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素粉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各大网络媒体平台都可以看到《偶像练习生》的身影,可以说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的确非常成功呀,但是当“蔡徐坤卸妆水”上了热搜第一的时候,小编发现了一个问题——偶像们偏爱浓妆!发现这个问题的不止小编一个,还有韩松落老师。
偶像养成节目的热度持续了很久,看了其中一些又了解了其余的一些之后,有了一个疑问——年轻偶像们,一定要上大浓妆吗?
很浓的眼妆,很复杂的发型,很华丽的衣服,很相似的微笑,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高情商”,用相似的方式PS出来的宣传照。隔着屏幕,也能闻到现场的香风一片。愿意上大浓妆,穿刺绣领子的礼服,没有问题,这是你的自由,喜欢不喜欢另说,但我一定举双手赞成这种表达自由。但问题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迎合某种风尚,那么,这种装扮,又有多大的意义呢?这种大浓妆,对成就偶像,到底有多少帮助呢?
第一,大浓妆让他们消失了个人特质。一个具体的人,才能被称为偶像,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无非是这个人身上独有的那些东西,容貌、性格、表情、声音、表达方式等等。浓妆让每个人看起来都更俊美了,却也更平庸了,独特性消失了,价值也就打折了。
第二,大浓妆遮盖了他们的年轻。偶像市场,是一个年轻人的市场,台上的偶像是年轻人,台下的消费者也是年轻人,也许会有妈妈粉、姐姐粉,但她们喜欢的也依然是那种年轻的样子,那种胶原蛋白满满的状态,那种稚嫩的表情。大浓妆让每个人都显得老气横秋,像是在风尘中打过很久的滚了,他们年轻的特质被消失了,年轻的价值也被打折了。
第三,大濃妆带来了过时的危险。回顾偶像史和时尚史,不难发现,那些到今天看来也不过时的经典装扮,一定是最简单的,那些时代特征太明显的风尚,很难留下来,也很难有长期效益。大浓妆就有这样的危险,今天看起来很时髦的眼妆、发型,半年之后,也许就成了笑柄,甚至成为偶像的黑点。
第四,大浓妆消灭了更多的可能性。2017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说”论坛上,陆川说,他对一个全面偶像化的电影世界表示不安,“突然间中国电影消灭了老年人,消灭了小孩,消灭了长得不好看的人,全是长得一样的小孩在演戏。”
偶像养成节目的装扮,多半是在模仿日韩,尤其是韩国男团女团的装扮,但同为亚洲人,历史、传统、审美口味并不完全一样,对于这种浓妆,大部分身边人,还是接受无能。一味模仿,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在借鉴消化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表达、自己的方式。
在千人一面的时代,那些有着独特面孔、独特个性的人,更能脱颖而出。就像女演员春夏,没有上过电影学院,没有参加过偶像养成节目,但她就是成了,片约不断,口碑越来越好。为什么?看看她的微博就知道了,在别人都争做高情商的纸片人的时候,她在表达真实的个性:“想做个无情无义的人,跟所有人翻脸,谁说话都不好使了那种。”
当然,个性的面孔、个性的表达,是需要多想多试的,是要用心力的。成就一个偶像,恰恰需要心力,需要向不安全的领域去探索。
(若子摘自《新闻晨报》2018年6月11日)
偶像养成节目的热度持续了很久,看了其中一些又了解了其余的一些之后,有了一个疑问——年轻偶像们,一定要上大浓妆吗?
很浓的眼妆,很复杂的发型,很华丽的衣服,很相似的微笑,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高情商”,用相似的方式PS出来的宣传照。隔着屏幕,也能闻到现场的香风一片。愿意上大浓妆,穿刺绣领子的礼服,没有问题,这是你的自由,喜欢不喜欢另说,但我一定举双手赞成这种表达自由。但问题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迎合某种风尚,那么,这种装扮,又有多大的意义呢?这种大浓妆,对成就偶像,到底有多少帮助呢?
第一,大浓妆让他们消失了个人特质。一个具体的人,才能被称为偶像,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无非是这个人身上独有的那些东西,容貌、性格、表情、声音、表达方式等等。浓妆让每个人看起来都更俊美了,却也更平庸了,独特性消失了,价值也就打折了。
第二,大浓妆遮盖了他们的年轻。偶像市场,是一个年轻人的市场,台上的偶像是年轻人,台下的消费者也是年轻人,也许会有妈妈粉、姐姐粉,但她们喜欢的也依然是那种年轻的样子,那种胶原蛋白满满的状态,那种稚嫩的表情。大浓妆让每个人都显得老气横秋,像是在风尘中打过很久的滚了,他们年轻的特质被消失了,年轻的价值也被打折了。
第三,大濃妆带来了过时的危险。回顾偶像史和时尚史,不难发现,那些到今天看来也不过时的经典装扮,一定是最简单的,那些时代特征太明显的风尚,很难留下来,也很难有长期效益。大浓妆就有这样的危险,今天看起来很时髦的眼妆、发型,半年之后,也许就成了笑柄,甚至成为偶像的黑点。
第四,大浓妆消灭了更多的可能性。2017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说”论坛上,陆川说,他对一个全面偶像化的电影世界表示不安,“突然间中国电影消灭了老年人,消灭了小孩,消灭了长得不好看的人,全是长得一样的小孩在演戏。”
偶像养成节目的装扮,多半是在模仿日韩,尤其是韩国男团女团的装扮,但同为亚洲人,历史、传统、审美口味并不完全一样,对于这种浓妆,大部分身边人,还是接受无能。一味模仿,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在借鉴消化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表达、自己的方式。
在千人一面的时代,那些有着独特面孔、独特个性的人,更能脱颖而出。就像女演员春夏,没有上过电影学院,没有参加过偶像养成节目,但她就是成了,片约不断,口碑越来越好。为什么?看看她的微博就知道了,在别人都争做高情商的纸片人的时候,她在表达真实的个性:“想做个无情无义的人,跟所有人翻脸,谁说话都不好使了那种。”
当然,个性的面孔、个性的表达,是需要多想多试的,是要用心力的。成就一个偶像,恰恰需要心力,需要向不安全的领域去探索。
(若子摘自《新闻晨报》2018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