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故里 武圣之名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4f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上,运城北站的位置靠近中间区域,由北京出发,需要6小时达到。走出运城北站,远远就能望见广场上一座大概四层楼高的棕褐色雕像。靠近观看,这是青铜制成的关公立像—神情威严,战袍铠甲加身,右手握着青龙偃月刀,左手在胸前轻捋长须。这尊关公像如同一张城市名片,底座上四个大字—关公故里—向来来往往的旅客指明了线索,他们将在山西运城发现更多关公的印记。
  这尊塑像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关羽忠义勇武精神的回忆。从“桃园三结义”到“过五关斩六将”,从“单刀赴会”到“刮骨疗伤”,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生动地演绎了这位蜀汉名将的故事,这本小说至今仍被广泛阅读。
  故事开始的地方在如今的解(hài)州镇常平村。160年,关羽降生于此。民间传说,解州城有一盐商,名叫吕雄,纠合豪强扼断盐运渠道,独霸盐池,欺压百姓,奸污妇女。19岁的关羽知情后,夜潜吕府,挥剑斩杀吕雄,后被官府缉捕,无奈出逃。当地乡亲久念关羽“悯冤除霸”的功德,常到关家故宅种植树木,祭奠焚香。
2020年9月12日,山西运城临猗县,大型豫剧《义薄云天》上演。该剧选取关羽一生中的重大典型事件,以时间为序展开,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关羽有情有义的一生。 摄影 杨红文

  关帝家庙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和关氏后裔前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各地的关公文化组织也十分活跃。
  “国外游客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国内游客以福建、台湾、香港的居多。”关帝家庙导览员李慧荣说,“他们很虔诚,很多的时候是全村一起过来,100多个人,带着一人高的关公像,身上还背着供奉在各自家中的关帝像,在这一待就是两三天。”
  李慧荣今年33岁,三年前来到关帝家庙,此前在8公里外的关帝祖庙从事讲解和接待工作已有十余年。同属于解州关帝庙景区的关帝家庙和关帝祖庙,历朝历代多次重建,如今均呈“前朝后寝”形制。不过,关帝祖庙气势更加恢弘,占地22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超过关帝家庙10倍不止。
  每年国庆长假和关帝诞辰前后(农历六月二十四,南方一说为农历五月十三)是李慧荣工作最繁忙的时段。景区游人最多时,关帝家庙单日接待游客可以达到5000人,关帝祖庙甚至超过万人。解州关帝庙景区的导览员共30余人,遇上游客高峰,一天需要讲解10多次。

一场冠以“武圣”之名的摔跤比赛,承载着一份崇敬和寄托。


  2020年9月19日上午9时,关帝祖庙门前的广场上,阳光如金子般洒下。约150名摔跤选手和摔跤爱好者在摩拳擦掌热身。他们当中既有本地的体校学生,也有从太原、临汾、忻州等地赶来的队伍,等待一场冠以“武圣”(关羽也被尊为“武圣”)之名的摔跤比赛拉开帷幕。
  当天比的是中国式摔跤,采用三局两胜制,规则简单易懂,将对手推出地面上的圆圈即胜,让对手除脚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触地也胜。中国式摔跤不仅要求运动员灵活运用“背、挂、挑、绷”等技术,还讲究借力打力,善用巧劲。
  选手冯哲熙说,摔跤看起来简单,练起来却“并不容易”。冯哲熙在永济市少年体校念初中三年级,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中国式摔跤比赛。他看起来体格精瘦,戴着窄边黑框眼镜,候场期间,他一直专注地观察着场上运动员的动作。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练习摔跤。“摔跤很有乐趣,它不是靠蛮力,要考验智力。你要分析自己和对方在‘把上(手法上)’的优势和劣势,而且还要考虑步法。”他回答道。
2020年9月19日,第十届“武圣杯”跤王争霸赛在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前的广场上举行。约150名摔跤选手和摔跤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比赛。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整个上午,100多名选手轮番上阵。每轮比赛中,两名运动员都穿着特制的短上衣,系腰带,一方蓝,一方红。比赛开始和结束时,双方都要相互作揖,不论赛中比拼得多么激烈。台下大汗淋漓的面孔越来越多,各组别的冠军名单也依次揭晓,少年轻量级组的亚军今年仅13岁,是赛场上年龄最小的选手。工作人员介绍说,“武圣杯”跤王争霸赛已经在运城连续举办十年,参赛运动员将近3000人,参与摔跤运动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
  这场摔跤比赛是运城市第31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重要部分。为了迎接关公文化旅游节,市内的公交站早早换上了印有更具现代气息的关公设计元素的海报。在运城,随意搭上一辆出租车,或是走进街边的羊汤泡馍店,都有很大概率会遇见一座关公塑像。这些塑像或许形态不同,大小不一,但都安静地伴随着运城人的日常生活,承载一份崇敬和寄托。
其他文献
“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览在北京举办  2021年3月22日,“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览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  展览展出百余幅作品,分为“民族大团结”“边疆好风光”“脱贫促发展”“文化新生活”四个部分。该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希望的田野—脫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20
期刊
舞蹈《唐宫夜宴》的演员们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参观“太平有象”—汉唐乐舞展,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开阔创编人员的创作思路,将舞蹈艺术和历史文化相结合。 摄影 姚世敬在河南博物院《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览中,观众驻足观看有关介绍唐代女性面妆的展板。 河南博物院 供图  汉唐时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成熟期。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史料记载都表明,那时的人们自信开放、能歌善舞。不仅如此,那时还流行跳交
期刊
当我们谈论历史时,很多时候是在谈论当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是名人大家, 或是行业翘楚,或因某种际遇成为社会焦点。在《人民画报》七十年报道中,不同时期的风云人物都曾留下过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其中一些人不止一次被关注和记录,也有人因为《人民画报》其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人民画报》是忠实的见证者,见证他们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记录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悟。当这些内容因时光折叠,从中得以窥见共和国历史进程中,一
期刊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事态。在缺乏全球共识的情景下,不确定性大概是国际社会达成的最大共识了。在这样的时代,需要有稳定性的因素和力量,为世界前景注入确定性。中国与联合国的合作  75年来,联合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与联合国近半个世纪的合作同样成果丰硕。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新篇章,联合国也
期刊
2020年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摄影 鞠鹏/新华社  世界向何处去 人类该怎么办 当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历史性地在“云端”拉开帷幕,这一时代之问再次萦绕在人们心头。在2020年这个极不平凡的年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此起彼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人类带着焦虑和迷惘,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
期刊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于2020年10月22日在京开幕。  本次展演推出新创舞剧《英雄儿女》和复排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歌剧《同心结》三部剧目。这三部作品均基于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演出坚持传承赓续、守正创新,为观众奉献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展示舞台
期刊
202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时,向群众挥手致意。  10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先后来到潮州、汕头等地,深入文物保護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企业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化改革开放、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
期刊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这份重磅文件,确定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行动蓝图。  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年的中国全国两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外国媒体认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擘画了中国面向未来的行动蓝图,中国坚
期刊
一群娇憨灵动的“唐朝小胖妞”,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走出《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穿梭在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文物之间,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唐宫夜宴》的走红,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彩繪坐部陶伎乐女俑。1959年河南省安阳市豫北纱厂张盛墓出土。唐代为中国历史上音乐、舞蹈艺术集大成时期,一来继承周、秦、汉、魏不断发展之乐舞传统;二来融合外来乐舞因素,推陈出新。
期刊
1951年,《人民画报》记者蔡尚雄在朝鲜战场拍摄下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与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促膝交谈的瞬间,这幅照片后被刊登在1951年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当1951年4期《人民画报》出版之时,封面人物,赴抗美援朝前线志愿手术队军医李蓝丁,正与战友们在战场救治伤员;1952年1月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抵达北京,李雪三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团长、率领部队首批入朝作战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