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城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以“12345”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夯实责任、细化措施、主动作为,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用好“一个办法”,强化监测帮扶
  丰城市制定出台了《丰城市相对贫困监测帮扶操作办法》,采取“线上定期比对、线下常态监测”同步的方式,每月10日前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通过开展排查、比对识别进行监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类施策,采取针对的措施提前帮扶,目前,全市边缘易致贫户享受就业帮扶占比53.29%、产业帮扶占比25.27%、综合保障占比97.47%、住房保障20.58%、教育资助290人次,有效降低了致贫返贫风险。
  聚焦“两个内力”,提升发展动力
  丰城市聚焦基层党组织带领发展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两个内力”,着力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党建+帮扶”理念,通过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多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截至目前,丰城市各村集体经济全部达5万元以上。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以上的有14个,50万元以上的23个,100万元以上的3个。10个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资金支持。
  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宣讲、三讲一评、爱心超市等活动,持续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面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大批贫困群众通过宣传引导,摆脱了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增强了主体意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致富。如:身残志坚的游俊卿、养殖致富的吴华、热心公益的何水财、焕发新生的甘列根等369名脱贫户展现出来了感恩奋进的良好状态。
  统筹“三方力量”,构建帮扶大格局
  丰城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协调联系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以“百千万”帮扶工作为抓手,构建社会帮扶大格局。
  “百”即百企帮百村,按照自愿原则,组织企业和商会参与帮扶村发展,主要通过筹措资金助力产业、就业、公益精准帮扶,仅在2020年,全市就有304家企业和23家商会参与帮扶203个村,累计帮扶资金为3174.17万元。如:江西正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熊政红资助小港镇100万元扩大藜蒿产业扶贫基地规模,帮助28人在基地务工,户均增收5000元。
  “千”即千名志愿者献爱心,丰城市广泛动员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爱心人士等各方力量帮扶贫困户,积极开展帮扶捐赠、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地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考核评比。目前,丰城市从志愿者协会等组织招聘164名社会公益志愿者,定期开展困难帮扶、就业指导、爱心捐赠、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万”即万名干部结穷亲,每年定期组织市、乡、村三级干部下村入户,通过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的五同活动,及时了解需求和帮扶工作短板弱项,即时解决到位,全面提升帮扶成效。
  围绕“四项保障”,夯实脱贫基础
  丰城市堅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补齐短板,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夯实教育保障。丰城市全面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创新制作执行“工作流程图”,建立人员信息动态管理台账,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继续按照“一人一案”,开展送教上门并建立学籍,做到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失学、不辍学。
  夯实医疗保障。丰城市牢牢把握健康扶贫政策,在新政策尚未出台前,持续强化家庭医生随访制度,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等系列政策的实施,对脱贫人口住院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待遇后,实际报销比例未达90%的,由政府财政兜底实现脱贫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的适度要求。
  夯实住房保障。丰城市继续坚持和完善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每季度开展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建立完善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台帐,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住房不安全或无房居住的农户,要主动介入、及时帮扶,立即通过转移安置、危房改造等方式,保障所有农村居民住有所居、居住安全。
  夯实饮水保障。丰城市健全完善农村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管理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持续加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同时常态化开展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饮水安全常态化监测,及时掌握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变化情况,对饮水不安全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到位,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其中“千吨万人”供水工程1年开展两次水质检测、对分散式供水采取“望闻问尝”等方式每年不少于一次进行饮水安全评价,同时对水质发生变化的即时进行水质检测,全力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抓好“五种业态”,拓宽增收路径
  丰城市牢牢把握脱贫人口增收这一关键,突出产业发展、就业务工、小额信贷、扶贫资产管理、消费扶贫主渠道,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
  做强扶贫产业促增收。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基础,丰城市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五个一”模式,瞄准丰城麻鸭、富硒大米、中药材、特色水产、高产油茶五大主导产业,每个乡镇选出1-2个重点村或重点项目作为产业振兴示范点,市级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产业扶贫由到村到户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的转变,实现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产业基地。目前全市有带贫益贫功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29个,其中龙头企业28家,专业合作社223家,家庭农场25家,致富带头人553人,建有各类果蔬茶基地30余万亩,带动户均增收一千元。
  稳岗就业促增收。常态化开展就业监测帮扶,及时、准确掌握脱贫劳动力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状况、就业意愿、就业需求等动态信息;每月开展就业监测数据分析、研判,组织人员通过入户、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对各地就业监测帮扶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积极拓展贫困群众就业渠道,认真抓好扶贫车间认定管理,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 16613人,已务工14272人,就业率达86%。
  消费扶贫促增收。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深入推进扶贫产品“六进”活动,加强专馆、专柜、专区建设。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开设了消费扶贫生活馆、中国社会扶贫网丰城市馆,搭建了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通了扶贫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了扶贫产品销售难题。目前全市共有扶贫产品203个,已获国家编码产品175个,消费扶贫累计销售额达1.4亿元,带动319户脱贫户务工,带动1692户脱贫户增收。
  扶贫资产管理促增收。丰城结合实际,以壮大村集体经济、贫困人口增收、培育农业产业为目标,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将扶贫资金投入形成可核查可物化资产,明确资产权属归村集体,以折股量化的形式与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实施资产收益扶贫。丰城已投入资产收益扶持资金7856.5余万元,1078户脱贫户通过奖补及务工增加收入,人年均增收3000元。
  小额信贷促增收。丰城市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切实满足脱贫户、边缘户小额信贷需求,支持脱贫户、边缘户发展生产稳定脱贫增收。准确开展评级授信,对有贷款需求并符合信贷条件的进行小额信贷扶持。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及加强监管力度,防范化解风险,目前全市扶贫小额贷款余额7097.1万元,每百户余额83.08万元。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发展阶段的征程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丰城市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砥砺奋进、破局开路,谱写历史新篇章。
  作者简介:曾智强,丰城市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程文燕
其他文献
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观、艰苦奋斗精神三方面的教育作用是“鲁艺精神”所蕴含的现代教育精神的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陈出新”“开放包容”是“鲁艺精神”的现代教育价值。当前,多元文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复杂和严峻,过分注重文化课成绩的人才选拔机制为新时代“鲁艺精神”的践行与传承带来了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对“鲁艺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植根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教学实践等创新实践路径的探索,能够助推“鲁艺精神”现代教育功能的实现,助力新时代文艺
晚清大儒王闿运认为,《封神演义》系摹拟《水浒》《西游》《三国》诸书创作而成,其故事亦多有所指,意在“愤时嫉俗”。由“狼筅”一词,他考证出其成书当于“嘉靖以后”,又据作者创作意图,推测它为“李卓吾之所为”。王氏的《封神演义》研究,不仅反映了传统文人对小说的基本态度和看法,而且折射出我国小说研究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换历程,对反思、检讨当下小说的研究理路有重要意义。
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
期刊
在美丽的“蜜橘之乡”南丰县,有这样一位妇幼皆知、众人称赞的普通农民.30多年来,他每年都把自己所挣的大半积蓄用于扶贫帮困、救灾赈灾以及公益事业,默默地奉献着爱心,为社
期刊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却支撑起四个家庭的希望;rn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却养活了一个“十口之家”;rn他的学识并不渊博,却向世人展现了爱的真谛;rn他就是万安县涧田乡麻源村曾经的贫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期,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旗帜鲜明地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乡
在遂川县西南部的汤湖镇,有这样一对夫妇——刘书连和张永茂,他们在脱贫的路上,在党的扶贫政策下,积极地与贫困作斗争,搬出了生活新模式,开创了生活新天地。  多年前,刘书连夫妇俩住在白土村新南组一个叫牛塘窝的地方。那里山高路远,赶个集来回走路就得3个多小时,碾一担米得挑1个半小时的山路。更难的是孩子上学的问题,路途虽然不远,但冬日里遇上雨天,天就暗得格外早,加上水雾迷漫,很是让人担心。村里的年轻人出去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勇敢面对家庭的困境,在艰辛中自强、在逆境中奋斗,不畏困苦、自力更生,用勤劳战胜苦难、以自强战胜“穷魔”,演绎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人生故事,刘志朋就是这样一位励志典型。  家庭变故,撑当顶梁柱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新干县溧江镇堆背村,见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搬运饲料,打扫鸡棚,忙得不亦乐乎,疲惫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他就是刘志朋。  原本他有一个幸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从只能拄著拐杖缓慢行走,到成长为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骨干;从找工作四处碰壁,到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多年来,刘伟明虽然行动不便,但他不等不靠,通过不懈努力,发挥自身特长,在家乡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生动地诠释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命运多舛,生活艰辛  刘伟明出生在一个普通却幸福的家庭,但在他9岁那年,其父亲因意外车祸导致左手被截肢。一时间,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