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沉浸”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称之为沉浸。
  范成大有诗云:“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寄题王仲显读书楼》)他认为书酒同一,都能从中品出美味来,不同者,一在精神上,一在味觉上。嗜书之深,这就是沉浸的表现。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读书入迷,夜已深而无丝毫睡意,连寒冷竟也无所觉察,说的也是这种境界。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却因年代久远、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而不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在许多学生眼中,文言文是枯燥无味,难懂难记又难学的。学古文,如果能让学生也进入沉浸、痴迷的状态,那么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会变得兴味盎然、事半功倍。
  如何让学生沉浸?
  
  一、要创设沉浸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有积极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语文教学中的亲切感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学习生活的情境。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通过创设“和谐的氛围”,即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幼时记趣》是沈复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回忆各自童年生活的趣事,一起概括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并体会其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于是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传递着师生双方的情感,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过程。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因此,在沉浸氛围的创设中应把学生作为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改变老师串讲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内容较为浅显易懂的课文,如《人琴俱亡》、《陋室铭》等,可让学生互教互学。在互学互教中,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听众变为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教者专心,昕者专注,于是进入沉浸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二、寻找沉浸的切入点
  
  这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自然、浓厚的学习语文的欲望,然后在学习中达到一种忘我的沉浸状态。但这样的境界并不是多数学生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绝大部分学生是要在他们的自身条件有利于进入沉浸状态的时候,才能够得到沉浸的体验。因此,学生沉浸状态的进入必须得到老师的帮助。文言文精深难懂,学生大多不太喜爱,因而寻找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的切入点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或开门见山,或温故知新,或描述铺叙,或设疑布阵,或展现画面,也可以几者相互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我国有一位清代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他满腹实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直到71岁时才得了个贡生。他一生清贫,终身郁郁不得志。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位文人自己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老舍评价它:‘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郭沫若赞此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同学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位清代小说家是谁吗?”这是我在教八年级(下册)诵读欣赏《山市》一课时的切入点,猜谜语式的导入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把他们引入沉浸的状态。
  
  三、寻找沉浸的方法
  
  1、以诵读而沉浸。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读者观文是由外到内进入作品,即由语言媒介、外部艺术形式逐步深入思想的,因此学课文的第一步就是“披文”。对学文言文而言,“披文”便是读课文。听读、默读、自由读、大声读、诵读、精读、美读、赏析读……通过读熟悉课文。了解文意,把握主旨,品味语言,使学生主动地逐步进入到文章的内容,从而进入沉浸的境界之中。教学《山市》我设计了五步朗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拿不准读音的字词。(2)扫清字词读音障碍后,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3)集体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把握好句子的节奏、语气。(4)疏通文意之后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5)蒲松龄的《山市》文景皆佳,韵味悠长。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层次。有感情地进行美读。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朗读,读通语句,读明大意,读出感情,读懂内涵。从而专注于文本,沉浸于课堂。对文言文来说,诵读应该是让学生沉浸的最好方法。
  2、以积累而沉浸。学习贵在养成习惯。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一为诵读,一为积累。积累能让学生真正地沉浸于文本,沉浸于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教蒲松龄的《山市》,我建议学生动手做了以下积累:整理表示时间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四字美词、难句翻译。文言文中的积累,动手动脑,能很自然地让学生沉浸。
  3、运用多媒体课件沉浸。多媒体课件如今已被大量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容量大、形象直观、声形并茂的特点。它能用悦耳的音乐、漂亮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就能专注于自己所学,从而提高汲取知识的效率。在古琴的配乐声中,我和学生一起游琅琊山,登醉翁亭,享受人情乐趣;在洞庭气象万千的画面中,我和学生共同领略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赞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上《活板》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活版印刷的工作流程:刻字——设铁版——冒药物——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板印刷、二板更互替之。课件拉近了古今的距离,每一个步骤都让人如同历历在目。学生有的恍然大悟,有的啧啧称赞,感受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不觉沉迷其中。多媒体的运用满足了人的多种感官的需求,是帮助学生进入沉浸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
  4、在知识的拓展、迁移中沉浸。教文言文,让学生进入沉浸的状态,既要突出对课文内容的渗透分析。还要进行灵活巧妙的拓展迁移。色彩纷呈的课外材料能撩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如讲授《桃花源记》,可用《桃花源诗》与之进行比较阅读。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则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我让学生找出文与诗相对应的内容。“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对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对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对应“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对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了桃花源中人人平等,人人劳动,自耕自食的美好境界,从而更加深了对《桃花源记》主题的理解。
  5、在竞争与探究中沉浸。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 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是引导学生沉浸的又一教学手段。这种手段,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观念,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施以必要的鼓励,注重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期待他们的沉浸。
  至于探究,可用设疑的方法。如:在讲授《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我采用了层层提问的方法。这篇优美的小品文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作者是如何描述山之“奇”与水之“异”的?课文采用哪些手法来精细地刻画景物?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绪?等等。学生为了找准找全问题的答案,就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待到学生把握了这些问题后,我再对作者情况和个别字词稍加点拨解释,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将这篇文言文读懂,同时也进入了“愤悱”的状态。
  6、在归纳总结中沉浸。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古文时,我先进行单元总览。整理文学常识,而后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总结面对失意、面对贬官,司马迁、陶渊明、吴均、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各自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司马迁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史记》,不畏强暴。他笔下的陈涉奋起反抗,虽败犹荣,其事迹被司马迁列入《史记》;陶渊明追求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笔下的桃源人一味逃避,但美好幸福的生活仅存留于幻想中,桃花源并不现实;吴均向往自然,厌弃尘俗;柳宗元笔下的蒋氏虽然苟且偷生,不知所终,但从文中“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议论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的关注:范仲淹不以个人沉浮为念,一心系情于民,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欧阳修虽被贬,仍励精图治,使政治清明,人民富足,太守为此而乐。
  六篇文章正是他们人生态度、人生追求的体现。一篇文章的创作形成,往往会和作者的经历、思想、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作家们的思想、追求也体现在他们各自文章的字里行间……
  最后我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为例品味语言,和学生一起朗读其中的写景名句,再次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整堂课的教学一气呵成。
  文言文的学习少不了归纳总结。学会归纳总结,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沉浸。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以丰富的信息、翔实的内容、多样的手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内驱力和向心力,这就是沉浸。让学生沉浸于美妙的文言文天地,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其他文献
通过对CIS膜喇曼谱的研究,找到膜的生长条件,组份比和膜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实验中,用不同组份的CuInSe2膜进行喇曼谱的测量,发现了与Yamanaka所得到的不尽一致的结果。
讨论了通过编写高效率软件,变换和读数同步进行,外置高速存储器和数据通道宽度匹配等方法来提高A/D芯片与微机的接口速度。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重组增效蛋白P96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169.78%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确立了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语文对中职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职语文教学在以前的语文学习基础上,重视对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中职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他们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便利。其次是中职语文教学具有的人文精神素养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选用四种药用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提取物黄芩苷、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和博落回[Macleaya c
研究12株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和脂肪酶的产生水平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酯酶产生水平(E)、脂肪酶产生水平(L)及豆蔻酸百分含量(X)等与白僵菌菌株对马
本文研究钛酸钡(BaTiO3)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行为。结果表明在钛酸钡的三个相变温度点(120℃,8℃,-80℃)处,热膨胀系数反常变化,我们认为相变温度为-80℃处的热膨胀反常是因钛酸钡BaTiO3中对称元“Ti-Ba-Ti”的静态
自曹雪芹《红楼梦》诞生以来,无数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艰辛而有益的研究探讨.各派论断频出.学家众说纷纭。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导论》)然而,正是这种“歪曲知觉”,或者叫做“歪打正着”的文学表现,为文学作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