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野心遇上爱情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简介: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凭着聪明才智,于连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德·瑞那关系暧昧。事情败露后,于连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于连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玛特尔有了私情。
  正当于连踌躇满志之际,他却陷入了贵族阶级和教会所设下的圈套。在教会的策划下,德·瑞那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于连,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气愤之下,于连开枪击伤德·瑞那夫人,被判处死刑。入狱后,于连头脑冷静下来,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和耻辱。德·瑞那夫人受了枪伤并没有死,稍愈后,她买通狱吏,免得于连受虐待。于连这时才知道,她给侯爵的那封信,是由听她忏悔的教士起草并强迫她写的。于连和德·瑞那夫人终于彼此宽恕了。
  在一个晴和的日子里,于连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尔买下了他的头颅,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德·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留给后人的,是一曲凄美的爱情挽歌……
  写作背景:
  《红与黑》的创作取材于当时的一则社会新闻。1827年,司汤达读到《司法公报》上登载的一个家庭教师杀害女主人的刑事案件,司汤达根据这条社会新闻,想构思一部名为《于连》的小说,但两年后还没有写成,因为这桩普通的刑事案件无法体现他痛恨封建复辟的政治见解。于是,他重新构思并着手改造情节,把保皇党的阴谋活动作为中心事件写进了小说,把书名改为富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作品影响:
  小说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在法国,有专门研究司汤达和《红与黑》的学问——“司汤达学”和“红学”,人们称作者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名家解读:
  《红与黑》实际上写的是一个年轻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如何从迷误走向清醒,说到底是写了一个“悟”字。司汤达的高明在于,他只在“迷”字上用力,似乎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在仿佛登上了座高峰时却突然两记枪响,让主人公重重地跌在地上,犹如一声断喝:“此路不通!”于是主人公恍然“觉醒”而后在回想中大彻大悟,从此走上了新的道路……于连在押两个月后赴刑,这条新的道路实际上是留给读者走的,唯有看出并走上这条新的道路的读者,才是司汤达心目中的“少数幸福的人”。因此,《红与黑》的主题乃是人怎样才能够幸福。人来到世界上,没有不追求幸福的,然而,什么是幸福,如何得到幸福,仍然是一个使人类至今感到困惑的问题,于连的“迷”与“觉”正在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和回答之中。
  ——著名翻译家郭宏安
  《红与黑》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写失败的小说。于连是一个“向社会开战的不幸儿”,他生就火热的性格,充满着进取精神,向往著英雄的行为。但他所处的是一个复辟倒退的时代,这使他不得不成为一个拒斥现存社会秩序的叛逆分子。他在家里,和粗鲁的父兄格格不入。进入社会,在市长家,在修道院,在侯爵府,看到的都是庸俗、虚伪、猥琐。家庭、社会、时代三不合宜,他既不能像拿破仑那样去征服世界,名扬天下;也当不成市长,惩恶除腐,伸张正义。社会逼得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强迫自己去探究卑劣的人心,再以虚伪的言行,行其欺诈的勾当”。于连要向上爬,却最终走上了断头台。这个悲剧,是于连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所有杰出人物不用于世的历史悲剧。
  ——著名翻译家罗新璋
  司汤达所以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出的天才的心理描写。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不一样,他强调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比如,于连得知德·瑞那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特尔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瑞那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红与黑》中文译者许光华
其他文献
我和妻子结婚前拥有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妻子琳达是美国人,生活在南部阿拉巴馬州,而我,是加拿大安大略人,与美国最北端毗邻,我们两个一南一北的人结合到了一起。  一次购物,我拿起一只大萝卜放入购物篮中,琳达问:“你拿那东西做什么?”  我回答:“吃呀!”  “我可不吃那个东西,那是萝卜的根,我们用来喂猪的。”  我一脸惊讶,说:“那么,你们那儿吃萝卜的哪部分?”  “我们吃绿色的部分。”  “但是我们
期刊
美人魚爱好专业户Hattie Peze建立的Blankie Tails公司,专门卖美人鱼毯子,来圆人们的人鱼梦想。毯子的设计有大人版、小孩版,还有专门为狗设计的款式,就连孩子的玩具也会有配套的迷你美人鱼毯。亚马逊曾在“剁手星期一”时说圣诞季大家“最期望买的东西”就是美人鱼毯。很多人在Facebook和Instagram晒出孩子穿着美人鱼的照片,很多明星也加入其中。
期刊
Glow号称世界上第一款会发光的智能耳机,使用美国康宁公司开发的光扩散纤维玻璃Fibrance,轻巧又具有弹性,用来做耳机线,即使被揉卷,也不会影响音质。通过设定App,耳机线能随着音乐、节奏甚至听者的心跳一闪一闪发出光芒,且有红、蓝、绿3种颜色。耳机还配备拥有5大遥控功能的遥控器,除了基本的調整音量大小、快转或暂停等音乐播放功能外,还能接听来电、启动简讯、充当相机快门、启动语音助理等。真是又炫又
期刊
水田边一片空心菜开着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  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亮的花。我问农夫:“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过花呢?”  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开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的。”  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美丽不输给百合,并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由于花和茎是空心的,在风中格外地柔软摇曳,
期刊
阿黛尔,英国流行歌手、词曲创作者。在近日举办的第59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阿黛尔凭借专辑《25》及其主打歌《Hello》捧走年度专辑、年度歌曲、年度制作等5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从艺十年,阿黛尔用她那充满岁月痕迹的嗓音与感染力,诠释着自己的人生:坚定不彷徨、深沉不浮夸、成熟不清浅。  坚定不彷徨:  4岁开始的音乐之旅  阿黛尔出生于1988年。3岁时,遭遇家庭变故。她的父亲因酗酒等问题抛弃了她
期刊
近日,上海張江地区出现了一条全息投影人行道,在各个路口安装了333个体现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视觉效果的全息投影灯和333个激光灯。行人走在马路上,卡通动漫形象通过投影灯打在行人身上,显得非常浪漫。
期刊
《魔弦传说》,是一部会让你在影院哭出声的动画电影,它的另一个译名叫《久保与二弦琴》。  这个电影的故事有点感伤。讲的是一个少年,自幼被外公取掉一只眼睛。他的外公是月神,妈妈因为爱上人间最勇敢的武士,被看作对无情永生世界的背叛——“爱让你变得如此懦弱”。  久保和母親逃亡到一个海边小村,他自幼卖艺求生,照顾记忆丧失的妈妈。即便这样,月神还是找到了他,他要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家的意义。  《魔弦传说
期刊
一只名叫查理的11岁英国短毛猫由于过度肥胖,体重增至原来的两倍,目前已通过游泳成功减掉4磅(约1.8公斤)。许多猫对游泳池避之不及,但查理卻十分喜爱泳池,并且每次的游泳时长达45分钟。据悉,查理是84岁的老人罗莎琳的好伙伴,当她发现查理体重超标时,为它买了减肥食品,但效果不佳。后来罗莎琳听从兽医建议,将它带到一个狗狗专用的水疗中心,令她惊喜的是查理在水里感到十分舒适。
期刊
去年起,曹萍波在《三联生活周刊》开设植物随笔专栏“物候志”,激活了数万读者的草木情结。  她的草木随笔始于两年前,说不清是什么缘由,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爱植物,也许是因为受长辈养花所影响,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  就似少年人历得风尘,原本是一树青果子,夜来风雨,正在生涩着担心着,晓来望去却忽然有些熟了,于是,领悟和感激……  曹萍波是湖南台的一名电视记者。做记者,时不时出差加班,却让她有时间和机缘去往
期刊
和父母之间的战争,似乎是每个青春期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事情。那些与父母斗智斗勇的桥段,俨然是青春期里百味杂陈的经历中的一种。  年少时,父母就给我定下了严苛的禁令:不管是参加多么热闹的聚会,都要在晚上九点前回家。有一次,班上同学组织一次重大的元旦跨年活动,我年少贪玩的心性战胜了对父母禁令的恐惧。大着胆子狠下心的我对爸妈说,这是班里人人都要参加的活动。  这个谎言让我赢得了一晚上的幸福时光。不过很不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