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都是人类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座丰碑。虽然两者都属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社会、人们思维和观念等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绘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分析,力求更加深入的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随着中西方艺术的交流和促进,中西方绘画也朝着多元化、多方位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差异;文化;比较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主要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西方绘画是相对于中国画而言,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绘画形式,传统的西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哲学观念的差异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两个各具特色的绘画体系。
  一、中西方绘画在思想上的差异
  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与哲学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儒家、道家、禅宗是我国众多传统哲学思想里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流派,这三大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传统绘画可以说是哲学化的艺术表现。如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思想,
  中国绘画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始终处于儒家思想的浸润之下。绘画者多为一些文人士大夫,他们深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修身养性”、“中庸为之德也”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绘画上就是以平和的心态进行艺术创作,塑造绘画造型时大多遵循儒家思想来进行选择和塑形。道家思想是我国文化思想的主流之一,主张“天人合一”,包含老庄思想对自然的崇尚。中国绘画注重描绘自然,反对雕琢,重写意、轻模仿,重山水、轻人物,都与道家思想有关。禅宗思想对中国画也有着诸多影响,中国画大师潘天寿曾这样评价禅宗和中国画:“雨竹风花,皆可以是说禅者作为解说的好材料……于是木石花鸟、山云海月,直至人生百相,尽是悟禅者自己对照的净境,成了悟禅对象的机緣。”
  西方绘画受到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黑格尔等人哲学思想特别是“现实主义”的影响。因此,绘画表现为:人在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中,努力挣脱自然的束缚,不断与自然作斗争。人们处在一种不平静的状态之中,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竭力征服自然。由于西方人强调人对自然的主宰地位,故艺术的题材历来以人物为主体,艺术家竭力塑造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完美统一形象。在审美意识上,表现为:人欲战胜自然时产生的壮美感和崇高感。
  二、中西方绘画的材料、技法差异
  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油画是西方画的主要画种之一,主要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中西方绘画材料的不同是各自绘画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原因之一,绘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了各自的风貌。
  中国画按题材分类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这三类题材的技法显著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如山水画中的线条又名“皴法”,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而西方绘画线条并不显著,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西方绘画注重使用透视法作画,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力求惟妙惟肖。西方画中的器物、房屋等同真物一样。中国画则不讲究透视法,很少画立体显著的东西,喜欢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可按照西方绘画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画。
  中国画不重背景,而西洋画则正好相反。中国画绘画会有意在纸张上留出空白,俗称留白。留白能够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给观者留有想像的空间。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整个画面都被填涂,不留下空白。中西方绘画在此方面的差异,是由中西方绘画各自的特征所决定的。中国画讲究传神,要去除琐碎突出主题,所以留白。而西方画突出写实,因此要加入背景描绘。
  三、中西方绘画的色彩
  中国画重视感性的表达,而西方画重视理性的表达。表现在色彩上就是中国传统绘画更倾向于挖掘色彩的精神内涵,而西方画更倾向于再现对象的真实色彩。无论是偏重色彩的对象性还是色彩的精神性,他们都展现了中西方绘画不同的审美标准。
  中国画中的色彩并不是模仿自然的色彩,而可以用“随类赋彩”四个字来表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和造型并不是写实,而是要以形写神,是通过画作来表达虚静、空灵的意境。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水墨画,以对黑白色彩的偏爱反映了中国人追求绘画的趣味。水墨在黑白的变化中既单纯又涵盖一切精神,是“道”在画面上的实现,也是人生境界的完成。在西方绘画中,画家善于利用各类绘画色彩理论,表现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光与色,展现物体间、物体与环境间的色彩变幻。如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画家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重要位置,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根据中西方绘画的所要表达的文化精神,来分析各自如何对待色彩问题。西方绘画追求更多的是物象瞬间的色彩美,而中国画所体现的是描绘物象相对静止的、较为恒定的色彩美。
  总之,中西绘画各成体系,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世界绘画艺术也正因有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传统绘画里文人画家将人画融为一体,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来既是现实世界的情景,也是精神世界的向往,画作中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西方绘画中画家以科学理性精神追求真实情景,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为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西方绘画作品同样包含着精神内涵和情感。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即使着眼点以及表现方式迥异,两者仍然积极地探究人类的精神内涵,寻求一种高层次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姝娟.空灵与缤纷:中西传统绘画色彩的差异[J].四川戏剧.2013,(10):83-85
  [2]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3]史荣利.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88-90
  [4]敏译.中国美学史[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9
  [5]孙海燕.浅谈中西方绘画差异[J].大众文艺.2010,(24):38
  作者简介:张静(1983-),女,汉族,籍贯:河南新乡,助教;研究方向:绘画。
其他文献
一双疲惫不堪的拐杖rn趔趄着,支撑起跌伤的目rn涉过泣血的风景,足迹才铿锵rn拄着大地,最美的姿势是眺望rn有一个七尺之躯就多一根中流砥柱rn疾风摧朽,撼不动一盏灯的光芒rn把
古人写落花,往往慨叹“惜春常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而龚自珍则面对落花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奋人心的诗句。古人写黄昏,常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徐则臣笔下的“北京”展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初外地人来北京打拼的生活图景.作家所写的以假证制造者为主体的“都市边缘人”的故事包含许多复杂含义,在此可以看到“
目的研究保胎无忧片的质量标准,建立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检测
一般意义上认为,徽州地区交通以水路为主,陆路为辅。但通过地方史志和现存古道遗迹研究发现,陆路交通在徽州古代交通体系中比重较大,它不仅是徽州物质文明形成的基础,也是徽
所谓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范式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应用不断完善和拓展的,它是在一个新的迫切的环境下进一步清晰和细化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某个范
姚安太小了,一颗心就能把她装下;姚安太大了,你只要真正走进她,就走也走不出.rn山水间的文脉rn2006年6月底,我调姚安工作半个月之后,约了文联的两位作家一起上了趟结磷山.因
摘要: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使当今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不同,这就导致对英美文学评论有所不同,下文就是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评论;影响;分析  不同国家的文学评论都有所不同,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例如环境、文化基础、性格特点等方面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但是在这么多种原因当中,文化差异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它
由于紧张的学习任务和阅读兴趣的差异,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而中学生的文学阅读在素质教育中又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用不同的方式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