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心愿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快要离开人世的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悲恸的时候,看到因受肝癌折磨躺在病榻上的憔悴、消瘦的父亲,用心如刀绞来形容那时的感觉是不为过的。按照老家农村规矩,老人离世的地方最好选在自己的老房子里,这样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按照此规,在成都省医院看到父亲快要不行的时候,我们几兄妹便护着他回到了金川卡撒乡下。
  回到老家后病魔愈发加剧了对父亲的折磨,他皮肤发黄,腹部肿胀,额头上,鼻梁上不时渗透着豆大的汗珠,可他仍一声不吭,为了减轻父亲的疼痛,我们恳求老家医院给他注射了“杜冷丁”,此招刺激神经,只能起到昏睡的作用,醒后巨痛依然如旧。看到父亲这般痛苦而又无力回天的情形,我才体会到了人世间什么事是最难熬的。亲人们成天在病榻周围簇拥着父亲,为恐搅扰父亲,大多时候彼此只有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可从内心又希望父亲在临终前有点什么交待。终于在回到老家的第五天,父亲的嘴突然嚅动了几下,我心里一亮,知道父亲有什么事要说,立即把耳朵贴尽了他的嘴边。“照全家相……照穿军装的全家相……”他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向我交待着,听完父亲交待的那一瞬间,我有些茫然,因为父亲一生勤耕劳作,我以为他弥留之际,除了难舍难分的亲人外,就是土地、庄稼、牲畜和家产之类的事,而此时他的心愿竟然是要求照一张儿孙们着军服的全家福,这种多少带有点文化味的要求,显得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些不相称,待沉思片刻后,我便又恍然大悟了:母亲和父亲膝下的儿孙中当时有五个现役军人,虽然我们以前照过几次全家福,但都没有着军服,这些细节我们并未在意,可在父亲心中成了一个缺陷,填补这个缺陷,竟成了父亲临终前的一个心愿,这使我始料未及。
  照父亲的愿望,我们搀扶着父亲,在院子里照了一张全家福。照完全家福的那天晚上父亲离开了人世,离世的那一刹那,他的脸上显得异常的平静而坦然,似乎没有痛苦和遗憾。
  送葬的那天,我长跪在父亲的墓前,想着父亲一生的辛劳,泪水就止不住的涌出。这块墓地是父亲生前自己选的,是我家的承包地,实行退耕还林后,父亲在这里栽种了花椒、梨树、柏树等树种,看见这些在风中摇曳的树木,好像父亲昔日劳作的样子又出现在眼前……
  父亲一生大多时间都在与这些贫瘠的土地打交道,至到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他和母亲才到马尔康与小弟家一起生活。父亲生性热爱和敬佩军人,他临终前要求儿孙们穿着军服与其合影,并非他偶然所想,其实这是他一生沉积在心中的情感释放,这种情感之源,是来自我家四代男儿与人民军队的不解情缘……
  上世纪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大金川地区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少数民族政府一一格勒得沙政府,并组建了大金省军区,那年,我祖父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祖父是偏僻山区里为数不多的能识文断字的人,部队首长颇是器重祖父,他搞宣传,刷标语,随部队两进草地,红军北上时,他突然身染严重的“痢疾”,部队只好把他托在马尔康马塘一老乡家里养病,后来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祖父只好回到了老家,解放后享受着留落红军的待遇。大金川解放不久,我伯父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他随部队进草地平叛,参加黑水战役,两立战功。踏着祖辈,父辈的足迹,我和三位堂弟先后走进了军营,在我们的影响下,我儿子和两位外甥先后考进了军校,还有两位堂弟和堂姐的儿子也先后应征入伍。这种代代出军人的情况,在人口稀少的高原山乡里是不多的,对此,少言寡语的父亲虽从不张扬,但其内心却一直充满着自豪感,那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那崇尚之心依然不减。
  父亲对军人的仰慕既不会写在脸上,更不会说在嘴上,但他懂得当兵吃饭的人就必须付出。我刚当兵时,家里还很贫穷,二弟考上了中专,小妹,小弟才几岁,大妹、二妹上小学,经济收入是生产队的“超支户”。我是家中老大,虽身在军中,心却不时的惦记家中的锁事,我几乎每个星期都给家里写信,父亲看透了我的心思,每次收到他托人写的来信,总是报喜不报忧,这使我当时感到莫大的慰藉。过了几年我才知道,为了支持我安心服役,大妹,二妹已辍学在家务农,这件事一直使我内疚不已,有意思的是两位妹妹的儿子成人后又分别考进了军校,似乎是上苍注定了她们俩一生的得失都与军人有关。我军校毕业,成了行政二十三级的正排职军官,第一次领到月工资五十三元,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商店,花了三十五元钱给父親买了一块“珠峰”牌手表。父亲无论下地劳作,还是做家务,总是手表不离手腕。父亲如此钟爱这块表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南疆戰火还在燃烧,各部队都在去轮战,他当军人的儿子随时会卫国去沙场,父亲多少有些信佛,他把儿子送的手表带着,是希望天佑儿子平安。
  父亲对我的关爱和工作的支持,并非是希望我获得多么的高官后禄。二OOO年初,组织拟把我从马尔康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的位置上,平调至全分区最偏僻最艰苦的壤塘人武部做政委,壤塘是草地县,当时条件很差,且我曾在那里服役过八年,对此,家人,友人替我大打抱不平,纷纷劝我转业去州级机关。当时,我三十八岁不满,又是本州民族干部,转业到地方安个县级干部是顺理成章的事。父亲知道我的心思后,丢下手中的农活来到马尔康,我见他十分严肃而不高兴的样子,心里就生起一股难言的滋味。他实在惯了,对儿女没有更多的说教,只丢下一句“做任何事要对得起良心和工资……”的话儿,就返身回老家乡下了。
  揣着父亲的这句话,我在壤塘人武部一干就又是七年,七年间酸甜苦辢的事不在话下,唯使人心慰的是壤塘人武部“地处偏僻思想不保守,条件艰苦工作创一流”的创业精神,被原成都军区连续六年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旅团级单位,我自己也被评为优秀旅团级主官。当父亲在弟妹们口中知道我的事后,并未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在父亲看来吃粮当兵,扛枪为民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一年父亲的生日,几位要好的战友来到家中喝酒,席间一位好心战友劝我说,“你已任副师快十年了,也该为转正师的事跑一跑了……”那几年,部队的政治生态出了点问题,为了提职到处跑关系成为一种时尚,这些见不得天的事,父亲故然不懂,但那位战友劝我为转正师跑一跑的话,他觉得不入耳。待友人走后,他冷着脸又甩了一句当初劝我去壤塘人武部任职的话儿,末了,就啥话都不讲了。父亲的这句话,似鞭子一般,又一次抽打了我的心,使我彻底打消了去跑关系的念头,踏踏实实在雪域军营干了三十七年,直到退休。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年前,我陪我奶奶逛故宫,午门前面,有很多欧美旅行团。 这是我奶奶这个农村老太太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老外。过了一会儿,老人家发出两个感慨。第一个是:這么膻,跟路过羊圈似的。第二个就是:他们长得怎么都一样?  后来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平常不脸盲的人,碰到老外一脸懵的人真多啊。  不是我们见世面少,你去搜一下,欧美人面对亚洲面孔同样是一脸懵。  其实,对外国人脸盲,这种现象早就得到了心理学家的重视。1
期刊
苏州派作家的代表作品虽各有特色,却在题材内容和精神风格层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苏州派的作家经历了动乱纷争的大变革时代,各种各样的矛盾都愈演愈烈,他们选择塑造一批批小市民的形象来弘扬市民精神,同时也没有放弃对“士大夫”“贵族”精神的维护。两种不同的阶层,两种不同的精神在苏州派作品中相互交融,迸发出新的光芒。  一、弘扬市民精神  明末清初,苏州地域中有高达百余个职业戏班,业余戏班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昆
期刊
3月29日, 为期两天的新时代湖北讲习所 (襄阳)——政法战线政治轮训班在湖北襄阳顺利举办. 各县(市、区)委政法委书记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政法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政法各
期刊
对于出版研究论文究竟需要多少成本,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家迈克尔·艾森(Michael Eisen)认为:科学界实行的同行评审(学术出版中的大头)是免费的,可订阅式出版商却
哪怕只是陪妈妈排长队买一次促销的鸡蛋,陪爸爸吃一碗路边摊儿上热乎乎的牛杂,或是帮妈妈抚顺滑落鬓边的白发,拉着爸爸的手替他剪一次指甲……只要他们的“黄眼珠”闪烁出清亮亮的光泽来,孝顺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题记  古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当我一脚踏进40岁门坎时,居然一点儿也不情愿规规矩矩提档升级。当然,无论我情不情愿,“人老珠黄”这个词还是扯掉我青春尾巴上最后一小撮细羽绒,让我有了一点点秃尾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林锋,1982年出生于广东高州,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广东青年画院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
期刊
我老婆是个购物狂,凭她那点儿小白领的工资,早就赤字了.家里面大小开销,基本上全靠我.“我怎么娶了个这么能花钱的老婆?”有时我会莫名感叹,如此下去,再怎么拼命赚钱,也养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0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