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阅读策略 培养优秀的阅读者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培养他们主动、灵活地进行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其文本具有目标递进性、内容关联性、结构整体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凸显核心要素,明确每篇课文的定位,激活原有知识,关联学过的阅读策略,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策略单元;文本特点;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创造性地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总体课程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方法,形成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的意识。在此,我以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为例,分析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的文本特点,提出教学建议。
  一、阅读策略单元的文本特点
  “有目的地阅读”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主题,要求学生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包括单元导读、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表达和语文园地。这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通过解读,我发现它有如下特点:
  (一)目标的递进性
  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有目的地阅读,将相关文本材料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但是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各有侧重,整体呈现出一种层次性和递进性。《竹节人》让学生明白: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宇宙生命之谜》引导学生根据眉批的提示,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则要求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自主选择阅读方法。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学习的发生,学习方法运用的灵活性、开放性、自主性也在不断发展,整体目标也是由易到难,逐步提升。
  (二)内容的关联性
  这里的“关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单元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竹节人》是方法的接触,《宇宙生命之谜》是方法的习得,《故宫博物院》是方法的运用。“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是方法的总结,同一个单元文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融合;二是本单元文本与六年级上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之间的关联。“有目的地阅读”作为一个阅读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浏览、默读、想象读、对比读等方法,需要学生联系三年级的“预测”、四年级的“提问”、五年级的“有一定速度阅读”进行阅读。
  (三)结构的完整性
  “一个单元就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是基于“有目的地阅读”构建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单元导读围绕“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来确立单元学习目标,聚焦单元学习内容。三篇课文依次选取了记叙文、科普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指向阅读目的不同—阅读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不同。“交流平台”总结了根据阅读目的来选择的精读和略读内容。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阅读”犹如一条主线,贯穿整个单元始终,更加凸显了单元目标,聚焦了单元内容。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
  鉴于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这些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要紧扣单元文本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指引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路径。
  (一)凸显核心要素,明确每篇课文的定位
  “有目的地阅读”这一单元中有两篇讲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一篇自读课文《故宫博物院》,这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凸显了本单元的核心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同时,它们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教学价值,呈现了从“习得方法”到“实践运用”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时,我们既要紧扣单元目标,又要合理定位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努力做到“一课一得”“一组一得”。
  1.《竹节人》——阅读故事,接触策略
  首先,根据提示,明确阅读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其次,根据任务,选择阅读内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收竹节人。这三个板块的内容与单元核心要素紧密相连,选做重点阅读的内容。其他与单元要素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内容点到即可,或者可以大胆舍去。
  再次,根据内容,采用阅读方法:做竹节人——快速阅读,图文对照;斗竹节人——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收竹节人——对比阅读,想象练说。
  在教学《竹节人》的过程中,学生边读边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初步感受如何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根据不同阅读目的来确定阅读内容,从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通过这个有趣、生动、真实的故事,学生初步接触到了阅读策略。
  2.《宇宙生命之谜》——根据眉批,学习方法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清·张维屏《新雷》)在第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宇宙生命之谜》更侧重于方法的习得与提炼。学生带着疑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去读课文,这里特别要提醒学生关注随文呈现的七处批注。这些批注或提示阅读方法,或提醒重点内容,或明确科学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阅读、整理,从而习得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1)浏览课文——略去无关内容;
  (2)找出段落中心句——判断内容与问题的关联度;
  (3)划出关键词——整理解答问题的要点;
  (4)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5)细读重点——对照条件逐层分析,得出结论。
  当然,阅读策略单元首先得是阅读单元,我们不能顾此失彼,顾了策略失了阅读,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关注人文主题:勇于探索、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这一点在随文的第七处眉批以及課后第一题均有体现。   3.《故宫博物院》——自主阅读,运用方法
  学完两篇讲读课文,学生已经整理并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自读课文《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去尝试、练习学到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步:初读课文,明确任务——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第二步:自读课文,独立思考——根据两个任务选择适宜的材料,设计路线图,准备讲解内容。第三步:模拟展示,全班交流——现在你就是小导游,带着家人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展示你设计的路线图并向大家讲解一处景点。
  “有目的地阅读”这一单元中三篇课文定位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是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考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他们带着阅读任务反复阅读课文,运用恰当的方法完成相应任务。
  (二)激活原有知识,关联已有阅读经验
  对于“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六年级的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在他们的阅读生涯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或运用过这个策略。不过相对来说,这些接触或运用是碎片化的,被处理或接纳的随意性也很大。因此,我们在设计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时,要遵循单元整体性教学原则,杜绝“从零开始”,激活学生的已有阅读经验,引导他们关联以前学过的阅读策略,自己去提炼、交流、总结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最终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在教学《竹节人》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带着任务自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思考、总结阅读方法,交流“为了完成这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通过交流、对比、调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概括,形成本文的阅读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策略去阅读第二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读到这一篇课文时,学生运用方法的途径就更多了,除了前文总结的方法,随文的批注、课后思考第一题和第二题都给学生的自主阅读做了提示和引导。在第三篇自读课文《故宫博物院》的展示交流中,学生准确地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不同文本的能力已经显而易见了。最后,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可进一步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加强自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有目的地阅读”在整体上呈现出阅读策略单元学习的规律和路径:接触—学习—运用—总结,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体现了教材编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这就更需要学生加强自主实践,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去感受、运用,从而拓展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1.自主阅读“单元导语”
  杨绛先生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作为导语,生动形象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得以明确本单元学习的核心要素。
  2.自主阅读三篇例文
  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阅读策略单元应该是学生自主认知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和领悟“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3.自主建构阅读方法
  熟读课文后,学生分别完成三篇课文的课前提示或课后思考题,并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自主回顾梳理、总结提炼,最后自主建构“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方法。
  4.自主进行课外拓展
  一種阅读策略的学习和掌握,不可能借助教材中的两三篇例文就能落到实处;学到了一种阅读策略之后,也不能就将它束之高阁。只有让这些方法和策略在阅读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运用,学习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实践中自主运用所学知识,从一篇到一本,从一本到一类,从一类到多类,最后真正形成能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灵活选用不同策略的能力,直至熟练掌握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2019(2).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采取或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冰雪文化在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重视冰雪文化的引领作用,利用和开发资源,因地制宜地推进冰雪文化,引领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  一、学习冰雪知识,孕育文化意识  (一)学习活动有趣  我们以“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为原则,在学生中普及冰雪知识。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们从众多
期刊
一、指导思想  2020 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为指导,遵循《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
期刊
摘要:“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导致灾难,则必定会有人做出这种选择。”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据此,我们由识字教学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做出这样的判断:“如果某个汉字学生可能会写错,那就一定会有人这样写。”为了打破“魔咒”,降低学生识字错误率,教师可以从“墨菲定律”中得出三点启示:提前预知,重点关注,勤于复习。  关键词:墨菲定律;识字教学;启示  “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导致灾难,则必定会有人做
期刊
2020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将参加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把握省级考试的命题导向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的简单分析,帮助教师更好了解新形势下“教学评”的相关要求,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整体概述  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共8页,25题,总分50分,设单项选择题、综合题两类题型。试题内容涉及“地球和地图
期刊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具体操作时,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进行系统学习,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设计目标、实施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指导性,要能准确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应达到的学习深度、设计达成目标所需要经历的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行为具有
期刊
一般情况下,科学活动应始终贯穿于整个科学教学过程之中,其中的观察活动更是开展科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在观察中形成知识技能与情感。也可以说,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辨识,就能让学生认清世界,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一课为例,通过观察活动,可以让学生认清植物叶的结构,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掌握合理的观察方法,促进观察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
摘要:新版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与人教版《思想品德》相比,教材内容与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旧教材强调在交往中学会做人,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侧重对学生情商、待人接物能力、德行品质的培养;新教材则强化规则与责任,编写形式更丰富、类别更清晰、内容更生动,更加注重学科发展的思想性。结合新时代特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推崇德育引领又注重法治规范,既落实课堂教学又拓展社会实践,既注重核心素养的养成又注重引导
期刊
一、整体概述  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学科考试规范》为指导,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考试功能,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要求,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
期刊
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給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既要有丰厚的知识和纯熟的技能,更应该有数学方法的领悟、数学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熏陶。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一课是学生在对比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之上进行探索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
期刊
2020年是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统一命题的起始之年,是使用教育部审定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及试点市实行开卷考试的开局之年。试卷命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命制依据、试卷结构、试卷亮点与分析及今后教学建议,对我省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和考试评价将发挥巨大的导向作用。  一、指导思想与命题依据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初中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以考改促课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