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药是指病人假装服下药物,其实将药物隐藏起来拒绝治疗的行为。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病人藏药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常见而重要的原因,杜绝精神病人的藏药已被列为衡量精神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笔者调查了239例首次住院的女性病人,对其藏药原因及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一女病区,连续观察2006年1-6月期间入院的精神病人服药情况。由从事精神护理工作连续三年以上的护士负责发药,两名护士对病人的服药过程严密监督和检查,发现藏药病人,即记录藏药方式,并调查其藏药的原因。
2 结果
在239位女病人中,发现藏药的病人34例,占住院病人的14.23%。其中,因否认有病而不愿服药者16例,占藏药病人的47.08%;担心药物副作用者11例,占32.35%;疑被害者7例,占20.59%。34例藏药病人共有6种藏药方式,分别为:含在口中(舌下、两颊等)19例,占55.88%;夹在手指间为5例,占14.71%;藏在口袋为5例,占14.71%;扔在地上为3例,占8.82%;吐在杯中1例,占2.94%;服后抠出吐掉1例,占藏药病人2.94%。
3 讨论
藏药现象分析:自知力缺乏因而拒绝治疗是精神病人藏药的首要原因。精神病人入院初期大多无自知力,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而拒绝治疗,但有护士的看护,故而采取藏药的方式。这些大多见于具有一定掩藏能力的病人,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相,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等,此类病人藏药方式巧妙,往往难以发现;担心药物副作用是精神病人藏药的第二位因素,部分病人对精神药物的副作用似懂非懂,认为服药可能影响生育、智力、工作能力等,同时也有部分病人在服药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流延、嗜睡、震颤、肌強直、坐卧不安等副反应症状,这样就增强了病人对药物反应的恐惧感,因而出现藏药;疑被害是精神病人藏药的第三个主要原因,在精神疾病过程中,幻听,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精神症状,而部分病人可能会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及治疗药物与自己的病理过程联系起来,认为药是“毒药”,是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谋害”的手段,患者在病态心理支配下而出现藏药。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病例产生被害感与工作人员生硬的服务态度有一定关系。
二、对策: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有特殊性,一方面是患者对某些药物有个体差异,治疗剂量往往强调个体化,而个体化往往与性别、年龄、身体机能状态等多样因素有关,医生对药物剂量的掌握主要靠综合判断,病人藏药必然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有时还可能出现病人将所藏药物积累起来一次服下,出现急性中毒的情况。因此控制藏药现象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病房管理,建立检查制度,把好发药关。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给药检查制度”,护士发药时让病人排好队,逐个检查病人的口腔,手指缝、茶杯,减少藏药的机会,发现病人藏药应当交班,使护士们都知道,从而重点检查,防范,最大可能地降低病人藏药的成功率。
3.2 针对各种原因,做好心理护理。对自知力缺乏的病人,要向病人讲解精神科疾病知识,结合病人的病情,分析其症状,特别是从失眠,食欲不佳等正常人也会出现的症状着手,使之认识到自己的确有些问题,进而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对担心副作用的病人,应向病人讲解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服药的目的,并列举实例,予以启发。如确有副反应症状的病人要将其情况告知主管医师,予以对症处理,使其乐于接受治疗。对疑被害的病人,要帮助病人分析被害想法的不真实性,同时改善服务态度,充分取得病人的信任,避免产生敌对情绪。通过上述心理护理,使病人认识到服药的作用及意义,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服从治疗,使疾病早日康复。
3.3 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护士对病人的病史、精神症状、诊断、药物的使用剂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病情波动,睡眠减少的病人,应考虑病人是否有藏药行为,发药时予以重点检查。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的藏药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也较多,而藏药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护理上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病人藏药的原因,有的放矢,施以恰当的措施,尽力减少甚至杜绝藏药现象,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选一女病区,连续观察2006年1-6月期间入院的精神病人服药情况。由从事精神护理工作连续三年以上的护士负责发药,两名护士对病人的服药过程严密监督和检查,发现藏药病人,即记录藏药方式,并调查其藏药的原因。
2 结果
在239位女病人中,发现藏药的病人34例,占住院病人的14.23%。其中,因否认有病而不愿服药者16例,占藏药病人的47.08%;担心药物副作用者11例,占32.35%;疑被害者7例,占20.59%。34例藏药病人共有6种藏药方式,分别为:含在口中(舌下、两颊等)19例,占55.88%;夹在手指间为5例,占14.71%;藏在口袋为5例,占14.71%;扔在地上为3例,占8.82%;吐在杯中1例,占2.94%;服后抠出吐掉1例,占藏药病人2.94%。
3 讨论
藏药现象分析:自知力缺乏因而拒绝治疗是精神病人藏药的首要原因。精神病人入院初期大多无自知力,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而拒绝治疗,但有护士的看护,故而采取藏药的方式。这些大多见于具有一定掩藏能力的病人,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相,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等,此类病人藏药方式巧妙,往往难以发现;担心药物副作用是精神病人藏药的第二位因素,部分病人对精神药物的副作用似懂非懂,认为服药可能影响生育、智力、工作能力等,同时也有部分病人在服药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流延、嗜睡、震颤、肌強直、坐卧不安等副反应症状,这样就增强了病人对药物反应的恐惧感,因而出现藏药;疑被害是精神病人藏药的第三个主要原因,在精神疾病过程中,幻听,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精神症状,而部分病人可能会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及治疗药物与自己的病理过程联系起来,认为药是“毒药”,是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谋害”的手段,患者在病态心理支配下而出现藏药。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病例产生被害感与工作人员生硬的服务态度有一定关系。
二、对策: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有特殊性,一方面是患者对某些药物有个体差异,治疗剂量往往强调个体化,而个体化往往与性别、年龄、身体机能状态等多样因素有关,医生对药物剂量的掌握主要靠综合判断,病人藏药必然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有时还可能出现病人将所藏药物积累起来一次服下,出现急性中毒的情况。因此控制藏药现象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病房管理,建立检查制度,把好发药关。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给药检查制度”,护士发药时让病人排好队,逐个检查病人的口腔,手指缝、茶杯,减少藏药的机会,发现病人藏药应当交班,使护士们都知道,从而重点检查,防范,最大可能地降低病人藏药的成功率。
3.2 针对各种原因,做好心理护理。对自知力缺乏的病人,要向病人讲解精神科疾病知识,结合病人的病情,分析其症状,特别是从失眠,食欲不佳等正常人也会出现的症状着手,使之认识到自己的确有些问题,进而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对担心副作用的病人,应向病人讲解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服药的目的,并列举实例,予以启发。如确有副反应症状的病人要将其情况告知主管医师,予以对症处理,使其乐于接受治疗。对疑被害的病人,要帮助病人分析被害想法的不真实性,同时改善服务态度,充分取得病人的信任,避免产生敌对情绪。通过上述心理护理,使病人认识到服药的作用及意义,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服从治疗,使疾病早日康复。
3.3 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护士对病人的病史、精神症状、诊断、药物的使用剂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病情波动,睡眠减少的病人,应考虑病人是否有藏药行为,发药时予以重点检查。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的藏药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也较多,而藏药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护理上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病人藏药的原因,有的放矢,施以恰当的措施,尽力减少甚至杜绝藏药现象,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