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和二氢嘧啶脱氢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5-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RT-PCR法检测OPRT和DPD的mRNA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OPRT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1.15 ±0.5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0.88 ±0.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P<0.05);而DPD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95 ±0.50和0.90±0.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胃癌组织中OPRT mRNA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为1.42±0.54,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的1.00 ±0.52明显增高(t=7.94,P<0.05).DPD mRNA在高中分化、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分别为0.67 ±0.36、0.93±0.24、1.58±0.3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1,P<0.05).结论 OPRT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相应癌旁组织表达量高,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比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DPD mRNA在肿瘤组织中随组织学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在黏液腺癌中表达量最高。

其他文献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简称《消化外科》)对我而言是良师,是益友,更是老朋友!今年是《消化外科》创刊10周年,杂志邀我为创刊10周年庆典抒发感言、表达祝福、寄语希望。这使我受宠若惊。淡定之余,回忆与《消化外科》的点滴过往,我想抒发感言、表达祝福均源于自己的切身体验、真情实感,是可以的。而寄语希望则不敢在国内众多关心、抚育、栽培《消化外科》成长的前辈面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期刊
B 贲门失驰缓症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的疗效评估(秦鸣放,赵宏志)(3):165-167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常栋,龚民,崔永等)(3):224-225标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根治性与标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比较(向光明,谭春路,麦刚等)(5):347-350
期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评审结果。本刊获得“期刊出版质量提升项目”资助,这是国内外科领域本年度惟一入选该项目的期刊。中国科协从2006年开始启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目的是促使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务科技自主创新,
期刊
肝中叶是肝左内叶和右前叶(即肝Ⅳ+Ⅴ+Ⅷ段)的总称,是进出肝脏管道的枢纽区,发生于此区域的肝癌称为中央型肝癌[1-3].若肿瘤巨大可同时累及第一、二、三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手术切除难度极大,易引起致命性出血等并发症.2011年4月我科采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治疗1例中央型巨大肝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
医源性损伤性胆管狭窄是胆道外科的难题之一,目前手术仍是其惟一的确定性治疗手段[1].但若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治疗方法欠妥或修复技术存在缺陷,初期的胆管损伤将演变成复杂的高位胆管狭窄,继发胆管结石、复发性胆管炎,甚至进展为不可逆的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给患者造成灾难性损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3例医源性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外科治疗的方法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9月2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期刊
随着影像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胆道外科领域的广泛运用,残余胆囊的临床诊断率也日趋增高[1-2].残余胆囊可伴有或不伴有结石残余,可出现类似胆囊炎的症状,更有部分患者继发癌变[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收治的48例残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残余胆囊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38~70岁,平
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因原位肝移植术后1年、皮肤和巩膜黄染1周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门静脉高压症于我院行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1年以来患者肝功能正常,他克莫司( 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6 ~ 10 μg/L,入院前每日服用FK506 2 mg.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为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遂来我院.发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源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1].长期以来GIST被误诊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1983年,Mazur和Clark等首次提出GIST.1998年,Hirota等检测到kit原癌基因蛋白获得性功能突变表达的蛋白CD117,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GIST细胞具有卡哈尔细胞的特性,从而明确其为GIST的起源细
期刊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黏膜上皮癌.由于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及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其极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结组织及邻近肝组织,因此,手术难度大,患者预后差.在现代影像学指导下的扩大肝切除术可能给这个凶险的疾病予以希望.但国内外学者就扩大肝切除术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亟待规范化,以提高其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