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紧扣学生的“心”理;教学内容的选定要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选取“新”颖的形式;教师语言的表达要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上标;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31-02
一、教学目标的拟定,紧扣学生的“心”理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对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的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例如三年级第二课“朋友,你好”我拟定的目标是朋友的定义是什么,怎样帮助朋友,如何与朋友分享快乐和忧伤。三年级第七课“全班之最”,让学生说说班级里的“最好”,让学生知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的强项,增强自己的自信;晒晒自己的绝活和想学的绝活,目的是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样就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又如五年级第九课“男女交往有分寸”,我拟定的目标是讲一讲异性同学交往之中有哪些困惑、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根据现行的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是隔周一次,教材的编排也是全一册,16课的内容,涵盖了16个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之下有三到四框内容,有文字描述,也配有丰富多彩的图片,以及要求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是毕竟版面有限,我们的教学时间也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选定适合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以现行的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例,我主要从增强学生的自信、自理、自立、自控等方面选定内容、充实相关事例、故事、游戏等。例如,三年级第七课“做时间的小主人”,我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分钟很重要,一分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从而让学生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三年级第四课“我长大了”,我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长大了,长大了应该学会自立、自理等。五年级第十四课“被人误会之后”,我让学生知道误会产生很普遍,关键是怎样面对,应该有怎样的心理和方法,并在课堂上给时间让学生自己消除与周围人之间的矛盾。三年级第二课“朋友,你好”,我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朋友就在身边,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目标很容易达成,学生的心理成长会更顺畅,从而能自信满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选取“新”颖的形式
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以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完善心理品质,主要的活动方式有:
(一)听故事
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讲述有意义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与行动的态度,促进自我人格的发展。三年级第七课“做时间的小主人”,我自编“元元的一分钟”故事,并配上图片,让学生和我一起编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元元因为早上起床耽搁了一分钟,路上遇到红灯、等公汽等状况,不得已步行去上学,导致最后耽搁了二十分钟的上课时间,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一分钟的重要性。三年级第二课“朋友,你好”,我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和意义。有时候也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曾经教过的孩子的故事。其实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老师要善于讲故事,给学生更多的启迪。
(二)讨论法
这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它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群体进行研讨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比较实用。教师通过质疑、暗示和说服等方法,改变学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观点,从而恢复和建立合理的、积极的思维方式,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一次在讲述如何安慰朋友的问题时,我描述了一个情境:你的朋友小鹏数学考试考了59分,心里很难过,作为好朋友,你该怎样安慰他呢?学生的“安慰”纷纷响起。甲:“小鹏,没关系!下次争取考一百。”乙:“小鹏,让我来帮你讲讲错题,下次争取考及格!”丙:“小鹏,好好加油,别灰心!”我让学生讨论谁的安慰最有实效,最真诚!这样一来学生会明白,朋友之间应该有真挚的关爱和最贴心的帮助。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然后通过观察和体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其作用在于扮演角色过程中可以显露当事人行为、个性上的弱点与矛盾之处;给当事人宣泄压抑的情绪提供机会;让其能够理解角色的处境,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使其从中学会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而作为观众的学生虽不扮演角色,但也可能对扮演者发生认同。如在讲五年级第十四课“被人误会之后”时,我让学生扮演孙悟空,体会师父误会他的时候,他内心的难过;我和学生互换角色,体会被误会的切身感受。我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扮演班主任,扮演爸爸妈妈,扮演同学,等等,通过角色互换,在活动和游戏中增强心理体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四、教师语言的表达,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应该像缕缕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灵,应该像滴滴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应该“润物细无声”。记得在学习“朋友,你好”一课时,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朋友,然后和朋友一起接受全体师生的掌声祝福。轮到一个学生时,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自卑,他刚准备站起来,全班同学就起哄,“老师,他没有朋友!”“老师,我们都不愿意跟他做朋友!”“老师,他的成绩太差了!”“老师他喜欢打人!”“老师他不讲卫生!”学生茫然地看着我,继而低下头。我仿佛看到看到一个人被扒光了站在人群中。
“谁说他没有朋友,老师今天就想和他成为朋友。”我一边大声地说,一边走到他身边,伸出右手,友好地说:“同学,您好!我叫徐艳霞,你可以叫我徐老师,我是五二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想和你成为朋友,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到办公室找我,也可以到五二班教室找我。可以吗?”学生慢慢抬起头,有点迟疑,继而也伸出了右手,我紧紧地握住他的小手,小手软软的,只是有些冰凉,他惊喜地望着我。为了打破尴尬,我微笑着说:“同学,你还没有跟我介绍你自己呢!”“徐老师,我叫张宇鹏,是三(二)班的学生,愿意跟您成为朋友!”借着这个氛围,我继续说:“我们是朋友了,朋友说的话,你是不是要听!”他使劲地点头。“希望你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不要打架,君子动口不动手哦!还要认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好吗?”他响亮地回答道:“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心里暖暖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多琢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讓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微笑着奔跑。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东门小学,宜昌,4441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上标;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31-02
一、教学目标的拟定,紧扣学生的“心”理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对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的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例如三年级第二课“朋友,你好”我拟定的目标是朋友的定义是什么,怎样帮助朋友,如何与朋友分享快乐和忧伤。三年级第七课“全班之最”,让学生说说班级里的“最好”,让学生知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的强项,增强自己的自信;晒晒自己的绝活和想学的绝活,目的是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样就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又如五年级第九课“男女交往有分寸”,我拟定的目标是讲一讲异性同学交往之中有哪些困惑、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根据现行的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是隔周一次,教材的编排也是全一册,16课的内容,涵盖了16个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之下有三到四框内容,有文字描述,也配有丰富多彩的图片,以及要求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是毕竟版面有限,我们的教学时间也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选定适合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以现行的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例,我主要从增强学生的自信、自理、自立、自控等方面选定内容、充实相关事例、故事、游戏等。例如,三年级第七课“做时间的小主人”,我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分钟很重要,一分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从而让学生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三年级第四课“我长大了”,我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长大了,长大了应该学会自立、自理等。五年级第十四课“被人误会之后”,我让学生知道误会产生很普遍,关键是怎样面对,应该有怎样的心理和方法,并在课堂上给时间让学生自己消除与周围人之间的矛盾。三年级第二课“朋友,你好”,我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朋友就在身边,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目标很容易达成,学生的心理成长会更顺畅,从而能自信满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选取“新”颖的形式
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以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完善心理品质,主要的活动方式有:
(一)听故事
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讲述有意义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与行动的态度,促进自我人格的发展。三年级第七课“做时间的小主人”,我自编“元元的一分钟”故事,并配上图片,让学生和我一起编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元元因为早上起床耽搁了一分钟,路上遇到红灯、等公汽等状况,不得已步行去上学,导致最后耽搁了二十分钟的上课时间,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一分钟的重要性。三年级第二课“朋友,你好”,我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和意义。有时候也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曾经教过的孩子的故事。其实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老师要善于讲故事,给学生更多的启迪。
(二)讨论法
这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它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群体进行研讨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比较实用。教师通过质疑、暗示和说服等方法,改变学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观点,从而恢复和建立合理的、积极的思维方式,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一次在讲述如何安慰朋友的问题时,我描述了一个情境:你的朋友小鹏数学考试考了59分,心里很难过,作为好朋友,你该怎样安慰他呢?学生的“安慰”纷纷响起。甲:“小鹏,没关系!下次争取考一百。”乙:“小鹏,让我来帮你讲讲错题,下次争取考及格!”丙:“小鹏,好好加油,别灰心!”我让学生讨论谁的安慰最有实效,最真诚!这样一来学生会明白,朋友之间应该有真挚的关爱和最贴心的帮助。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然后通过观察和体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其作用在于扮演角色过程中可以显露当事人行为、个性上的弱点与矛盾之处;给当事人宣泄压抑的情绪提供机会;让其能够理解角色的处境,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使其从中学会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而作为观众的学生虽不扮演角色,但也可能对扮演者发生认同。如在讲五年级第十四课“被人误会之后”时,我让学生扮演孙悟空,体会师父误会他的时候,他内心的难过;我和学生互换角色,体会被误会的切身感受。我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扮演班主任,扮演爸爸妈妈,扮演同学,等等,通过角色互换,在活动和游戏中增强心理体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四、教师语言的表达,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应该像缕缕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灵,应该像滴滴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应该“润物细无声”。记得在学习“朋友,你好”一课时,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朋友,然后和朋友一起接受全体师生的掌声祝福。轮到一个学生时,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自卑,他刚准备站起来,全班同学就起哄,“老师,他没有朋友!”“老师,我们都不愿意跟他做朋友!”“老师,他的成绩太差了!”“老师他喜欢打人!”“老师他不讲卫生!”学生茫然地看着我,继而低下头。我仿佛看到看到一个人被扒光了站在人群中。
“谁说他没有朋友,老师今天就想和他成为朋友。”我一边大声地说,一边走到他身边,伸出右手,友好地说:“同学,您好!我叫徐艳霞,你可以叫我徐老师,我是五二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想和你成为朋友,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到办公室找我,也可以到五二班教室找我。可以吗?”学生慢慢抬起头,有点迟疑,继而也伸出了右手,我紧紧地握住他的小手,小手软软的,只是有些冰凉,他惊喜地望着我。为了打破尴尬,我微笑着说:“同学,你还没有跟我介绍你自己呢!”“徐老师,我叫张宇鹏,是三(二)班的学生,愿意跟您成为朋友!”借着这个氛围,我继续说:“我们是朋友了,朋友说的话,你是不是要听!”他使劲地点头。“希望你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不要打架,君子动口不动手哦!还要认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好吗?”他响亮地回答道:“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心里暖暖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多琢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讓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微笑着奔跑。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东门小学,宜昌,4441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