运动的校长则往往更重视强化学生的体质。有一所实验学校的校长擅长书法,他在学校里强化学生的习字。几年以后,那个学校的孩子都能够练就一手好字,甚至在众多学校一起参与的写字比赛中,不署名而能一眼认出字写得最好的一定是那个学校的。还有一所小学的校长自己能歌善舞,她注重在艺术方面培养学生,于是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学校的孩子在艺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是教师。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单靠校长决策和领导还不行,还必须有一大批教师去身体力行。如果缺乏这样一大批教师去积极实践,去研究探索,去坚持不懈,办学特色恐怕也是很难形成的。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文化重要的革新者、践行者和作用对象。因此在提炼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特色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师资队伍的因素。使学校文化在发展持续的过程中具备持续的推动力。有一所实验小学,几任女校长都喜欢体育,又特别喜欢足球。虽然她们自己不会踢,但是学校里有几个非常喜欢足球又有一定足球训练基础的男教师。通过几任校长的悉心培养,那几个男老师迅速成长为苏州小学界的优秀足球教练和裁判。十多年过去了,足球已经成为那所学校被社会公认的办学特色项目,在全省享有盛名。
再次是学生。学生的来源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顾学生家庭的组成情况,只是凭校长个人的决定,即使有一批骨干教师,那办学特色的形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相反,就能够事半功倍。有一所小学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家庭多从事商贸活动。于是学校在调查研究以后,决定将“诚信”作为课题来研究。几年以后,该校的诚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诚信也就成为了该校的一个显著办学特色。
2.财
财,即是学校的经济状况。要形成办学特色,当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不仅需要对校园进行相关的改造和建设,还需要提供教师进行更多的专业培训。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力投入,要想形成办学特色那就会比较困难,“巧妇难为无米炊”。
3.物
物,即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设备。在苏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已经基本齐全。如何办出特色学校必须在“教育基本现代化”的起点上进一步来思考。
物,这个条件是在不断发展的。例如,前阶段的白板教学是先进的,甚至是某个学校的特色项目,而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做到了每室都添置一块白板,于是,白板教学就不再是个别学校的特色了。这也说明办学特色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主要还是体现在教育的内涵中。
4.境
境,即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又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没有办法离开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思考办学特色的时候,我们必须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
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学校的校情,从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去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从校史中寻找特色发展源泉。有一所实验学校在其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名人辈出。该校就从这个校情出发,十多年来,坚持开展“学学校名人,做学校小名人”系列活动,使名人效应得以发挥。于是,“学名人,创名校”,就成为了该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教育行动。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目前学校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尽量争取做到社区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有一所实验小学地处城市中心地区,生源足,活动场地相对比较少。为了拓宽活动空间,该校与附近的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合作,定期到该体校去借场地上课。多年以来,这个实验小学“借鸡生蛋”策略取得了成功,体教结合成为了这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何创造“办学特色”
1.创造办学特色要坚持“育人为本”
教育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育要育人为本。但是,教育又不仅仅是育人,教育工作更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学生还得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学习、工作。因此,学校不仅应该实施人文教育,还必须通过教育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首先应该是“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
这里说的学生健康成长,是指所有学生。学校教育必须有利于全体学生成长,并不是只指几个特长生。我们决不能把创造办学特色演变为只培养少数特长学生,决不能把少数尖子学生的获奖就当作是整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有这样一个例子。游泳是市区一所实验小学的传统项目,作为苏州市第一所体教结合的特色学校,游泳在校内已经展开了几十年,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游泳健将,为苏州国家和省输送了不少中坚力量,包括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游泳现在已经成了这所学校每一位学生非常喜欢的必修课。每个学期孩子们都要在碧波池中完成规定的学时,没有场地就利用近邻苏州市体育游泳中心的条件优势,以那里作为训练基地;专职教师不够,就与游泳中心合作,让他们的专业教练为学生上课。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孩子在毕业时都能学会游泳,获得一张金灿灿的“游泳合格证”。通过游泳提高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孩子们的目光因游泳而变得坚定,孩子们的意志因游泳而变得坚强,孩子们的个性因游泳而变得坚韧……游泳成为了这所实验小学的教育特色。
2.将“特色”融进课程
要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为全体学生共同拥有的平台,这样才可以公平公正地发展,而不是厚此薄彼,更不是有所偏废。
这就需要将办学特色融进学校的课程。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课程才是公平的、可以共同拥有的。
要让办学特色进入课程,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该校独特的校本教材。
这里,必须搞清楚校本教材与校本读本的区别。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一本展示“学校特色”的小册子,其实细看以后会发现那往往只是读本,而不是教材。因为,真正的校本教材应该像普通的教材一样,有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有一篇篇内容具体、可以操作的课文,从而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所以,校本教材往往是各年级一册,或者低、中、高年级各一册,以便教师有计划地教学。
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体现校园文化的过程。
还以上面的那所实验小学为例子,该校以游泳作为办学的特色项目,组织学校老师编写了“游泳”的校本教材(6册)。那不是一套简单的游泳教程,而是在有计划训练的同时,每课都增加了游泳文化的元素,包括有关游泳(包括游泳比赛)的知识,有关游泳的故事(名人逸事、凡人小事),有关游泳的诗词等,学生不仅接受游泳的技能训练,还学习了有关游泳的常识,阅读了有关游泳的故事,拓宽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还有一个实验小学,该校以“生命教育”作为创建办学特色的抓手,编写了一套“生命如花”(6册)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内容分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责任”“生命与价值”等六个板块,交叉渗透在六个年级的教材中。他们不仅坚持每月的校本教材听课评课活动,而且还在一年教学实践后,编写了校本教材的“教师用书”。现在,该校不仅是苏州市第一批被正式命名的“和谐校园” ,而且还是全市唯一的一所全国绿色学校。
3.办学特色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发展的
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旨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满足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办学特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只有体现“两个需要”的办学特色才能称为学校特色。而真正的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只有一个稳定的学校文化才能够凝聚出自己的特色,成为独一无二;也只有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才能保证办学特色的延续性。
但是,稳定又是相对的。办学特色有一个形成、完善的过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办学特色也需要发展、提升。特色也会因他人借鉴而不再鲜明。比如,有的学校曾以外语、计算机的教学为特色,提出优先培养外语能力、优先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为中小学普遍重视和实行,当社会上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后,上述优势、特色就会不复存在。因此,办学特色又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学校持续拥有被社会所认可的鲜明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