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基石,发明创造是科学技术发展重要体现,国家必须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是引领学生学习、发展的带头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必须先从教师着手,重视教师的培养,建立创新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任务中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师资;创新;培养;发明创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12-02
一、前言
现代社会是创新型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明创造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其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高等教育区别于小学及中学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专业性与高深性,从国家的统计来看,大多数的创造发明均来自高等教育中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1]。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教师及学校自身、社会发展、国家前途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时代,电气信息类的创造发明,更显得与人接近,而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比如家电、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技术一直在发展,但在发展中会遇到较多的技术瓶颈,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发明创造类型的人才,才能立到不败之位。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能构建成功的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培养模式,对这个社会和国家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组织,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的环境及设施是基础条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及人生引领者,对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培养学生,要从教师开始,培养对创新具有启发意义的师资队伍,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这样创新型的师资队伍[2,3]。
二、师资队伍的组建
(一)组建多支合理的科研学术团队
一般一个高校分为不同学院,学院再分为不同学科,比如和电气信息相关的学科有光电类、微电子类、自动化类、通信类等,而其中一类中,可能有多个教研室,教研室中的教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研团队。在这些教师中,我们很有必要根据职称、研究的方向、年龄等组建科研学术团队。在职称方面,根据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按一定比例组建,教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起到团队领头人的作用,把握科研的主要方向、创新的来源,可以通过项目申请等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副教授则是团队力量的中坚,他们既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又具有比较旺盛的精力可以投入科研中去,愿意带领学生一起前进。讲师和其他一些年轻的老师,他们是团队新鲜的血液,在人生的起点,他们往往具有非常强劲的动力,是科研的主力军,且更易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努力,愿意和学生一起发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方向方面,一般为了增加科研的力量,都是同一个方向的老师组成一个队伍,另外在复杂的研究方向中,也会存在各个方向的教师,比如有关机器人的研究,涉及机械及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传感器等各个方面,各方向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做到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利于发挥各位教师的最佳水平。
组建学术团队除了人员安排,还要包括科研方式、成果资料库等的统筹。科研方式、成果资料是伴随科研团队成长的技术结晶,能够有效地指导新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研究的延续性,并为后续师资力量和学生提供参考。在有高年级、具有一定项目经验的人带领下,新的学生学习新方向、进入课题则相对容易。同时,成果资料将是后人研究的基础,后人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容易激发创新思维。
(二)组建一支大学生学科竞赛、科研立项团队
每年在全国、各省范围内,不同机构都会组织不同等级、不同方向的学科竞赛,这是锻炼学生非常好的平台[4,5]。学生是学科竞赛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如果不主动参与各种竞赛,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专业技术方面得不到提升。通常,学科竞赛是自由参与,属于团队之间的竞争,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竞赛准备、进行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技术水平,还能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学科竞赛之外,学生还能有机会参与国内或省内组织专门提供给学生申请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大学中,它是各种发明创造诞生的重要平台。高校培养发明创造的人才,不仅要注重提升项目中的技术和创新意识,还要教会学生进行项目申报、项目计划及项目实施等步骤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
在学生进行竞赛和科研项目时,作为领路人的一般是具有较丰富教学工作经验和科技创新实验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各个学校,都应该培养这样一批专门指导学生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个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组建专利机构团队
专利是发明创造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专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在现代社会,高校作为主要的基础科研单位,同时也是诸多专利产出的平台;而作为专利的拥有者,不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一个学校要产出更多的专利,必须组织承担专利教育任务的教师,培养本校教师及学生的专利意识与申请技巧;开设机构代理专利事务、进行专利管理。
在组织专利申报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校专利的水平,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数量导致专利泛滥,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精益求精。
(四)组建激励学生宣传部门
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是大学生发明创造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同学不了解或者没有深入去认识,从而忽略去参与,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6,7]。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首先要让他们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锻炼,其次才是如何发展。作为教育单位,高校有义务让学生从多个途径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发明创造这方面,应该加大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的宣传,阐明其在学生阶段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更多人的兴趣,适当降低参与的门槛,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发明创造活动。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在学生获得发明创造的奖项时,不仅仅是奖金、评奖加分等的鼓励,更应该从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可以减少一定的学分可以毕业,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参与竞赛的时间。完善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在不断的积累当中,可在学校范围内逐渐形成浓郁的发明创造氛围,高校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输出更多的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和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过程,教学效果表现为知识量的积累。另外,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以问题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高校以及社会也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培养发明创造型人才,首先要从师资队伍出发,组建和发明创造配套的教师团队,包括科研项目类教师队伍、学科竞赛指导老师,专利管理教师团队,宣传团队,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坚勇,华小梅.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101-103.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4.
[3]顾明远.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C].国际教师教育论坛论文资料集,2005.
[4]沈梦月.大学生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议[J].科教文汇,2009,(02):51.
[5]朱纯,陈健.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2012(1):21-22.
[6]吉利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102-103.
[7]贺秋芳.当代高等教育形势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1,(2):88-90.
[8]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9).
关键词:高校;师资;创新;培养;发明创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12-02
一、前言
现代社会是创新型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明创造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其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高等教育区别于小学及中学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专业性与高深性,从国家的统计来看,大多数的创造发明均来自高等教育中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1]。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教师及学校自身、社会发展、国家前途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时代,电气信息类的创造发明,更显得与人接近,而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比如家电、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技术一直在发展,但在发展中会遇到较多的技术瓶颈,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发明创造类型的人才,才能立到不败之位。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能构建成功的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培养模式,对这个社会和国家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组织,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的环境及设施是基础条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及人生引领者,对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培养学生,要从教师开始,培养对创新具有启发意义的师资队伍,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这样创新型的师资队伍[2,3]。
二、师资队伍的组建
(一)组建多支合理的科研学术团队
一般一个高校分为不同学院,学院再分为不同学科,比如和电气信息相关的学科有光电类、微电子类、自动化类、通信类等,而其中一类中,可能有多个教研室,教研室中的教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研团队。在这些教师中,我们很有必要根据职称、研究的方向、年龄等组建科研学术团队。在职称方面,根据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按一定比例组建,教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起到团队领头人的作用,把握科研的主要方向、创新的来源,可以通过项目申请等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副教授则是团队力量的中坚,他们既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又具有比较旺盛的精力可以投入科研中去,愿意带领学生一起前进。讲师和其他一些年轻的老师,他们是团队新鲜的血液,在人生的起点,他们往往具有非常强劲的动力,是科研的主力军,且更易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努力,愿意和学生一起发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方向方面,一般为了增加科研的力量,都是同一个方向的老师组成一个队伍,另外在复杂的研究方向中,也会存在各个方向的教师,比如有关机器人的研究,涉及机械及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传感器等各个方面,各方向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做到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利于发挥各位教师的最佳水平。
组建学术团队除了人员安排,还要包括科研方式、成果资料库等的统筹。科研方式、成果资料是伴随科研团队成长的技术结晶,能够有效地指导新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研究的延续性,并为后续师资力量和学生提供参考。在有高年级、具有一定项目经验的人带领下,新的学生学习新方向、进入课题则相对容易。同时,成果资料将是后人研究的基础,后人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容易激发创新思维。
(二)组建一支大学生学科竞赛、科研立项团队
每年在全国、各省范围内,不同机构都会组织不同等级、不同方向的学科竞赛,这是锻炼学生非常好的平台[4,5]。学生是学科竞赛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如果不主动参与各种竞赛,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专业技术方面得不到提升。通常,学科竞赛是自由参与,属于团队之间的竞争,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竞赛准备、进行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技术水平,还能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学科竞赛之外,学生还能有机会参与国内或省内组织专门提供给学生申请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大学中,它是各种发明创造诞生的重要平台。高校培养发明创造的人才,不仅要注重提升项目中的技术和创新意识,还要教会学生进行项目申报、项目计划及项目实施等步骤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
在学生进行竞赛和科研项目时,作为领路人的一般是具有较丰富教学工作经验和科技创新实验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各个学校,都应该培养这样一批专门指导学生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个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组建专利机构团队
专利是发明创造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专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在现代社会,高校作为主要的基础科研单位,同时也是诸多专利产出的平台;而作为专利的拥有者,不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一个学校要产出更多的专利,必须组织承担专利教育任务的教师,培养本校教师及学生的专利意识与申请技巧;开设机构代理专利事务、进行专利管理。
在组织专利申报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校专利的水平,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数量导致专利泛滥,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精益求精。
(四)组建激励学生宣传部门
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是大学生发明创造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同学不了解或者没有深入去认识,从而忽略去参与,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6,7]。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首先要让他们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锻炼,其次才是如何发展。作为教育单位,高校有义务让学生从多个途径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发明创造这方面,应该加大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的宣传,阐明其在学生阶段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更多人的兴趣,适当降低参与的门槛,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发明创造活动。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在学生获得发明创造的奖项时,不仅仅是奖金、评奖加分等的鼓励,更应该从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可以减少一定的学分可以毕业,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参与竞赛的时间。完善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在不断的积累当中,可在学校范围内逐渐形成浓郁的发明创造氛围,高校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输出更多的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和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过程,教学效果表现为知识量的积累。另外,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以问题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高校以及社会也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培养发明创造型人才,首先要从师资队伍出发,组建和发明创造配套的教师团队,包括科研项目类教师队伍、学科竞赛指导老师,专利管理教师团队,宣传团队,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坚勇,华小梅.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101-103.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4.
[3]顾明远.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C].国际教师教育论坛论文资料集,2005.
[4]沈梦月.大学生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议[J].科教文汇,2009,(02):51.
[5]朱纯,陈健.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2012(1):21-22.
[6]吉利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102-103.
[7]贺秋芳.当代高等教育形势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1,(2):88-90.
[8]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