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老师训斥三岁男孩,只要求男孩吃饭,而忽视男孩身体生病和痛苦感受;中学班主任老师因学生考试分数长期居全年级之末,要求学生到医院检查智力,学生无奈退学。上述老师,只求事功而不见人,把学生和他自己都变成了功利的工具。教育必须基于爱,保持对生命的珍惜、敬畏和尊重,才会给生命的喜怒哀乐以持续的关注,使人免遭许多的不幸。当今教育要补开一门重要的课程,叫“生命”。
关键词:教育;生命;课程
一
某幼儿园,开饭时,一个三岁男孩肚痛,哭闹着不想吃饭。年轻的女老师见了,训斥道:“谁哭就让他去医院,别再回来。”男孩止哭,忍着肚痛吃下饭,随后发高烧了。妈妈来接,男孩扑进妈妈怀里,大哭,其状可怜,其声凄切。妈妈轻声抚慰,泪水涟涟。
这位年轻女老师见事不见人,只把照看孩子吃饭当成一件事
来做,一心只想尽快把事完成,只要求孩子尽快把饭吃了,无视孩子身上发生的意外。男孩因肚痛哭闹不吃饭,她采取的行动,也只有对孩子的训斥,威胁孩子把饭吃下。她只求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完全不顾男孩的病痛和感受,没有必需的关心和问询,没有必要的关爱与呵护。
何其冷漠!
二
某中学,一个初一学生,考试分数长期居全年级之末,影响了班级考核成绩。班主任下最后通牒,令他去医院检查智力,否则必须退学。结果,这孩子辍学了。
这位中学班主任所为与幼儿园年轻女老师相比,尤为不堪。男孩在幼儿园是一次偶然的遭遇,而这初一学生的前途却活活被班主任断送了。因为学生可能影响到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评价,在班主任眼中不幸成了多余的人。这种累赘必须解脱,所以,这学生也就只有辍学一条路了。
班主任只求事功而不见人,把学生和他自己都变成了功利的工具,才是在师生身上发生类似事件的根本原因。令人悲哀的是,这种现象不是个案,人们在探讨此类事件成因的时候,常以考试说事,责难应试教育。我以为,考试只是一个技术手段,维持现状或做些改变都不是什么难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观念:价值观出了问题。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策略。
三
教育问题只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
在教育领域,直奔利益而去,只追求考试升学率。以人为本,民生幸福,都还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相应的社会机制和体制都远未建立起来。
无论做什么事,无论抱有何种目的,眼中必须有人,以人为中心,为人谋幸福。人的一切目的最后都指向人本身,否则,一切目的和意义都是空洞的。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发展、繁荣?没有了我,社会再发展、繁荣,与我何干?
我们知道女人有一个天性:无私的母爱。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再怎么付出,哪怕是牺牲她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一天性的背后,潜藏着人的生命意识:母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
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如果爱所有的孩子,则是出于爱生命的觉悟。每一个处于恋爱中的男人或女人,都愿意为对方付出,甚至作出某种牺牲,我们把恋爱中的彼此称呼为爱人。如果对你生命中遭遇的每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必须是你出于爱生
命的觉悟,才有可能。我坚信,爱生命是一切人间之爱的总根源。只有基于这种爱,才会保持对生命的珍惜、敬畏和尊重,才会给生命的喜怒哀乐以持续的关注,使人免遭许多的不幸。
我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要补开一门重要的课程,叫“生命”。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教育;生命;课程
一
某幼儿园,开饭时,一个三岁男孩肚痛,哭闹着不想吃饭。年轻的女老师见了,训斥道:“谁哭就让他去医院,别再回来。”男孩止哭,忍着肚痛吃下饭,随后发高烧了。妈妈来接,男孩扑进妈妈怀里,大哭,其状可怜,其声凄切。妈妈轻声抚慰,泪水涟涟。
这位年轻女老师见事不见人,只把照看孩子吃饭当成一件事
来做,一心只想尽快把事完成,只要求孩子尽快把饭吃了,无视孩子身上发生的意外。男孩因肚痛哭闹不吃饭,她采取的行动,也只有对孩子的训斥,威胁孩子把饭吃下。她只求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完全不顾男孩的病痛和感受,没有必需的关心和问询,没有必要的关爱与呵护。
何其冷漠!
二
某中学,一个初一学生,考试分数长期居全年级之末,影响了班级考核成绩。班主任下最后通牒,令他去医院检查智力,否则必须退学。结果,这孩子辍学了。
这位中学班主任所为与幼儿园年轻女老师相比,尤为不堪。男孩在幼儿园是一次偶然的遭遇,而这初一学生的前途却活活被班主任断送了。因为学生可能影响到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评价,在班主任眼中不幸成了多余的人。这种累赘必须解脱,所以,这学生也就只有辍学一条路了。
班主任只求事功而不见人,把学生和他自己都变成了功利的工具,才是在师生身上发生类似事件的根本原因。令人悲哀的是,这种现象不是个案,人们在探讨此类事件成因的时候,常以考试说事,责难应试教育。我以为,考试只是一个技术手段,维持现状或做些改变都不是什么难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观念:价值观出了问题。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策略。
三
教育问题只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
在教育领域,直奔利益而去,只追求考试升学率。以人为本,民生幸福,都还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相应的社会机制和体制都远未建立起来。
无论做什么事,无论抱有何种目的,眼中必须有人,以人为中心,为人谋幸福。人的一切目的最后都指向人本身,否则,一切目的和意义都是空洞的。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发展、繁荣?没有了我,社会再发展、繁荣,与我何干?
我们知道女人有一个天性:无私的母爱。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再怎么付出,哪怕是牺牲她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一天性的背后,潜藏着人的生命意识:母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
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如果爱所有的孩子,则是出于爱生命的觉悟。每一个处于恋爱中的男人或女人,都愿意为对方付出,甚至作出某种牺牲,我们把恋爱中的彼此称呼为爱人。如果对你生命中遭遇的每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必须是你出于爱生
命的觉悟,才有可能。我坚信,爱生命是一切人间之爱的总根源。只有基于这种爱,才会保持对生命的珍惜、敬畏和尊重,才会给生命的喜怒哀乐以持续的关注,使人免遭许多的不幸。
我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要补开一门重要的课程,叫“生命”。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