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揭丑信息盛行于网络,这对于净化社会空气、舒缓社会矛盾、增加社会事务的透明度等都有着非凡的作用。但值得警惕的是网络在揭丑过程中的“被工具化”倾向,其原因复杂,归避和杜绝有相当的难度,需引起社会关注。
晒丑是当下网络的大贡献
当下,丑闻连连,遍布各行各业、各类群体。这与现阶段中国社会特殊的发展情境所产生的问题相关。实际上,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美国至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也有类似于今天中国的网络情景:揭丑报道层出不穷。揭丑报道又称“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企业的缺陷,严厉谴责大财团们不顾公众利益的卑劣行径。以至于最后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①。这即是对揭丑报道在美国产生的背景介绍。
上段陈述的美国历史上的黑幕报道盛况主要是由报纸这类媒体支撑、在媒体的从业者主导下进行的。在纸媒体时代,因为媒体的运作实实在在是在层层“把关人”的控制下进行的,所以起源于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揭丑报道基本上是媒体人在秉持新闻良心和固守专业精神情况下的作为。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网络则成了揭丑的主力军。因为网络自身的大容量、即时互动、人人参与等特点使得揭丑正在成为一个公民行动,而非过去的仅是作为把关人的媒体人所为了。如此,通过网络揭丑不仅仅是媒体人在参与,而且非媒体人也在行动,故其传播效果迅速而广泛,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使一个在人们心目中曾经拥有的高大形象被击碎,由此身败名裂,远扬全球。“好事不出门,壞事传千里”这一句源于古老中国的大实话正在被神奇的网络多次活生生地验证。
对于在新闻价值基础上进行运作的媒体来说,丑闻就像炎炎夏日中浓浓的腥臭味,而媒体就是那贪恋腥臭的绿头苍蝇,只要闻悉哪里有此味,便不顾前因后果地啃上去。30多年来,急剧变迁的中国社会所引发的种种矛盾最终是以今天我们能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丑闻的方式爆发了。恰逢其时,媒体也在再一次的技术革新中实现了升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通民众表达意见、传播信息的通道,这就是网络的出现。可以这样说,晒丑成了当前中国媒体中的一大盛况,往往由网络成全,然后波及各类质地的媒体。
丑闻往往是见不得阳光的,也经不起众人眼球的聚焦,所以,网络所提供的晒丑的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敦促中国朝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平台。可以这样说,在中国老百姓畅想着可能出现的美好未来的征途中,网络媒体的最大贡献在于:晒丑。当下的中国需要晒丑,网络承载的媒体晒丑值得称道。这对于净化社会空气、舒缓社会矛盾、增加社会事务的透明度等都有着非凡的作用。
网络揭丑的“被工具化”
自从网络成为民众便捷的交流工具以来,通过这一渠道,社会的腐败被大白于天下的事情并不少见。诸如孙志刚案、杭州飙车案、罗彩霞事件、王帅“诽谤”政府事件、天价烟局长、邓玉娇案等,都是在网络的威力下,公众将社会的浊流置于网络空间之中,使它们成为一时间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不仅促成了当事人冤案的洗清,而且还荡涤着这个社会既有的陈腐。网络正发挥着愈来愈巨大而神奇的魔力,今天,谁也无法轻视网络在促进社会风清气正方面的重大作用。但是,网络空间揭丑信息中存在的打着“揭丑”之名实际上行着“被工具化”之实的现象正在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网络揭丑的“被工具化”,往往是晒人者试图通过近乎无阻隔的网络空间上传非真实或者夸大的信息,从而引发公众对于被晒者私人事件的关注,达到晒人者晒人的真正目的:打压异己。此种情况下,网络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斗争“工具”。
网络“被工具化”的另一种情况是晒人者在辅之以甜言蜜语或者“金元宝”诱惑的前提下,利用媒体工作者被麻醉的警惕神经,向记者提供虚假的“事实”。在媒介伦理缺失的情况下,虚假的“事实”偶尔会被当做真实的新闻事实报道出来,经过媒体的热炒,虚假的“事实”会迅速成为网络空间的公众热点话题——最后是在众议众非的情况下,真假难辨,黑白难分。当然,“此种情况下,记者此刻保持报道的清醒与公正是绝对不可不记挂于心的。舍此,便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丑闻主角们斗争的牺牲品,从而失去民众的信任,留下骂名,到后来追悔莫及”②。
网络“被工具化”的另一表现形态是以子之“丑”攻子之“丑”。这一刻你揭我家丑,接下来我抖你疮疤,不仅自己上阵,还找来各自的网络推手,促成揭丑“白热化”。此种情况下,网络“被工具化”更是毫无遮盖,甚至真名真姓地“裸”骂、“裸”揭起来。网络“被工具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但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其结果可能是导致“误伤”,这种基于非真实事实基础上的网络揭丑常常会带给被晒者痛苦,也会带来晒人者良心的不安。
网络是什么?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它是聪明的人类为自己寻找到的一个便捷的交流媒介。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依据此理,媒介是上苍借助某些人的特殊智慧送给人类的一份再好不过的大礼,因为它可以让无数的人在相隔迢迢的情况下实现即刻和共时的交流,它也可以使多少年来处于信息阻隔状态的人们因为无法有效沟通生出的种种苦恼终于得以消除。总之,有了网络的支撑,人类终于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了。但是,网络同时还是把双刃剑,它在让人类得到无穷的表达自由的同时,也足以使他们陷入不尽的黑暗,而一旦网络揭丑被赋予“工具化”的功能,那么这种黑暗就会如影随形——它会给丑闻的当事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给原本平和而安宁的生活制造出魔鬼般的梦魇,造成无数人的恐慌和不安,甚至激起一些人对社会的失望和人性的怀疑。③不少人认同“新闻媒体揭丑自身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④,但是一旦揭丑被套上“被工具化”的魔箍时,网络不仅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文明天使,反而成为某种灾难的策源地。
去“被工具化”任重道远
美国揭黑幕时代媒体的所作所为为美国后来的政治平静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今天谁又能否定网络晒丑的狂热对于中国未来走向的好的影响呢?但是在网络晒丑过程中,揭丑者因为情况把握得不充分而导致对于被晒者的伤害不可小视,所以,有理由也很有必要呼吁一种真正健康的网络揭丑,那就是完全去“被工具化”状态的揭丑。只有这样,真正丑陋的东西才能及时被发现并清除,社会躯体的疾病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网民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打击违法犯罪的热情,都值得肯定,但在信息不对等、事实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很可能‘冤枉他人’。”“如今,网上传播文字、图片和影像信息很是便捷。各式各样的曝光更为网民所热衷,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在道德层面上,不少实际已对他人造成伤害,如果没有足够的约束机制,很难保证网民的做法不会突破道德范畴,演变成法律问题,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肖像权等权益。”⑤所以,网络揭丑去“被工具化”任重道远,而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公众要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涵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文明地使用网络这一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而不能期待网络的“被禁止”,因为由权力而引发的网络的“被禁止”只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于事情本身并无多少补益。
当然,对于网络所揭出的真正的丑恶,就不要指责网络的揭丑干预了。此时,重要的是关注晒人者和被晒者,寻根究底,把握其来龙去脉,最终挖出丑闻的要害,进而达到除却社会毒瘤的目的。当然,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利用网络所进行的揭丑只是有着制造话语喧嚣和引人眼球的效果,而如何处理丑闻事件的当事者,并不是公众的事情,更不是网络的事情。⑥
注 释: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151831.html
②③以上话语是作者本人所写,发表于博客:敏知视野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ae210880100e96x.html(2006-10-19)
④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4/09/content_13325943.htm
⑤《网络“揭丑”岂能无度》,http://pinglun.eastday.com/p/20080405/u1a3510796.html,2008年4月5日。
⑥以上话语是作者本人所写,发表于博客:敏知视野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ae210880100e96x.html(2009-07-15)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编校:赵 亮
晒丑是当下网络的大贡献
当下,丑闻连连,遍布各行各业、各类群体。这与现阶段中国社会特殊的发展情境所产生的问题相关。实际上,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美国至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也有类似于今天中国的网络情景:揭丑报道层出不穷。揭丑报道又称“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企业的缺陷,严厉谴责大财团们不顾公众利益的卑劣行径。以至于最后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①。这即是对揭丑报道在美国产生的背景介绍。
上段陈述的美国历史上的黑幕报道盛况主要是由报纸这类媒体支撑、在媒体的从业者主导下进行的。在纸媒体时代,因为媒体的运作实实在在是在层层“把关人”的控制下进行的,所以起源于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揭丑报道基本上是媒体人在秉持新闻良心和固守专业精神情况下的作为。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网络则成了揭丑的主力军。因为网络自身的大容量、即时互动、人人参与等特点使得揭丑正在成为一个公民行动,而非过去的仅是作为把关人的媒体人所为了。如此,通过网络揭丑不仅仅是媒体人在参与,而且非媒体人也在行动,故其传播效果迅速而广泛,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使一个在人们心目中曾经拥有的高大形象被击碎,由此身败名裂,远扬全球。“好事不出门,壞事传千里”这一句源于古老中国的大实话正在被神奇的网络多次活生生地验证。
对于在新闻价值基础上进行运作的媒体来说,丑闻就像炎炎夏日中浓浓的腥臭味,而媒体就是那贪恋腥臭的绿头苍蝇,只要闻悉哪里有此味,便不顾前因后果地啃上去。30多年来,急剧变迁的中国社会所引发的种种矛盾最终是以今天我们能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丑闻的方式爆发了。恰逢其时,媒体也在再一次的技术革新中实现了升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通民众表达意见、传播信息的通道,这就是网络的出现。可以这样说,晒丑成了当前中国媒体中的一大盛况,往往由网络成全,然后波及各类质地的媒体。
丑闻往往是见不得阳光的,也经不起众人眼球的聚焦,所以,网络所提供的晒丑的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敦促中国朝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平台。可以这样说,在中国老百姓畅想着可能出现的美好未来的征途中,网络媒体的最大贡献在于:晒丑。当下的中国需要晒丑,网络承载的媒体晒丑值得称道。这对于净化社会空气、舒缓社会矛盾、增加社会事务的透明度等都有着非凡的作用。
网络揭丑的“被工具化”
自从网络成为民众便捷的交流工具以来,通过这一渠道,社会的腐败被大白于天下的事情并不少见。诸如孙志刚案、杭州飙车案、罗彩霞事件、王帅“诽谤”政府事件、天价烟局长、邓玉娇案等,都是在网络的威力下,公众将社会的浊流置于网络空间之中,使它们成为一时间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不仅促成了当事人冤案的洗清,而且还荡涤着这个社会既有的陈腐。网络正发挥着愈来愈巨大而神奇的魔力,今天,谁也无法轻视网络在促进社会风清气正方面的重大作用。但是,网络空间揭丑信息中存在的打着“揭丑”之名实际上行着“被工具化”之实的现象正在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网络揭丑的“被工具化”,往往是晒人者试图通过近乎无阻隔的网络空间上传非真实或者夸大的信息,从而引发公众对于被晒者私人事件的关注,达到晒人者晒人的真正目的:打压异己。此种情况下,网络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斗争“工具”。
网络“被工具化”的另一种情况是晒人者在辅之以甜言蜜语或者“金元宝”诱惑的前提下,利用媒体工作者被麻醉的警惕神经,向记者提供虚假的“事实”。在媒介伦理缺失的情况下,虚假的“事实”偶尔会被当做真实的新闻事实报道出来,经过媒体的热炒,虚假的“事实”会迅速成为网络空间的公众热点话题——最后是在众议众非的情况下,真假难辨,黑白难分。当然,“此种情况下,记者此刻保持报道的清醒与公正是绝对不可不记挂于心的。舍此,便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丑闻主角们斗争的牺牲品,从而失去民众的信任,留下骂名,到后来追悔莫及”②。
网络“被工具化”的另一表现形态是以子之“丑”攻子之“丑”。这一刻你揭我家丑,接下来我抖你疮疤,不仅自己上阵,还找来各自的网络推手,促成揭丑“白热化”。此种情况下,网络“被工具化”更是毫无遮盖,甚至真名真姓地“裸”骂、“裸”揭起来。网络“被工具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但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其结果可能是导致“误伤”,这种基于非真实事实基础上的网络揭丑常常会带给被晒者痛苦,也会带来晒人者良心的不安。
网络是什么?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它是聪明的人类为自己寻找到的一个便捷的交流媒介。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依据此理,媒介是上苍借助某些人的特殊智慧送给人类的一份再好不过的大礼,因为它可以让无数的人在相隔迢迢的情况下实现即刻和共时的交流,它也可以使多少年来处于信息阻隔状态的人们因为无法有效沟通生出的种种苦恼终于得以消除。总之,有了网络的支撑,人类终于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了。但是,网络同时还是把双刃剑,它在让人类得到无穷的表达自由的同时,也足以使他们陷入不尽的黑暗,而一旦网络揭丑被赋予“工具化”的功能,那么这种黑暗就会如影随形——它会给丑闻的当事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给原本平和而安宁的生活制造出魔鬼般的梦魇,造成无数人的恐慌和不安,甚至激起一些人对社会的失望和人性的怀疑。③不少人认同“新闻媒体揭丑自身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④,但是一旦揭丑被套上“被工具化”的魔箍时,网络不仅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文明天使,反而成为某种灾难的策源地。
去“被工具化”任重道远
美国揭黑幕时代媒体的所作所为为美国后来的政治平静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今天谁又能否定网络晒丑的狂热对于中国未来走向的好的影响呢?但是在网络晒丑过程中,揭丑者因为情况把握得不充分而导致对于被晒者的伤害不可小视,所以,有理由也很有必要呼吁一种真正健康的网络揭丑,那就是完全去“被工具化”状态的揭丑。只有这样,真正丑陋的东西才能及时被发现并清除,社会躯体的疾病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网民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打击违法犯罪的热情,都值得肯定,但在信息不对等、事实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很可能‘冤枉他人’。”“如今,网上传播文字、图片和影像信息很是便捷。各式各样的曝光更为网民所热衷,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在道德层面上,不少实际已对他人造成伤害,如果没有足够的约束机制,很难保证网民的做法不会突破道德范畴,演变成法律问题,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肖像权等权益。”⑤所以,网络揭丑去“被工具化”任重道远,而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公众要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涵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文明地使用网络这一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而不能期待网络的“被禁止”,因为由权力而引发的网络的“被禁止”只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于事情本身并无多少补益。
当然,对于网络所揭出的真正的丑恶,就不要指责网络的揭丑干预了。此时,重要的是关注晒人者和被晒者,寻根究底,把握其来龙去脉,最终挖出丑闻的要害,进而达到除却社会毒瘤的目的。当然,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利用网络所进行的揭丑只是有着制造话语喧嚣和引人眼球的效果,而如何处理丑闻事件的当事者,并不是公众的事情,更不是网络的事情。⑥
注 释: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151831.html
②③以上话语是作者本人所写,发表于博客:敏知视野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ae210880100e96x.html(2006-10-19)
④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4/09/content_13325943.htm
⑤《网络“揭丑”岂能无度》,http://pinglun.eastday.com/p/20080405/u1a3510796.html,2008年4月5日。
⑥以上话语是作者本人所写,发表于博客:敏知视野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ae210880100e96x.html(2009-07-15)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