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脱贫攻坚进行时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王坝村:乡村游闯出致富新天地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曾是西吉县11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在县、乡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以焦建鹏为主的能人带动下,龙王坝村以“生态休闲立村、乡村旅游活村、林下经济富村”为抓手,按照“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为发展思路,和“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带动全村农民成功走出了“1234”脱贫致富路。“1”即景区农户户均经营1栋休闲采摘日光温棚。据调查测算,农民经营1栋供游客采摘的草莓、油桃、西瓜、西红柿、黄瓜等果蔬的日光温棚,年最低创经济收入1.5万元,最高可达到3万多元。“2”即全村农民户均种植2亩油用牡丹。农民种植2亩油用牡丹,年最少收获800斤,按照市场价20元/斤计算,年可创收1.6万元。“3”即景区农民户均建设3间客房,按照每间住3~4人、每天住3~9人、每人30元计算,每天可创收90到270元。“4”即全村农民户养殖林下生态鸡4只。按照“合作社+农户+市场”模式,由合作社按照每只90元的价格,每户投放4只鸡,养殖1月可以120元的价格由合作社收购卖出,一个循环周期,农户可收效差价120元,年创收1000多元。


  目前,龙王坝村已形成了传统三合院、多种风格特色民居并存的美丽乡村风貌,建成千亩林下油用牡丹基地、万羽林下生态鸡基地、林下梅花鹿养殖中心、农家餐饮中心、文化小广场、云台山寺庙群、山毛桃生态观光园等,已形成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乡村旅游基地,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
  张堡塬村:“双带”工程帮农民开创致富路
  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采取包片乡领导、包村乡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致富能手捆绑在产业链的“四捆绑”工作法,以实施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为抓手,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苏相锋等复合型两个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马铃薯产业、养殖业、特色蔬菜种植、淀粉加工、劳务输出5个产业型党小组,带领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路,通过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打造“公司带动型”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园。以万里淀粉公司为依托,按照“统一品种改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的生产方式,规模种植淀粉加工型马铃薯5000亩,户均10亩,年创经济收入近3万元。以佳立生物科技公司为依托,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马铃薯种薯繁育,建立原种基地2000亩,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据调查,该示范园区还为全村1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创劳务收入1.5万元,带动12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打造“功能党小组带动型”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区。以特色蔬菜产业功能型党小组为依托,以致富能人为核心,流转土地350亩,建成以优质西芹种植为主的特色蔬菜示范园,引领全村户户种植特色蔬菜,户均年创经济收入5000多元,并招用本村120人进行田间管理,人均年创收入1万多元。
  打造“农场型”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以向丰家庭农场和明德养鸡场为依托,创建了宁夏向丰循环农业示范园,走出了集标准化肉牛养殖、优质饲草料种植、绿色生态牛肉深加工、有机环保加工于一体的种养加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已按照“借牛还犊”、托养优质牛犊、借力扶贫的总体思路,培育发展肉牛和羊、鸡养殖专业户200多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发展养殖大户80多户,户均增收3万多元。
  老庄村:“项目包”扶持脱贫销号有希望
  温堡乡老庄村是隆德县2015年整村推进脱贫销号村,全村常住人口183户8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31人。自整村推进以来,老庄村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把项目扶持带动作为脱贫销号的重要举措,多方争取各级各类项目,整合利用扶持资金,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紧盯项目理思路。村“两委”班子与驻村扶贫工作组立足村情实际,紧盯项目实施,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小组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同时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到本乡及周边情况相似的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确定了“363”发展思路,既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发展草畜、劳务、中药材种植“三大产业”,突出抓好两个带头人、危房改造、自来水入户、动力电入户、村组道路硬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六项工程”,健全完善低保救助、医疗养老保险、贫困学生资助“三项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全村群众脱贫销号奔小康的目标,明确了本村发展目标和脱贫举措,为脱贫销号奠定了基础。
  整合项目育产业。老庄村群众历来有养殖肉牛和种植中药材传统,村“两委”因势利导,将肉牛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确定为该村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先后争取整村推进项目资金868.8万元,自治区计生协会无息贷款50万元,县财政产业扶持资金96万元,县妇联妇女创业小额贷款300万元,采取“合作社+园区+农户”发展模式,由2名村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利用旧庄点闲置土地,新建200头以上规模化基础母牛养殖示范园区2个,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暖棚64栋、青贮池90个,动员周围农户修建标准化牛棚30座、青贮池40个,对新建标准化暖棚每栋补助5000元、30立方米青贮池每个补助1000元、新购进基础母牛每头补助2000元,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争取县药材办专项资金40万元,对中药材按育苗1000元/亩、种植500元/亩进行补助,有效带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依托项目惠民生。积极争取美丽村庄建设项目资金160万,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提升。认真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在川道区集中新建危房改造点1处50户,分散改造危房63户。争取文化建设项目经费50万元,新建了村级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争取民政专项经费10万元,建设了“老年人饭桌”,解决了留守老人生活困难问题。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70.5万元,拓展硬化村内巷道3公里。争取县能源站项目资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25个、太阳能路灯50盏。   老庄村积极争取“项目包”,依靠项目扶持推动,已经实现脱贫销号,当初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44户171人有了各自的发展产业和致富门路。
  清凉村:“农村电商”步入脱贫快车道
  陈靳乡清凉村位于隆德县城东7公里,全村共两个村民小组,130户486人。在清凉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购物生活不出村,销售创业不出村”,听着犹如世外桃源,事实也确实如此。清凉村境内有隆德八景之一的清凉寺,清凉村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二、三产业,在荒坡地和梁峁造林、种草,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中药材,并通过“农村电商服务站”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农村电商成为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桥梁和纽带。
  农产品销售不出村。清凉村农村电商服务站打破了多数村设在村部的模式,设在了本村一家沿旅游公路边的个体经营小卖部,这里设有公交站点,人流密集,信息传播快。小卖部主人仇定祥是农村电商服务站的兼职工作人员,他在淘宝、淘翼夏、微店上开通了“民间手工老作坊仇家铺子”,进行线下收购、包装本地产品,线上出售的网络经营。他收购的产品包括当地百姓手工绣花鞋垫、手工布鞋、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大量的土特产胡麻油、土蜂蜜、粉条、杂粮等,还有林下天然产品蕨菜等。“仇家铺子”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各种收购和销售信息,全村有90%以上的村民参与了订单收购,平均每户年增收1000元左右。
  脱贫户致富有门路。清凉村有林地面积2000亩,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前景广阔。2015年清凉村村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下,由村“两委”带头、党员和积极分子自发、自愿入股,成立清凉山林下经济产业专业合作社,养殖生态鸡。2015年8月份以来,养殖的5000只生态鸡,通过网上订单销售、线下出售,在春节前被银川、兰州等周边城市顾客抢购一空,纯收入达20万元。2016年合作社计划扩大规模,吸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在进行土鸡育雏、养殖、销售,种蛋、商品蛋销售基础上,发展林渔模式、林药模式,结合土鸡养殖,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亲子采摘、乡村旅游等集体经济,通过以林养林、依林增收,促进全村农户共同脱贫摘帽。
  石羊村:“合作社+农户”产业促脱贫
  原州区头营镇石羊村,是一个纯回族聚集村。全村有8个自然村,543户2934口人,耕地11518亩。采取“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脱贫发展模式,在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带动308户农户养牛,实现牛存栏量2300头,养牛户户均养牛7.5头,使石羊村成为享誉盛名的养牛大村,带动了全村及周边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
  能人带动,解决了无人带领问题。石羊村素有养牛传统,但养牛业一直处于散养、自然发展,农民养牛方式、品种改良、市场销售等方面更是处于无序状态。本村养牛、贩牛大户马万武看到群众养牛的积极性高,发展养牛业大有前景的有利条件,于2007年在原州区农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组织成立了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买牛卖牛,传授饲养技术,提供无偿服务,带领群众大念“养牛经”、大发“养牛财”,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
  统一管理,解决了标准化服务问题。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分散养殖的办法,解决了农户养牛技术落后、销售困难等问题,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养牛之路。统一进出栏。由合作社出面,对进栏肉牛的品种、价格把关,买回来的肉牛社员自行分散育肥,出栏时先由合作社预估参考价,社员可自行出售或委托合作社联系出售。确保社员以合理的价格购进短时期内容易育肥的架子牛,较高价出售育肥肉牛,降低了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收益。统一疫病防治。对常用兽药由合作社统一招标订购,既保证了药品质量,又降低了药品进价。同时,合作社聘请专业兽医对社员经常开展常规防疫培训,培养了一批本地防疫员,提高了疫病防治及时率,降低了疫病防治成本。统一饲草配送。建设饲草配送中心,对饲草进行统一订购、运输、加工调制和配送,提高了饲草综合利用率与配制科学性,解决春冬青饲料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及部分社员基础设施条件差、劳力少的贮草困难。统一技术培训。合作社注重技术培训,聘请畜牧技术人员作为养殖技术顾问,不间断组织社员举办养牛技术培训班,从母牛管理、犊牛补饲、肉牛育肥等方面,提高养牛户科技水平。同时,定期召开总结会,评选表彰优秀养殖户、养殖能手,引导社员相互交流养殖经验,提高养牛积极性。合作社共吸引297户养殖户入社,带动全村肉牛年出栏6000余头,5头以上养牛户达300多家。初步估算,2015年合作社社员户均总收入2.4万元。
  统一对接市场,解决了“卖个好价钱”问题。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母牛养殖补贴政策,鼓励社员扩大基础母牛养殖规模,生产的小犊由饲养肉牛的社员保底收购,解决了养殖户从市场购进小犊价格高、收入空间受挤压的问题。合作社积极与贵州等地的经销商联系洽谈,邀请外地大客户直接到村上收购肉牛,减少了肉牛销售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提高了社员的收入。在固原市区布设万武牛肉专卖店,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牛肉销售量,拓宽牛肉销售渠道。
  统一担保,解决了融资难问题。养牛业投资大,缺乏资金往往是制约社员扩大生产的主要瓶颈,合作社坚持诚信为本,利益捆绑的方式,有效破解融资难题。实行“合作社总担保、社员三户联保”方式申请贷款,社员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寻找联保对象,形成若干个联保小组,再由联保小组与合作社签订还款协议,形成还款“双保险”。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有计划地把妇女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金融机构贷款相统筹,分期贷款,错期还款,资金相互周转,争取融资空间,成功破解了社员的资金难题,为社员养牛注入了极大活力。自2007年合作社成立至今,合作社累计为社员协调担保贷款4000余万元,无一例贷款违约现象。合作社于2009年被中国邮政银行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合作伙伴、2010年被固原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授予“诚信示范点”。
  南坪村:“金融+农业”联村帮扶惠民众   原州区携手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联系帮扶原州区炭山乡南坪村,结合部门职能和优势,采取“金融+农业”扶贫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本村脱贫致富,也为社会扶贫积累了宝贵经验。
  探索金融服务方式。按照原州区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签署的《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开发银行宁夏分行与南坪村结对帮扶连续4年不变,确保了金融扶贫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累计向南坪村发放扶贫贷款711万,支持贫困户350户,推动南坪万头肉牛养殖村建设,积极打造“南坪牛”绿色品牌。同时,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构建“贷款门槛低、办理时间短、投资规模大、增长额度高、持续不间断”的专项金融支农扶贫长效机制。
  创新金融担保手段。实行合作社总担保,首先面向合作社社员发放,逐步辐射其他农户。引入市场化担保机构,创新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扶贫贷款担保机制,农户每贷1万元,向担保机构缴纳260元保险金,由担保机构作担保进行贷款,解决了群众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有效规避了贷款风险,农户贷款门槛更低,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之渴”,推动了村主导产业良性发展。
  推行正向激励机制。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扶贫贷”推行的“增户增资”措施,全村当年信誉良好,来年追加贷款户数,个人信誉良好且发展养牛产业的贷款户,来年贷款额度上调1万元,最高可增至5万元(每户首年贷款额度为1万元),南坪村贷款规模已由2012年的33户33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18户380万元,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育主导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注入动力。
  蔡川村:“互助资金”显效益
  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创新互助资金的使用模式,破解了贫困户谋发展缺资金的难题,以互助资金总量120万元(其中政府资金102.32万元,群众入互助金16万元),贷款216户,凭着“信用品牌”撬动银行贷款近2000万元(其中邮政银行贷款1600多万元,互助资金·千村信贷200多万元,妇女创业贷款100多万元)。推动了村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探索出以互助资金放大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
  健全机制,确保项目推进有序。成立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互助资金项目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互助社筹备工作。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宣传培训班,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参照自治区、固原市和原州区关于互助资金相关规章制度,细化完善了蔡川村互助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依照《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章程》,推选理事会,成立监事会,负责组织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日常工作和监督工作。组织互助社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社员参加了各类专业知识和生产经营技术培训。
  培育产业,确保资金运行高效。蔡川村依托地处云雾山边缘的环境优势,素有发展养殖的地理优势和传统,把扶持发展养殖业作为互助资金使用的重点方向,为养殖户提供养殖基本金,做到互助资金贷款草畜业经营户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使互助资金投向风险小、效益好、见效快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老百姓能够在短期内得到真正的实惠,目前全村280多户在家村民,户户养牛羊,家家种饲草,草畜产业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主产业,户均纯收入在2万~3万元。
  利益引导,放大资金使用效应。蔡川村采取利益联结方式,建立激励惩戒机制。严格项目审核及放贷比例,对申请贷款的村民进行严格的项目审核后,予以张榜公示,审核通过的村民按照入股比例获得一年使用期限的互助资金(每股400元,国家补2600元,获得互助资金3000元,每人最多入3股1200元,获得互助资金9000元)。采取大户保小户、富裕户保贫困户、村干部保“少生快富户”的五户联保制度,每年3家入股获得互助资金,剩余2家做担保,5户轮流贷款,构建了相对可靠的小范围信用保障机制。实行养殖合作社总担保,对因不可抗力发生而无力还款的合作社社员,由养殖合作社利用合作基金垫付还款,对违反互助资金使用用途及无故逾期不还贷款的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在扣除其入社基金的同时,取消其社员资格。用活贷款激励机制,对上年使用互助资金信用度好的互助社社员,可在互助资金借款额度的基础上获得农村信用联社发放的2万~5万的信用贷款,并享受500~1000元的贴息补贴政策;在妇女创业贷款发放上,优先满足五户联保中2户担保人的贷款需求;对五户联保中的富裕户、村干部和种养大户在申请由合作社总担保的邮政银行贷款时给予优先考虑,营造了“善者不亏、行之则远”的良好发展环境。
  杨河乡:“两个带头人+”行动实现精准帮扶
  隆德县杨河乡共有党支部9个,党员296名,致富党员141名,功能党小组34个,“两个带头人”30名,其中党组织带头人5名,致富带头人25名。通过充分发挥党组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作用,实施“两个带头人+”帮扶行动,结对帮扶,实现精准脱贫。
  “两个带头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行动。通过发挥“两个带头人”作用,实行党员责任区包干工作机制,将全乡党员分布于不同的功能型党小组和草蓄产业各个链条,全乡20名致富带头人,55名乡村干部按5个行政村划分为20个帮扶小组,采取“2+1”(“村党支部、致富带头人+特困户”)模式,带动149户特困户脱贫致富;与“三服务”(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党员)相结合,以50名致富党员、20名致富带头人联合帮扶特困户,2名党员+1名致富带头人帮扶2户特困户,结对帮扶178户困难户和“三留守”农户。
  “两个带头人+示范户”帮扶行动。村党支部、党组织带头人、第一书记依托草蓄产业、危房改造等重点工作,整合精准扶贫资源,各村成立群众帮扶互助组,设立党员带头示范岗、党员帮扶示范岗,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档,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精准帮扶。在每个村扶持10~20户示范户,通过发展草蓄产业、劳务输出、组建种养殖合作社、成立劳务中介公司,先富起来,示范带动其他困难户脱贫致富。   “两个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帮扶行动。建立村党支部、党组织带头人定点帮扶机制,对全乡7个规模养殖场,12个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定点扶持,实行乡镇领导分片包村联系合作社、规模养殖场,主动解决资金、技术、销售困难问题,使本乡的新型经营主体得以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效应、经济效应、示范效应,从而有力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杨河乡红旗村养牛合作社,现吸纳社员124户,社员户均养殖肉牛20头以上,年养殖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
  隆德县:“1+3+4+X”模式破金融扶贫难题
  为了破解资金短缺难题,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隆德县按照“以金融反贫困、以金融促发展、以金融惠民生”的总思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以财政担保基金、互助资金和信贷资金为着力点,探索互助资金与金融资金捆绑放大的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互助资金效益,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少、贵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2015年,县委、县政府在总结经验,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推广实施“1+3+4+X”金融扶贫模式。“1”即政府引导,“3”即扶贫、财政、人民银行参与,“4”即农行、信用联社、邮储银行、村镇银行4家合作银行市场化运作,“X”即农户联户担保。该模式用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互助资金作担保基金,“双到”资金作贴息,由金融机构按担保基金总额10倍比例为贫困户发放产业扶持贷款,有效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撬动金融投入产业扶贫工作。该模式运行程序为农户申请、银行审核、借取互助资金、存入担保基金、获取金融贷款、农户结息、政府贴息七个步骤。同时,为确保百姓获得更大实惠,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贴息政策、风险补偿等方面探索了具体优惠配套政策。比如贷款额度增大,每户最高贷款额度5万元,采取三户联保方式,联保小组成员应在本行政村范围。贷款期限延长,贷款期限一般为1~2年,具体年限由经办行和农户确定。为确保“1+3+4+X”金融扶贫模式能够顺利进行和推广,专门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扶贫、财政、农牧、审计、人行、相关经办银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金扶工程”领导小组,在县扶贫办设办公室,扶贫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金扶工程”日常工作。
  (执笔人:李琰、丁吉勇、程新胜、胡永军)
  责任编辑:章 立
其他文献
近日,平罗县在季度督查党建工作中给35个基层党组织下发了整改通知单。  下单指出问题。县委每季度分组对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阶段性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日常工作开展、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党员队伍建设等,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直接指出问题和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  照单跟踪落实。实行整改通知单动态销号管理,各党组织收到整改
期刊
80年前,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写下了气势宏伟的《清平乐·六盘山》。诗中表达出的革命理想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集体主义精神、乐观主义情怀,在六盘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融入人们的灵魂深处。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更是成为当地人民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强大精神武器和核心理念。一代代六盘儿女,正是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感召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
期刊
近期,吴忠市分3期对全市300名农村党员代表进行示范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党员脱贫致富、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高起点举办,组织方式变“基层轮训”为“市级调训”。针对基层在组织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经费短缺、资源不足、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首次采取“一竿子到底”的方式,对培训主题、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划出硬杠杠,依托市委党校主阵地,整合党课师资库、扶贫开发学校及规模化特色种
期刊
近期,中卫市委组织部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成孝在会上强调,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全体组工干部要牵头组织好学习教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严而实的作风,抓好协调指导、督导检查,推动全市各行业系统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要带头落实好学习教育各项目标任务。组织部门要坚持“三个摆进去、三个问一问”抓好学习教育,即坚持把组织部门摆进去,问一问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上是否合格;坚持把
期刊
当前,西海固地区最大的任务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脱贫尤为紧迫。不气馁、不懈怠、不停步是西海固脱贫攻坚的特质。如果说用一种精神阐释西海固的精准脱贫,那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最恰当不过了。  8月,原州区乡野秋风送爽,瓜果飘香。走进建档立卡户家中,一栋温棚里,几头牛,或十几只羊,就是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助跑器。不仅如此,提起精准扶贫的事,农户个个信心十足,精神振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期刊
近日,原州区把强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推广延伸到弱村,促进弱村党组织建设、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带班子建设。创新组织设置,成立联合党总支,由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联合党总支书记,将强弱村干部相互交流挂职锻炼。坚持各村原有行政区域、党支部设置、村“两委”职责、债权债务、干部配置和待遇“六不变”原则,党总支事务“三统一”(即组织生活统一开展、重大村务统一决策、
期刊
近期,彭阳县采取组织跨村领、能人跨村带、产业跨村育、的“三跨”措施,汇聚发展合力,增强脱贫后劲,收到了“党得民心、民得实惠”的效果。  组织跨村领—激发脱贫动力。坚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以“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中心村带周边村”为基本要求,依托S202沿线新洼、赵洼、张街三个行政村和彩虹专业合作社的立地条件和地域优势,成立新洼联合党总支部,实行“抓两头带中间”,加强组织协调,
期刊
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为“四个宁夏”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论研讨会在银川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围绕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汇聚力量。  充分认识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宁夏精神的现实意义,为“四个宁夏”建
期刊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西夏区检察院以建设“四讲四有”检察队伍为着眼点,深入学习领会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实现“六个转变”,全面提升检察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服务“西夏突破”发展大局,实现西夏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扎实起步,实现“六个转变”,确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又明确规定了全体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宗旨“高线”,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为全党刻画出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党员标准像”。党员及其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切实增强党的意识,确保党的先进性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