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政治建设失误的深层剖析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是影响国际共运史乃至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观点纷繁,笔者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失误.对苏共政治建设失误的表现及教训进行深层剖析,将彰显党的政治建设最为突出的地位.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反思苏共的政治建设失误,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在理论层面厘清思想困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自觉性;在实践层面落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各项要求、任务,不断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的能力.
其他文献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全面执政,对执政话语都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特色话语.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突出“建设”主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的百年变迁画卷,昭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把党的执政主张和执政要求转化为执政话语的成功经验,从执政理念、执政规律、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五个方面搭建起了执政话语体系的逻辑框架.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与美好生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深刻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彰显着中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新发展理念对于美好生活的实践引领,主要体现在创新发展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为研究和叙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一个重要原因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指导.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除了运用军事与经济的手段,还高度依赖意识形态的宣传.在这其中,"文明等级论"就是常被使用的一种话语.它强调西方国家是"文明国家",同时将其他国家与地区按照"半文明"与"不文明"进行划分,进而宣称这些国家和地区要想臻于文明之境,必须心安理得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殖民.这一说辞旨在文饰、美化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同时让被殖民地区俯首帖耳."文明等级论"对近代中国也产生了颇为明显的影响,让不少人产生一种高度扭曲的世界认知,严重妨碍中国人正确认识与分析中外形势.
马克思的企业竞争理论是我们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对企业竞争策略的考察和市场竞争趋势的判断揭示了企业竞争的一般规律,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变化也凸显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企业竞争理论发展的必要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产品创新竞争和注意力时间竞争成为企业间争夺剩余价值最重要的两种方式,而"多重竞争结构"的出现也改变了市场从竞争趋于垄断的发生机制.为了解决当下面临的一些关键性的竞争与垄断问题,必须立足于市场竞争结构的新变化,为企业竞争与市场运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个结合",是从整体上关乎马克思主义根本问题的一个重大论断.从现实维度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既寻求正确的中国道路,以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推进中国发展进步,也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历史维度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扎根,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理论维度讲,"两个结合"作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产生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应有之义,也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从政治和经济矛盾运动规律、政党执政一般规律、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四个维度看,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具有内在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觉的市场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探索如何利用好和驾驭好市场经济,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弊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
围绕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学界提出了先后决定论、共同决定论和归根到底决定论等不同的解读模式.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恩格斯晚年通信进行互文性解读表明,一方面在本质抽象层面,恩格斯始终坚持物质生产或经济对政治和文化在归根到底意义上的单向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在现象具体层面,恩格斯则强调各种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物质生产和经济的决定作用由此所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在原始社会中,由于家庭既是生育单位也是生产单位,人口生产
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以此作为奋斗的历史主题.中华民族复兴是一种伟大复兴,不是一种历史辉煌现象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高质量、更高价值和意义上的复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走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发展道路,民族复兴成为一种应然.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实然的雄辩事实不断接近民族复兴应然的目标价值.在此过程中,一是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中,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展开;二是在
从人类文明的整体视角审视,中国的道路自信是建基于人类文明进步与现代化变迁的历史必然.以文明探索、文明选择、文明延续、文明超越为线索,中国道路在传承中华文明、遵循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条件下,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超越资本逻辑与工具理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道路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走向,也通过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与重构,为破解现代化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展现出全面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这是人类文明视阈下中国道路自信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