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环境问题”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三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培养,要从孩子开始,从中小学抓起。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做出贡献。因此,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 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一、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初中的地理教材提供了大量和环境有关的知识
  如人口问题、气候问题、土地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及森林资源的环保和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更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融入环境道德教育,使地理这一学科成为“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 动和相关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3.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做环境的有心人,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以身作则,并作好宣传工作
  二、认真钻研初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除了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还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引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而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为环保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法律法规教育
  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破坏环境不仅仅只是道德问题了,环境保护已写进了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使环保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在提及此事时,我会这样反问学生:如果你家正在装修新房,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你家的自留地里正好有几棵成年树,于是你父母就直接将其取之己用,请问是否触犯了法律、法规?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父母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我又会问:你家里是不是也参与了“退耕还茶”?学生都说:是!,我又会引导他们说:你父母积极响应上里政府“退耕还茶”的政策,实际上不仅是增加了你家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为上里古镇的茶文化出了一份力,也是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一种表现。
  通过地理教学中列举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在法制观念较淡薄的农村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
  3.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在讲到水资源的问题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我们这上里水源是否缺乏,又是否存在水污染问题?学生列举了许多许多。并且就“上里古镇旅游中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发现到上里的旅游也面临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部分茶馆的茶水直接倒入河里;部分餐馆的废水未按要求进行废水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里;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的垃圾增多,那大量的生活垃圾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等等问题。这样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身保护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也会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中去,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三、不断地研究、探索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1.采用互动式教学,针对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 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 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就以上提到政府在大力打造上里的旅游经济的同时也会面临环境问题,那“经济收入与环境问题”该如何正确处理?我将班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代表“上里古镇管委会”的领导;有的代表旅客;有的代表农家乐的老板;有的代表居民;有的代表环保局的局长等等,大家就:“‘经济’与‘环境’谁更轻谁更重”展开讨论?通过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激烈的争论,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和“环境”要协调发展,并且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环境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意识
  在学生学懂地理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转化为实践活动,这是地理环境教育的出发点。
  2.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到我国水资源缺乏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那你家里的家庭用水又是如何的处理的呢,是否也做到循环使用呢?”所以,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节约用水,要从自己做起,并且要在环保观念缺乏的农村扮演好知法、懂法的小角色,带动农村环保意识能大幅度的提高。
  2.2结合上里古镇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3.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特别是处在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重镇-上里古镇,我们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更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环境保护教育。
其他文献
蔡老师一直从事数学一线教学。现任息县八里岔初级中学数学教师。他细心,耐心、平易近人,平时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欢学生问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特别是在解题思路方法指导上,给了我很大的帮组,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数学成绩提升很快…….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对一道道数学应用题,尤其是那些变式或综合题,怎样解题?应从何处入手
期刊
摘 要:导入是一堂课中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做好了,它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导课情境,能使课堂更加灵动。本文从创设实验情境、问题情境、科技情境、生活情境等方面来论述生物课堂的导入艺术。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导入;初中生物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导入。一节成功的课,不但要有水到渠成的过渡和顺理成章的结课,还应有引人思考的导入。“万事开头难”,导入设计的成功可以在上课的形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要想提高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必须注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三基”﹑注重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注重数学情感教育﹑数学文化的渗透和对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中数学;能力;注重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依赖数学,数学知识愈来愈多地渗透到各专业领域,其理论和方法已成为诸多专业深入研究的重要工具
期刊
摘 要:为促进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入了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方式对课程进行管理,并使用快速课件制作软件开发交互式课件,以解决学生在基础化学实验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e-Learning;快速课件;LMS  通过课堂观察与课下访谈,笔者得知,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方面,诸如:实验之前的预习,实验过程当中
期刊
摘 要:当今教育改革实效性不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依旧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需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本文就此对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它不但强调“导”与“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当前学生学习语文 的现状,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加强师长联系,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习惯”这一观点。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师长对话交流、课外信息交流和读书笔记与生活日记等三大途径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从而提高自觉度,培养反思力。本文阐明了如何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责任公民。  关键词:师长联系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小学生习作教学模式-“积-审-练-改”模式的理论依据、实验形成过程以及本模式基本特征结构和实用条件范围。得出:面对当前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时间要求实现难度大、教师习作批改负担重,学生启发不明显的现象,“积-审-练-改”模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仍需做进一步的探究,力争解决已出现的难题。  关键词:习作教学模式;“积-审-练-改”;初探  一、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期刊
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学习和运用知识过程中,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长期训练形成的,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并结合教学内容,以认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学生的创造思维,只能在活动
期刊
摘 要: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反之,如果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毫无兴趣,那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认为作为品德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
期刊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兴趣是通过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我就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