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背景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及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特征决定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主流。河源市卫生学校位于东江上游的粤东北山区,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长期的努力,学校在师资建设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一方面,作为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校教师来源多数是医学高等院校,他们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医学专业知识比较全面,但相对缺乏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工作经历。另一方面,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任务的不断加重,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尽管近几年学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专业教师对岗位新需求、临床新技术的研究还需下更大的功夫,临床实践水平仍然滞后于临床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仍须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
2011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第一批立项建设单位;当年7月,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通过审核批复,项目建设随即全面启动。项目建设方案对我校护理、助产、药剂等3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对学校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进行部署。
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启动,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根据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规划,为了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和医学理念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学校采取内外并举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两个工程:一是全面实施“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建立“星级、双星、三星、四星、五星”教师培养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是全面实施“杏林能手”执教工程,聘请卫生行业、医药企业的管理行家、技术能手和临床专家来学校执教,并参与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等工作,实现校企一体、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切实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建设一支能满足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和医学理念的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技术过硬、教学水平一流和科研能力较高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由医学专家、护理行家、技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外聘教师团队,逐步形成由临床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医学技能课程的机制,提高服务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和农民健康的能力。
三、工作过程
(一)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把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研究协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务和人事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从不同的方面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完善制度。学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实施方案》《“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实施方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规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建设行为,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科学规划。根据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师资队伍的现状,科学规划和部署学校和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二)落实“六抓”措施
以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操作熟练、教学能力强、师德水平高的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重点落实“六抓”措施,大力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1. 抓教师学历提高
通过自考、函授、业余、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使在校教师的学历百分之百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要求;通过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办研究生课程班,认真落实《关于鼓励教职工提高学历层次的暂行规定》等制度,鼓励我校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或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优势和资源,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
2. 抓师德水平提高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最基础、最根本的建设。认真落实《优秀教师和班主任评选办法》等有关制度,重点抓好师德教育。在师德建设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岗敬业、教师育人为核心,创新教育形式,把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作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并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以及“树立高尚师德,服务学生成长”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博爱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大力弘扬“医教结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严谨教风,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3. 抓教学能力提高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按师生比也在相应扩大,青年教师的大量补充,帮助他们获得资格认定并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认真落实《新教师上岗培训管理办法》、《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导与激励方案》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和组织教学竞赛,通过举办新教师培训班、教学基本功培训班等培训班,举办“专业技能节”,以及开展说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评优活动、实践教学比赛、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着力提高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 抓临床技术提高
帮助医学专业教师通过相应的执业资格认定,同时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教师参加临床进修培训,认真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规定》《教职工在职进修学习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教师外出学习制度》等制度,鼓励教师以全脱产、半脱产形式参加临床进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教师业务技能水平。
5. 抓科研水平提高
坚持科研兴校,医研引领,重视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完善医学教育研究室设置,配备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负责医研室工作。落实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奖励制度,大力开展科研课题设计培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课题研究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卫生职教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研究,大力推进省级科研课题《关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
6. 抓综合素质提高
认真落实《校内编制人员拔尖人才管理办法(暂行)》《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评选办法》《专业带头人认定办法》《教学名师评选和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继续教育的规定》等制度,举办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班,开展师资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到省内外高等院校进行业务培训;选派教师参加省内外有关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引进杏林能手执教
学校认真落实《“杏林能手”执教工程管理规定》,加大力度聘请医学专家、护理行家、技术骨干组成高水平外聘教师团队到校授课,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等工作,确保专业课总课时20%以上的课程由学校聘请的富有临床经验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逐步形成由临床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医学技能课程的机制,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四、条件保障
(一)政策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0]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二)制度保障
重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实施方案》《“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实施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规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三)组织保障
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学校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业务部门配备人员,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活动保障
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邀请专家到校讲学,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实践教学大赛,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班,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与各项生动活泼的活动有机结合。
(五)资金保障
为确保 “群星争辉”强师兴校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顺利实施,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资310.5万元,为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实际成果
两年来,“群星争辉”强师兴校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教师18人,从高等学校引进教师2人。目前,284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91人,骨干教师207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282人,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28人,高级职称教师9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示范学校结束任务中各“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同时,还聘请了68名校外兼职教师和64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项目建设任务书中规定的“建设期内,引进、培养或聘请‘五星教师’2人,‘四星教师’7人,‘三星教师’42人;‘双星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聘请卫生行业、医药企业的管理行家、技术能手和临床专家来校执教达60人以上”的目标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与行业需求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已初步形成。二是教师教研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已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课题研究体系,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卫生职教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和省级科研课题《关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的研究圆满结题;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和编写教材数量大幅提高,其中企业参与开发的专业课程达29门,教师主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4本,参与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课程数1个,校本教材42本。三是教师参加业务技能竞赛多次获奖,如2012年学校何洛老师参加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说课比赛,荣获特等奖;大批教师荣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表彰。四是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有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关于建立“行政、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共同落实“共定目标、共建专业、共构课程、共育人才、共评质量”五大举措,构建“四联五举”式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六、体会与思考
两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该项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群星争辉”强师兴校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必须建立科学的机制,制定一整套的制度,完善有关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献身职业教育的情感,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必须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参加教育教学全过程,使队伍建设紧密对接行业企业。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有关工作深受广大教师欢迎,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及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特征决定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主流。河源市卫生学校位于东江上游的粤东北山区,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长期的努力,学校在师资建设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一方面,作为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校教师来源多数是医学高等院校,他们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医学专业知识比较全面,但相对缺乏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工作经历。另一方面,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任务的不断加重,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尽管近几年学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专业教师对岗位新需求、临床新技术的研究还需下更大的功夫,临床实践水平仍然滞后于临床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仍须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
2011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第一批立项建设单位;当年7月,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通过审核批复,项目建设随即全面启动。项目建设方案对我校护理、助产、药剂等3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对学校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进行部署。
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启动,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根据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规划,为了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和医学理念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学校采取内外并举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两个工程:一是全面实施“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建立“星级、双星、三星、四星、五星”教师培养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是全面实施“杏林能手”执教工程,聘请卫生行业、医药企业的管理行家、技术能手和临床专家来学校执教,并参与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等工作,实现校企一体、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切实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建设一支能满足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和医学理念的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技术过硬、教学水平一流和科研能力较高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由医学专家、护理行家、技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外聘教师团队,逐步形成由临床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医学技能课程的机制,提高服务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和农民健康的能力。
三、工作过程
(一)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把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研究协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务和人事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从不同的方面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完善制度。学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实施方案》《“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实施方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规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建设行为,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科学规划。根据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师资队伍的现状,科学规划和部署学校和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二)落实“六抓”措施
以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操作熟练、教学能力强、师德水平高的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重点落实“六抓”措施,大力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1. 抓教师学历提高
通过自考、函授、业余、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使在校教师的学历百分之百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要求;通过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办研究生课程班,认真落实《关于鼓励教职工提高学历层次的暂行规定》等制度,鼓励我校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或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优势和资源,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
2. 抓师德水平提高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最基础、最根本的建设。认真落实《优秀教师和班主任评选办法》等有关制度,重点抓好师德教育。在师德建设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岗敬业、教师育人为核心,创新教育形式,把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作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并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以及“树立高尚师德,服务学生成长”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博爱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大力弘扬“医教结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严谨教风,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3. 抓教学能力提高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按师生比也在相应扩大,青年教师的大量补充,帮助他们获得资格认定并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认真落实《新教师上岗培训管理办法》、《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导与激励方案》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和组织教学竞赛,通过举办新教师培训班、教学基本功培训班等培训班,举办“专业技能节”,以及开展说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评优活动、实践教学比赛、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着力提高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 抓临床技术提高
帮助医学专业教师通过相应的执业资格认定,同时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教师参加临床进修培训,认真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规定》《教职工在职进修学习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教师外出学习制度》等制度,鼓励教师以全脱产、半脱产形式参加临床进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教师业务技能水平。
5. 抓科研水平提高
坚持科研兴校,医研引领,重视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完善医学教育研究室设置,配备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负责医研室工作。落实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奖励制度,大力开展科研课题设计培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课题研究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卫生职教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研究,大力推进省级科研课题《关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
6. 抓综合素质提高
认真落实《校内编制人员拔尖人才管理办法(暂行)》《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评选办法》《专业带头人认定办法》《教学名师评选和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继续教育的规定》等制度,举办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班,开展师资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到省内外高等院校进行业务培训;选派教师参加省内外有关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引进杏林能手执教
学校认真落实《“杏林能手”执教工程管理规定》,加大力度聘请医学专家、护理行家、技术骨干组成高水平外聘教师团队到校授课,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等工作,确保专业课总课时20%以上的课程由学校聘请的富有临床经验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逐步形成由临床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医学技能课程的机制,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四、条件保障
(一)政策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0]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二)制度保障
重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群星争辉”强师工程实施方案》《“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实施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规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三)组织保障
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学校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业务部门配备人员,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活动保障
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邀请专家到校讲学,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实践教学大赛,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班,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与各项生动活泼的活动有机结合。
(五)资金保障
为确保 “群星争辉”强师兴校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顺利实施,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资310.5万元,为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实际成果
两年来,“群星争辉”强师兴校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教师18人,从高等学校引进教师2人。目前,284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91人,骨干教师207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282人,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28人,高级职称教师9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示范学校结束任务中各“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同时,还聘请了68名校外兼职教师和64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项目建设任务书中规定的“建设期内,引进、培养或聘请‘五星教师’2人,‘四星教师’7人,‘三星教师’42人;‘双星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聘请卫生行业、医药企业的管理行家、技术能手和临床专家来校执教达60人以上”的目标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与行业需求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已初步形成。二是教师教研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已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课题研究体系,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卫生职教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和省级科研课题《关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的研究圆满结题;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和编写教材数量大幅提高,其中企业参与开发的专业课程达29门,教师主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4本,参与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课程数1个,校本教材42本。三是教师参加业务技能竞赛多次获奖,如2012年学校何洛老师参加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说课比赛,荣获特等奖;大批教师荣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表彰。四是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有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关于建立“行政、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共同落实“共定目标、共建专业、共构课程、共育人才、共评质量”五大举措,构建“四联五举”式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六、体会与思考
两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该项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群星争辉”强师兴校工程和“杏林能手”执教工程,必须建立科学的机制,制定一整套的制度,完善有关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献身职业教育的情感,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必须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参加教育教学全过程,使队伍建设紧密对接行业企业。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有关工作深受广大教师欢迎,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