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守正出奇,内容为王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在钱塘江的孕育下,这里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称呼。浙江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在这样的文化和经济氛围下,作为主流和主导媒体的浙江卫视就有了丰富的人文和经济资源。浙江卫视在全国上星卫视中名列前茅,广告创收100%,为全国观众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浙江卫视是中国第一批上星的省级卫视,在落地覆盖率、品牌信任度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浙江卫视始终坚持在节目中注入现代人文理念,凸显鲜明地域特色的人文价值和财富价值。《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回来了》《我爱记歌词》《十二道锋味》《壹周立波秀》等一系列优秀的综艺节目和《寂寞空庭春欲晚》《潜伏在黎明之前》《欢乐颂》《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好先生》等热播电视剧成就了浙江卫视的口碑和地位,再加上浙江卫视一直对于文化的坚持,推出了《人文深呼吸》《一本书一座城》《风雅钱塘》《西湖》《艺术:北纬30度》《南宋》《乌镇》《千岛湖》等一系列人文纪录大片,更加丰富了浙江卫视的文化底蕴。
  在媒体之间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浙江卫视如何做到这样的好成绩?在购剧方面有哪些考量标准?互联网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是否是冲击?针对当下“IP剧大热”“小鲜肉”时代是否来临等问题,我们专访了浙江卫视的总编室主任陶燕,她深入地解析了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广告招商的系统性
  由孙红雷、江疏影、王耀庆、车晓、张艺兴、关晓彤等领衔主演的关注美食和情感的电视剧《好先生》在浙江卫视热播,收视率达到1.5,是近阶段的热播剧之一,在回忆起当初对这部剧做评估时,陶燕说:“这是我们去年抓抢的一部都市题材的剧。首先从题材上我觉得跟浙江卫视是非常切合的。浙江卫视在美食的这个垂直领域是深耕细作的, 很多年前我们中国蓝就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综艺节目叫《爽食赢天下》, 后来我自己做总导演、总策划的时候,又推出《十二道锋味》。《好先生》是第一部涉及美食领域的电视剧,所以我去年看到这个题材,也蛮喜欢的。而且它以美食为载体,讲的是孙红雷饰演的一位米其林名厨的命运,这个人物是非常励志的。在前期播出的时候,《好先生》的收视率在1.0左右,现在已经到了1.5,我还是很满意的。”
  这部电视剧不光内容好看,广告和电视剧的联动更“好看”,张艺兴代言的某购物平台,孙红雷代言的汽车和电视剧的预告片穿插播放,再加之剧本身的内容吸引人,连贯的“剧情”观众也十分买账,并且早在广告招商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广告和电视剧本身的链接是要经过严谨的编排的。第一,在广告招商的时候,正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内容跟平台的匹配度和贴合度非常了解,所以在购剧的时候就已经有前期的准备和期待了。整个招商也是按这个思路来走的,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对自己的平台非常了解,做出战略性的考量,浙江卫视在选剧上面还是很坚定的。不会因为狗血剧收视率高或者IP剧火爆我们就买来播。我始终跟我们的购剧人员说,在购剧策略上不要随波逐流,某个“小鲜肉”的剧火了,就放“小鲜肉”演的剧,这是不行的。第二,我们要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坚定的职业选择、专业选择。在选剧的时候,又已经开始有计划有预期地广告招商,所以观众看到的最终结果就是电视剧和广告之间的无缝嫁接,电视剧和广告的贴合度好不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在编排上就能呈现出一种系统性,有一种完整的产品的感觉。”
  独播剧是大势所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独播剧,主打差异化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平台自己的发展,“我觉得对浙江卫视来说,独播剧肯定是大势所趋,因为只有独播才能显示出差异化,但是对于一些超级大剧,还是要两家卫视播出的,对传统媒体而言,购剧是有天花板的,这点跟互联网购剧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分钱都要珍惜,要说难听点儿就是要把公家的钱当做自己的钱来花,要节约和考虑性价比,更要考虑它们的投入产出比。我们不可能烧着资本的钱买剧。因此对于一些超级大剧,肯定是要与别的卫视合力而为,独播是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排除这些超级大剧,我们的布局战略还是以独播为主,在编排上也会更灵活,也更容易和平台的属性相结合,体现出一个台的剧场气质。”
  在现在互联网以及网剧的蓬勃发展之下,已经有省级卫视开始尝试“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这种播出模式会成为常态吗?浙江卫视是否也考虑过这种播出模式呢?“浙江卫视还没有尝试‘先网后台’的模式,因为目前暂时还没有这个必要性,浙江卫视有它非常成熟的收视观众群,也在培养自己的蓝莓粉丝,培养自己有非常高忠实度的受众群。在这方面浙江卫视还是做得比较好,目前来说没有‘先网后台’的案例,也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我觉得在未来,对于行业发展来说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电视剧行业都是瞬息万变的,也不是说绝对不能这样,‘先网后台’一定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比如某一部剧,它既适合浙江卫视,又适合某个视频网站。那么为了能播得更好,有更好的收视效果,也许某些个别题材的内容适合在网络先发酵,然后再在传统媒体上面紧随其上地扩大它的品牌性。具体操作起来还是要根据内容决定,内容为王的战略是不会变的。”
  在湖南卫视的周播剧《花千骨》大热之后,不少电视台跃跃欲试,开始筹备自己的周播剧场,对于周播剧,浙江卫视依然在筹划之中,但是持观望的态度。“我去年本来是要开周播剧场的,但是后来我经过很慎重的考虑,还是认为不要为了开一个剧场而开一个剧场。要让大家对周播的收视习惯慢慢培养起来之后,再来开设周播剧场比较好。坦白说我们放眼望去,市场上真正好的周播剧,真正按照周播的规律来写剧本,来生产拍摄、制作、剪辑的剧几乎是没有的。开弓没有回头箭,等有人真正去做符合规律的周播剧的时候,我们再开剧场也不迟,现在大部分的周播剧场无非是把黄金时段消耗不了的古装剧,或是总局政策不能进黄金剧场的古装剧,或是一些所谓的小鲜肉题材电视剧,放到周播的时段来播而已,而且强行的不符合规律的周播剧是不对的,这是不符合生产、制作、拍摄、播出的规律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浪费资源买一些这样的剧来播出。如果要开设周播剧场,首先还是要选择年轻化题材来播出,要符合当下的热点,流行度要高。”陶燕说。   媒体没有新旧之分
  现在人们口中常念叨的一个词就是“新媒体”,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抢夺资源的现象日益严重,平媒和电视媒体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那么,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于电视台来说是打击还是逆境重生的机遇呢?“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肯定不能是打击,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互联网的这种发展格局的确会对传统媒体造成观众分流和收视习惯分流,打击说不上,我对传统媒体还是信心满满的。不管在国际上也好,国内也好,传统媒体还是主流媒体,这点是不会变的,现在国际上不管是广告宣传能力,还是对大事件的报道,或者是舆论引导,还是传统媒体占主导的。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你必须要成为传统媒体中的强者,成为传统媒体当中的主流媒体,所以我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没有什么新旧之分。媒体的发展还是要看你把它做强还是做弱,你做强了就是强媒体。不存在新媒体旧媒体之分,只有强媒体跟弱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确实对电视台的发展有影响,确实是有一些年轻观众,或者说是年轻心态的观众,更习惯用小屏幕来看内容,也习惯去互联网检索内容,这本身就是分流,毋庸置疑,这很正常,但我觉得某种程度来说,凡事都是有利有弊,都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正因为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反过来促进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来做内容,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内容,要更多地考虑用户体验,考虑用户的互动。我觉得这个倒是对我们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机会,是一个促进。”
  IP的泡沫现象严重,更倾向原创剧本
  “这次上海电视剧节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人都说自己手上有个大IP,每个人都说自己居于榜首,每个人都说自己的IP点击率有多少,有多少粉丝。我总觉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到底是不是大IP,做出来看看。没做出来之前都说自己是大IP,做出来之后到底是不是大IP一下就知道了。”陶燕说。这几年IP剧的热播和价格的水涨船高让不少人冲昏了头脑,一味地去投拍和购买,但是对于IP大热的现象,陶燕还是持保留态度。“我们今年春节的时候播了《寂寞空庭春欲晚》,这算是大IP,然后明年年初会播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一个大IP,但和其他相比不同的是,这些大IP都是经过时间历练的。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肯定不会去追随所谓的IP,因为这中间有太多泡沫了,也许有一些网文在网络上确实非常火爆,但是它并不适合改编成剧本,可以转化为电视剧的概率并不高。很多的网络文学的改编难度是非常大的。再一个就是这些网络文学的粉丝和我们传统媒体的受众之间也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这些网络文学的粉丝有多少能转换成电视剧的观众?这个转换率也是有待考证的。”
  在购剧方面,浙江卫视的策划不看IP在网络的点击率有多高,第一标准还是要看内容。“我还是会根据中国蓝剧场的战略考量去选剧本,其实从我内心来讲,我更倾向于原创剧本,因为我认为一定要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都把原创束之高阁,或者撇开不管,那我们的文化产业就是没有潜力的,没有这种原动力的。比如《欢乐颂》,在前十集播出的时候,其实收视率并不好,但是正因为它的话题度和当今的生活十分贴合,后面引起了非常大的议论,才有了热播的效果,明年我们还会播出《欢乐颂》第二季,这种季播的方式也是对粉丝的积累,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原创IP,在今年暑期,我们还会播出一部剧叫做《小别离》,我也打算把它培养成一个原创IP。《小别离》的作者是一名资深记者,故事围绕着‘该不该把低龄孩子送出国’来展开讨论,这非常符合当下的热点,等这部剧播出之后,我们还考虑做成一个连续性的剧集,来讨论‘留学生毕业之后要不要回国’等,所以我觉得好的IP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得起推敲的,是符合现当代社会心理的,那种完全架空的IP到底能走多远,我是打一个问号的。”
其他文献
《嘿,老头!》  产地:中国内地  上榜理由:深挖生活的底子,平实不降品质,收视高开高走。  例证:“都说像《空镜子》这样平实的生活剧没人看了,我偏不信。”这一次新剧在收视表现上大获全胜,杨亚洲又对了一次。虽说父子情是主线,年轻人养老的观念也体现得很充分,但感情线也不弱,易爽与老头之间的交流成了推动父子关系的助推剂,整部剧变成了易爽与海皮、老头、海归等几个男人的戏,冲突强烈,人物丰满。在影像品质上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带领中国电视剧代表团访美,紧锣密鼓地拜会美国制片人协会,Netflix、华纳兄弟、HBO等制作公司和播放平台,并参加中美电视剧合作论坛。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峥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从大的方面说,这是国家文化战略‘走出去’工程中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过去10年,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电视剧行业的快速增长,那么未来10年的增长点在哪儿呢?我们觉得是在海外。”为中美合拍
1997年,由王新民执导的电视剧《燕子李三》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也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15年后,山东卫视和强润影视再次重塑昔日经典,新旧两版都由王新民操刀也让观众有了新的期待。陈龙、李彩桦、刘峰超、六小龄童、黄日华的倾力助阵也使得导演所提出的“老班底新组合,老故事新叙述,老结构新桥段,老人物新演员,老环境新设计,老武打新手法”的“六老六新”概念让这次翻拍充满了“混搭”Style。 《新燕子李
Q:《异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最吸引我的就是整个镇上的人都是特工这样刺激的环境设置,很新奇,演的时候好像在进行一场通关冒险一样。  Q:你眼中的李从文是个怎样的人?  A:李从文首先是个出色的特工,其次他很勇敢,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他本人真实的情感流露,他也是个人,有爱情有亲情,所以特别挣扎。  Q:李从文这个角色在剧中不仅是镇长,还是国民党特工,更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这么复杂的角色身份对你是
相比其他医疗题材,《感动生命》并没有用犀利、尖刻  的笔调揭示当今社会医疗行业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把  重点放在尖锐的人物矛盾上,而是用一种善意的方式来  描绘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带给社会的温暖,以及在救人过  程中他们的成长及自我救赎。  富家女关珊(刘思言饰)不顾父亲关  明海的竭力劝阻,坚持到阳光医院实习,  与刚从美国深造归来的心外科主治医生韩  子航(霍建华饰)不打不成交。同时,  在学校因
12岁的女孩莉莉(化名)为了参加湖南卫视的一个娱乐节目,选择了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前往异地,并且在网上求助别人当监护人来报名。事后,家长十分不解,认为孩子日常循规蹈矩,比较听话,根本不会选择离家出走。女孩要参加的节目就是《向上吧!少年》。当然我们不能说该节目是煽动少年离家出走的元凶,但是一个针对90后的选秀节目,肯定会有这样的风险。节目海选现场是有不少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少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节目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理解性的课程,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应用。因此,在课前要进行练习,以此作为知识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要进行练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课后要进行练习巩固,让学生学会应用,并对知识有所拔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 提高效果  古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于学习来说,反复的练习和学习是必要的。对于记忆
Q:在创作这部戏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最大困难其实就是时间,这部戏在今年1月12号开拍的时候,它就已经被列入了广电总局建军90周年献礼剧目,在献礼剧里它是最后开拍的,也是第一部播出的。假如时间不那么紧,就可以更从容一些,我们是5月16号才开始做后期。不到两个月,特效是四个公司一起来做。剪辑也是,七个剪辑对我一个人,最后混录和剪辑的时候我最长时间有78小时没下过剪辑台。  Q:
我不是网络人,心态很难变成键盘族的心态,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文化质感。而且我觉得,现在大家过分夸大了网络对戏剧的影响。戏剧是一个特定的艺术门类,它的本质不是变换载体所能改变的。有人跟我聊IP,我说什么叫IP,中国最牛掰的IP你们知道吗?是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但载体不是网络是纸书。现在炒所谓IP的都是做概念、玩资本的人,做戏剧的聊这话题有什么意义?毫无意义。戏剧就是戏剧,任何时候舞台都会存在,古典戏剧都
先学习一下美剧。  也许会有人嘀咕,美剧不符合中国国情啊。注意!学习不是说照搬或抄袭。而是本着谦虚的精神,身未动,心已负笈游学。窃人之鱼,不如学人之渔。前者是短视的,后者是长远的。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些窃人之鱼的作品大多时运不济,像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模仿”《急诊室》的电视剧《永不放弃》,还有号称男版“Sex and the City”的《男得有爱》。这些急吼吼的人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绝大多